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破解主要矛盾 力促科学发展

网友投稿  2009-10-22  互联网

范学民 王国占 李庆东 路玉彬

今年8月初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同志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准确判断,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这一科学判断,廓清了我们关于农机化发展主要矛盾的种种模糊认识,充分肯定了科技教育在农机化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着力破解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矛盾,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主席在《矛盾论》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他又进一步分析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同任何事物一样,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包括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两高”和“两低”的矛盾(种植业较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低;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装备结构“三多”和“三少”的矛盾(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区域发展“三快”和“三慢”的矛盾(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等。然而,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两高两低”、“三多三少”、“三快三慢”等矛盾,都不是主要矛盾,而是主要矛盾在某些方面、某些环节、某些领域的表现形式。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矛盾。

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进步的“牛鼻子”;要破解这个主要矛盾,必须切实用好科学发展观这剂“灵丹妙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要主攻薄弱环节,保障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随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发了对农业机械产品的全面的、多元化需求。不少领域仍缺乏可靠的农机化产品和技术,导致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低,成为制约优势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农机工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800多家,产品品种只有14大类3500余种,仅为发达国家的1/2,且主要集中在田间作业领域。不仅缺门少类,功能单一,而且技术水平落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品机构、产品的可靠性等,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20世纪70年代水平,能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不足10%。

因此,必须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突破,大力推广水稻栽插和收获机械化技术,积极推动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升级换代,基本解决我国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问题;要在持续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的同时,加快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要创新开发棉花、油菜、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努力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实现″大农业、大农机″的格局,全面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对先进适用装备技术的需求。

二是要坚持统筹兼顾,支撑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我国农机动力总量虽呈连年快速增长态势,但农机装备结构“三多三少”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各个作物、各个环节、各个区域农业机械化统筹发展和农机农艺协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

因此,必须积极开展农业机械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和主动可靠性技术研究,优化、提升农业机械研究、设计和试验能力和水平,提高农业机械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要密切跟踪国内外信息、电子、生物、液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积极推广使用高新技术,切实提高我国农业装备的智能化、精准化和自动化水平。

要针对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组织区域性科研合作与共性技术创新,逐步建立适应全国农业机械化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求,以面向农业生产专门领域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转化和再创新为主要任务的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使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科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区域协调发展。

要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将适宜机械化生产作为作物品种选育和农艺技术研究的重要考核指标,促进农机和农艺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农机农艺协调发展。

三是要注重节能环保,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多功能复式高效农业机械创新与供给不足,机具作业效率低下,能源资源浪费严重;二是节约型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应用水平不高;三是农机报废更新制度不健全,大量技术落后、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农业机械仍然在超期服役。

为此,必须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必须加快研发推广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节约型农业机械,推动大型高效复式联合作业机具、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等节约与环保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作业效率高的新型农机装备的补贴力度。要大力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偿机制,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突出的老旧农业机械。

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夯实农机化发展人才基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农机管理人员贯彻实施促进政策的过程,是广大农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和贡献智慧的过程,也是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工业科技与农业科技集成的产物,在我国又是农民生产致富的劳动工具,必然要求其研究设计工作者、推广示范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管理及科技素质,必然要求其使用者、经营者具备良好的操作经营技能。

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稳定壮大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要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依托重大农机化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培养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支持重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加强对农业工程相关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建设管理、技术、作业服务三支保障有力的农机化人才队伍。要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结合阳光工程、金蓝领计划、职业技能开发和农机化项目的实施,采取政企联动、技能竞赛等形式,培养一大批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为重点,开展农机化实用人才培养,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培训力度,为农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http://farm.00-net.com/nz/nj/2009-10-22/nj_7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