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态势及推进对策(图)

网友投稿  2009-10-26  互联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白人朴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形势喜人。2004-2008年,玉米机播面积增加714万公顷,年均增加178.5万公顷;玉米机播水平提高16.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2个百分点,2008年玉米机播水平已达64.6%;玉米机收面积增加253万多公顷,2008年比2007年增量突破100万公顷,增加105.5万公顷;玉米机收水平提高8.1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提高3.4个百分点;玉米联合收获机增加4.15万台,2008年比2007年增加2.06万台,都创造了玉米生产机械化历史最高纪录,盛况空前。

2008年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51.8%,低于小麦86.5%,与水稻51.5%基本持平。在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进程中,玉米、水稻主产区都在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弱点,全国总体上已闯过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越50%的大关,在向70%推进。但玉米机收仍然是三大作物生产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瓶颈”环节,是难度最大、最需要攻克的关键所在。为此,要采取积极的推进对策和新的举措,要抓好几个着力点。

一要把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纳入“十二·五”规划。这是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件大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当前,全国和各地正在启动或即将启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工作,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一定要抓紧抓好。“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期间各行各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战略要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小麦生产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就是指加快推进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国和主产省区“十二·五”规划都必须纳入此项内容。在规划中,要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格局,提出促进发展、实现目标的主要政策措施。从粮食安全战略高度,所谓玉米主产省区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玉米面积数量。从全国而言,玉米主产省区指玉米种植面积在1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全国有24个。这24个省、市、自治区的玉米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99.7%;二是玉米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玉米主产省区指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比重在5%以上的省区。上述24个省、市、自治区中,23个都在5%以上,其中20%以上的有17个,30%以上有12个,40%以上有7个。

当然,在制定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目标和措施时,还要考虑已有的发展基础和技术经济条件。目前,按玉米生产机械化条件及发展状况,全国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域:黄淮海夏玉米区、北方春玉米区和其他玉米产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包含的16个省、市、自治区,都在前述24个玉米主产区之列。这两个区域玉米面积约占全国82%,玉米产量约占全国85%,是当前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流地区。全国99%以上的玉米机播、机收和玉米联合收获机都集中在这两个区域。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率先发展区。该区以约占全国1/3的玉米面积,拥有约占全国82%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每万公顷玉米面积已保有玉米联合收获机近39台,大大高于全国近16台的平均装备水平。该区玉米机播水平已达74%,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玉米机收面积约占全国机收面积的57%,玉米机收水平达18%,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尤其山东省玉米机收水平已达3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玉米机收水平连续两年创造了年提高9%以上的“山东速度”。

北方春玉米区是我国第一大玉米产区,该区玉米面积约占全国49%,几乎占全国玉米的半壁江山。尤其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省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农业种植基本为一年一熟制,土地相对集中,地块较大,适合机械化作业。2008年玉米机播水平已达81%以上,为全国最高的地区,比我国平均玉米机播水平高16.6个百分点。但玉米机收水平才9.2%,还不到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玉米机播与机收水平相差很大,是我国玉米机收难度较大,也是要求最迫切,发展潜力很大的地区。近两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自身奋发努力下,发展已呈现出重大突破,有大幅上升的态势,是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最引人注目的新增长点。

其他玉米产区的玉米种植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区或高原,地块小而分散,地形复杂,种植制度一年一熟,一年多熟都有,种植方式多样,机械作业难度较大。但其中又可分两类:一类是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湖南、广西、广东8个省、市、自治区,虽属前述24个玉米主产区之列,但玉米生产机械化尚处于探索试验,刚刚起步阶段。8省玉米总面积占全国17.4%,机播、机收面积,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量分别占全国的0.1%、0.3%、0.2%。玉米生产机械化有潜在的发展需求,应因地制宜的创造条件,讲求效益地推进发展。另一类是福建、浙江、海南、江西、上海、西藏、青海7个省、市、自治区,玉米总面积只占全国0.3%,玉米在当地农作物中比重也很小,目前对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需求尚不迫切。

二要大力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协作攻关解决好技术及装备的有效供给问题。技术及装备的有效供给,是指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解决好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及与之相应的农机装备的有效供给问题。包含先进适用的机具有效供给和现代农艺技术有效供给两方面。有效供给指能满足需求且恰到好处的供给。由于玉米生产条件复杂,耕作制度、种植方式多样,生产机械化难度较大,对生产机械化的迫切需求与技术及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努力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就成为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这就迫切需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农机工作者与农业工作者合作,产学研推管结合,共同研究确定主攻方向,选择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协作攻关靠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来解决好这一发展难题。生物技术、工程技术都在不断发展进步,既有各自的先进性,又有各自的局限性,二者结合,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促进发展的原则,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实现合作共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是利国、利民,利发展进步,大家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机具装备既要求性能先进,又要求质量可靠,经济实用。机具不宜搞万能型,不搞一机包打天下,而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研制几种基本型,在此基础上搞系列化、个性化设计和生产,应对多方面的不同需求。现代农艺是增产与增效相结合的农艺,农机与农艺结合是用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结合。因而,大力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抓好协作攻关,就是抓住了解决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有效供给问题之根本。一定要花大力气抓好。

还应特别提出的是,要解决有效供给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抓农业技术进步,现代装备增加,生产方式改变的同时,还要解决好人才供给问题。要抓好人员技术培训,培养能操作使用现代农业机器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才能发挥机器的最大作用和效益。

三要抓好农机服务创新,努力解决好农机服务有效供给问题。农机服务包括作业服务、流通供销服务、维修服务、信息服务、推广服务、售后服务等等。立足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玉米联合收获机一次性投资大,作业时间短等实情,要使多数农户不用买农机也能用上农机,享受到农机作业服务,积极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做到共同利用,提高效益,共享文明,是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从鼓励、支持农机大户发展,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到引导、培育、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组织效应,使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机制更加灵活,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制度更加规范,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效益更加明显。总之,使农机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站在了新的起点。但总体上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

四要健全和完善惠农强农政策财政有效投入保障机制,在加大投入与用好投入上下功夫,取得引导带动作用最大的财政投入效果。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必须加大投入。据分析预测,我国基本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还需要增加30多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今后年增量应在2.5万台以上,加上其他环节的玉米生产机具及相应的机库、机行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强度应比以往大很多,必须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有效投入保障机制,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取得财政引导带动作用最大的投入效果。



http://farm.00-net.com/nz/nj/2009-10-26/nj_7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