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危机来袭 农机毕业生遇就业低谷 曲径通幽 长远发展依然值得期待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4-02  互联网

张桃英 范云兵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就业难”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对于农机化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130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为农机化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随着农机工业的进一步振兴,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要势必有所增长,毕业生的行情也有望水涨船高。但是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经济回暖尚待时日,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就业压力加大,形势异常严峻。

双重因素交相作用,使得农机化专业毕业生前途难卜。眼下这个春天虽然很美,但是要彻底告别就业“寒冬”却并不容易。

差多了!

“和去年相比,差多了!”谈到农机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好在大家都没有丧失信心。”

今年该校农机化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共有59人,目前去向明确的还不到30人。而在往年这个时候,80%以上的学生都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工作意向。

硕士研究生的境况同样不容乐观。青岛农大农机化专业的7个毕业生,目前只有3个明确了职业去向。与一两年前离校的师兄师姐相比,他们能够把握的机遇也大不如前。2007年,尚书旗的弟子李建东被现代农装北方(北京)农业机械公司所录用,如今在单位已然成为挑大梁的人物。去年也有一位硕士研究生袁海波成功考入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而这样的“美差”,在今年变得愈发稀有。

求职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机化专业研二学生曹健最切实的感触就是“面试机会少了很多”。曹健所在的班级共有21名同学,目前已经找到工作的寥寥无几:“要是在过去的这个时候,工作应该都找得差不多了——今年明显差多了。”

又是差多了!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隐含着学生的压力,家长的焦虑以及整个就业形势所面临的困境。

压力从何而来?

压力从何而来?首先来自经济危机。

众所周知,本次经济风暴中受创最严重的莫过于实体经济。危机当前,企业纷纷采用裁员、减薪等方式以压缩成本,人员新增计划自然也是一减再减,毕业生的就业面大幅萎缩。

据尚书旗介绍,与去年相比,除了山东五征集团的招聘人数所有增加外(去年在青岛农大农机化专业招聘8名本科生,今年为10名),其他的用人单位普遍压缩了用人计划,有的干脆向求职者关上了大门。有一家企业,多年来一直与青岛农大保持着良好的用人合作关系,仅去年就录用了5名农机化专业的毕业生。但是今年,该企业一人未招。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一直被视为“铁饭碗”,对大学生颇具吸引力,也理所当然的成为求职者的救命稻草。可是稻草数量有限,溺水的人却太多,竞争异常激烈。

“今年我院农机专业的人员已经饱和了,没有招聘新人的计划,只是能源方面有1-2个名额。”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勋告诉记者。另据了解,此前几年,虽然黑龙江农机院每年都要招聘十名左右农机专业应届毕业生,但是报名人数与招聘人数的比例往往高达20:1,竞争相当残酷。

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问题,也使得众多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前几年我们没有招聘新人,今年由于空出了编制,省农机办同意我们今年招聘两个人。”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董佑福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山东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农机化管理、推广等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然而由于编制有限,农机化人员队伍很难扩充。“近两年我们都没有招聘农机化专业毕业生,今年也没有用人计划。这主要还是受到了编制的限制。”山东省农机办人事处处长刘娜说。

此外,部分学生自身存在着认识偏差,对地域、薪酬、职务等方面的要求过高。往届毕业生的频繁跳槽,也让用人单位心有余悸。

“我们去年招聘了30多个大学生,能力都还不错。”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焕民介绍说,在2008年招聘的30余名大学生中,有20名来自农机化专业,他们大都被分配在技术研发部门,在新技术的研发、新科技的推广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虽然这些大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还不错,但是很不稳定,没干多长时间就跳槽了。”张焕民告诉记者。农机制造是一个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工作条件艰苦。而且在深泽,工资也只有1000出头,当初招聘的农机专业大学生留下来的仅有一半。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日益兴旺,与其他行业及学科的交流也日趋紧密。许多农机化用人单位在制定招聘计划时,目标已不仅仅限于农机化专业的学生。以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为例,今年计划新增人员8人,专业覆盖面却涉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草业科学、机械电子工程等众多领域。不难预见,这种趋势在将来还可能大大加剧。

我依然相信!

看上去,似乎一切都糟透了。但是,在细微之处,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希望。

“现在,我的工作已经基本敲定。除了我个人的努力之外,我要感谢学校和导师给予的职业教育。”曹健告诉记者,中国农大农机化专业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非常注重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全面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例如曹健的导师杨敏丽教授,就经常利用各种关系,邀请经济、人文等各行业的专家为学生做报告,并且通过让学生组织和参加重大学术活动,进行演讲,开展学术讨论,深入调研和实习等方式增长见闻和增强实战能力。

青岛农大机电工程学院对于农机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可谓用心良苦。“我们偏重于‘机械’和‘制造’等通用技术的教育。这样,学生即使不能在农机化领域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可以在汽车制造等相关行业谋得职位。也就是说,我们农机化专业的学生不会因为专业不对口而陷入失业。”尚书旗表示。

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也在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基本上是能找到什么算什么,不能挑剔。”曹健的同班同学宋樱率先表态。

“孩子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地域问题,其次才是薪金待遇。他们大都愿意留在青岛以及其他沿海地区。但是遇到现在这个大形势,他们逐渐改变了主意,转向内陆发展。”对于学生的这种转变,尚书旗感到很欣慰。

虽然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了暂时的压力,但是谁都明白,任何一个单位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都决不能没有人才。所以,即使遭遇经济寒流,许多用人单位依旧向大学生伸出了橄榄枝。“农哈哈看重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去年来的两名敢于实践、肯于吃苦耐劳的新人已经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成为农哈哈重点培养的对象,薪水也涨了不少。今年,仅河北农业大学一家院校前来应聘的学生就已经超过了100个,但最终要招聘的人数我们还没有定下来。不过,农哈哈是一个开放的公司,只要有能力,我们愿意招聘更多的大学生。”张焕民如是说。

“虽然存在着经济危机,但是农机化发展所面临的大形势却是空前的好。130亿的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不但可以拉动内需,带来农机工业的振兴,也会带来就业机会的不断增加。我相信,我学的专业会越来越有前途。”展望未来,中国农业大学研二学生徐丽君信心十足。



http://farm.00-net.com/nz/nj/2009-4-2/nj_7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