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整得百亩地 合作耕种万顷田 |
|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0-24 互联网 |
|
近几年来,孝感市围绕“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通过狠抓县、乡、村三个层次的农机服务组织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及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初步建立起以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以农机大户为主体,以广大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服务体系,形成了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运行机制。孝感市云梦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这类发展典型。该社成立于2007年9月,现有社员19人,社员出资总额248.25万元,主要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目前,该社拥有58台套农业机械设备,年作业量5万亩,服务范围涉及4个省,是全省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农机化司定为“全国农机化服务组织联系点”。一、依法建社,引导合作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央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广大农民对农机服务的要求日趋强烈,农机专业户应运而生。云梦县农机化发展迅速,农机化服务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到2007年,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68%,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农机化产业总收入、农机化为农业节本增效均超过1.5亿元。虽然全县农机化发展势头良好,但农机专业户之间信息不畅,缺乏合作,恶性竞争,服务效益整体不高。县农机部门顺势而动,及时引导各乡镇成立了以农机大户为核心,多个农机专业户为主体的乡镇农机协会。协会网罗了大多数农机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区域的合作。但由于协会是松散的自治团体,凝聚力不强,责任权利不明,成员之间合作不够,组织化程度不高,而且农机协会不是经济实体,对外签订作业合同时身份尴尬,在农机化作业服务中难以显现龙头作用,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机化服务产业整体效益不高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云梦县经管局和农机局及时组织召开了农机协会会员、农机大户座谈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详尽的学习宣传,一些农机协会自愿要求改组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7年9月,在湖北省农机大户、隔蒲潭镇农机协会会长占清卯的倡议和发起下,9名会员自愿带机入社,将原隔蒲潭镇农机协会改建成云梦县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合作社成立后,社员之间优势互补,互助合作,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竞争力迅速提升,社员收益大幅度增长。合作社成立后的当年9至12月份,本是农机作业淡季,但他们淡季不淡,活源充足,仅3个多月人均收入就达1万多元。合作社的明显优势,强力影响了未入社的农机专业户,他们纷纷要求加入“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2007年12月,经过社员大会同意,接纳周边乡镇10名农机专业户为社员。社员总数增加到19人,均是带机入社,最少的折资3万元,最多的折资50多万元,社员出资总额达到248.25万元。目前,该社拥有农业机械设备58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7台、收割机6台、插秧机4台、旋耕机16台、犁6台、播种机1台、开沟机1台、秸杆还田机1台、挖掘机2台、机动喷雾器3台、喷灌机组3台套;车库600平方米、修理车间100平方米。合作社可为农业生产提供机耕、机整、机械插秧、机械播种、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收割、农田水利建设等全程机械化服务。二、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一)建立组织机构。在云梦县经管局的指导下,该社建立了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组织机构。2007年9月18日,发起人占清卯召集8名出资人,召开了合作社成立大会,经过民主协商,通过了《云梦县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9月20日召开社员大会,选举占清卯为执行理事,杨其东为监事,制定了理事会、监事会议事制度和队组岗位职责。2007年12月15日,再次召开社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增资扩股接纳贺近安等10人为新社员的决议,重新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选举占清卯为理事长,贺近安为执行监事。合作社内设办公室、财务室,下设1个机收服务队、2个机耕服务队、1个机械插秧服务队、1个综合服务队和1个修理车间,并在伍洛镇设立办事处。(二)加强民主管理。一是严格遵守《章程》规定,社员享有表决、选举和被选举等8项权利,以及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制度等8项义务;二是表决方式实行“一人一票”制,取消附加表决权;三是实行民主管理、集体决策、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运作模式。社员大会是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共有履行修改章程、决定重大财产处置事项、批准年度业务报告等6项职权。理事长履行组织主持社员大会,召集召开理事会会议等6项职权,并负责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监事会负责社员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执行情况的监督。合作社成立不久,理事会提议到农发行贷款20万元,添置玉米收割机、谷物烘干机等机械,在提交社员大会讨论时,大多数社员认为添置这些机械设备投资大、收益慢、不划算,对这一提议进行了否决。(三)健全规章制度。该社制定了社员管理制度、社员大会制度、理事会议事制度、监事会议事制度等9项管理制度,明确了理事长、财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做到有章可依、管理有序。在财务管理上,还专门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设立了社员账户,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明确规定:日常办公开支或差旅费在300元以下的由理事长签字报销;300元以上的,须监事会审核通过方可报销;财务室每月底将合作社收支情况和分配情况张榜公布一次。制度特别强调,合作社关于增资扩股、借款上项目等重大事项须先由理事会提出方案,经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后,理事会方可执行,监事会对理事会的执行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督,避免了因理事长或理事会独断专行造成决策失误,给社员利益带来损失。第一次增资扩股时,有20个农机户要求入社,理事会已基本同意,但经过社员大会讨论,只同意接纳10名农机户为社员,原因是另外10名农机户要么农机具老化,要么其人缺乏合作精神。2007年11月,理事长占清卯提出租赁孝感联想农业开发公司1000亩冬闲田种植一季小麦,此项提议经社员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四)合理分配利润。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是社员全部带机入社,农机由社员个人保管使用;二是参加某项农机作业服务,有可能是合作社全部社员、所有农机参与,也有可能是部分社员、部分农机参与。该合作社制定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利润分配办法,即每项业务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分配,在扣除运费、油耗、生活费、交通差旅费、出勤报酬等作业成本后,提取5%的公积金和3%的公益金,余下利润按参加作业的农机作业量进行分配。2007年10月组织全社6台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20天,作业总收入34万元,其中运输费1.8万元,油耗12万元,出勤报酬4.8万元,利润为15.4万元。按5%提取公积金0.77万元,按3%提取公益金0.46万元,盈余14.17万元按6个社员的作业量进行分配,人平分配利润2.35万元,最少的获利1.9万元,最多的获利2.5万元。三、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占清卯在全省农机行业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在农机系统有较大影响,而且县内外一些种植大户、农业公司、农业基地经常找他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采取多种途径,将占清卯的个人影响提升为合作社集体品牌,努力提高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省乃至全国农机服务行业的知名度。一是加强品牌宣传。该社拥有自己的电影放映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向广大农户介绍丰民农机合作社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宗旨及机械规模。同时利用新闻媒体,着力推介“占清卯”是“丰民”领头人,丰民合作社的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更强于“占清卯”个人,使丰民合作社这一品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实行优质低价。该社制定了一整套机械耕整、机械插秧、机械收割等全套农机作业服务标准、服务价格,做到农机作业服务明码实价。其作业标准比农机散户高,收费价格比农机散户低。如水田耕整标准为:旋耕2次,耕深30cm左右,收费55元/亩,而农机散户有的仅旋耕1次,耕深不超过25cm,收费标准为60-70元/亩;旱地耕整标准为1耕1旋,耕深25cm,收费50元/亩,而农机散户一般仅旋耕1次,耕深不超过20cm,收费55元-60元/亩。三是为种植大户、无劳力户提供“保姆式”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农机具品种齐全,服务范围广,能够为农户提供从育秧、耕整、插秧、植保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服务。目前,伍洛镇、隔蒲潭镇、沙河乡有20个种植大户、53个无劳力户与合作社签订了中稻生产“保姆式”农机服务合同。“保姆式”服务每亩收费325元,比人工服务或农机散户服务每亩节约50-60元,省钱省力,而且能够保证不误农时,深受种植大户、无劳力户的欢迎。四是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从2007年9月建社到2008年9月底,先后完成了武汉东西湖、蔡甸和大冶、孝昌、应城、孝南等外地28700亩农田耕整作业合同,作业收入超过172万元。在中晚稻收割季节,还组织6台收割机到安徽、辽宁等外省跨区机收,作业面积5000亩。合作社收割质量好、价格低,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丰民”农机作业服务品牌在省内外一路唱响。五是自办示范园,率先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该社在伍洛镇大张村自办了一个100亩水稻机械插秧示范园,购置了4台步进式插秧机,在全县率先使用水稻机械插秧技术。通过示范带动,今年全县有2000亩水稻请该社机械插秧。2008年4月,该社在隔蒲潭镇占坝村自办20亩蔬菜机械移栽示范园,引进1台日本产蔬菜移栽机,在全省率先进行蔬菜移栽的试验示范,影响很大,深受广大菜农欢迎。四、强社富员,争做龙头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逐步成为全省农机服务的行业代表。(一)农机作业量大幅增加。由于信息、技术、市场资源共享,加之能够组织大规模兵团作战、跨区作业,合作社农机作业量迅速增加。全社社员入社前年作业总量2万亩,总收入(包括农机作业和其它收入)不到80万元;入社后年作业总量5万亩,总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合作社提取公积金4.75万元,公益金2.8万元,盈余90.5万元全部分配给社员。(二)社员收入显著提高。由于作业量大幅度增加,带来社员的收入明显提高。社员占剑文有1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入社前只能在本地机收作业,年作业日仅35天,机收作业量1200亩,年作业收入不到9万元,纯利6万元;入社后通过合作社组织跨区机收,年作业日达到55天,机收作业量2000亩,年作业收入14万元,获纯利9万元。同时,有合作社的农机设备作保障,社员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大面积承租土地,增加了种植收入。社员黄江柏入社前承包土地仅10亩,入社后承租土地400亩。据测算,合作社社员仅靠增加承包土地面积一项,年增收近50万元。(三)社会效益明显增强。合作社成立前,农机作业服务整体效益不高,存在“有机无活做,有活无机做”等一些问题。一方面某些区域的农民购买机具大同小异,“扎堆”现象严重,设备资源浪费。同时,农机户之间组织化程度低,各自为战,较大面积的农机作业业务无力接,单个农机户“吃不了”。合作社成立后,充分发挥集约优势,不仅激活了农机作业量,而且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推动了土地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仅2007年,合作社为农业节本增效500万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8000亩。(中共孝感市委办公室、中共云梦县委政研室、云梦县经管局)
|
|
http://farm.00-net.com/nz/nj/2008-10-24/nj_747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