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顺口溜背后的故事

网友投稿  2008-11-06  互联网

贾小龙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庆阳市农机化事业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改革大潮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加快发展,经历了“国家包办”、“民间自办”和“民办官助”三个阶段,取得了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庆阳实际的农机化发展道路。这里有几组庆阳的顺口溜,见证了这一历史进程,让它带我们回顾一下30年的风雨历程。

——“小毛驴青云直上,老黄牛重上战场,拖拉机离职休养”。

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制全面推行,进入新旧体制过渡调整时期。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非机械生产资料被尽可能多的利用起来。而机械作业价格高于畜力作业价格,农民难以接受。加之大部分机械老化、报废,机具利用率下降,大机械不适应小地块作业等因素影响,农业机械数量和机械作业面积急剧下降,小毛驴、老黄牛重新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1982年,全区大中小拖拉机数量降为6897台,机耕、机播面积较1979年分别下降46.2%和60.32%。

——“小型机子真是好,不绾笼头、不要草,能进地来能胡跑,后头坐了个胖大嫂”。

“包产到户”后,农机投资主体缺失,允许不允许农民购买经营农机具成为当时的一个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1984年,原庆阳地区行署,在《转发地区农机局关于全区农机局长会议的情况报告》中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允许农民购买经营小型农机具。农民开始以农机投资经营主体的角色,参与农机化发展。一时间,小型农机具以其维护简单,作业领域广,经济效益高而被大量购置经营,也着实让“爱面子”的农民大嫂们扬眉吐气了一把。1982到1988年6年时间里,全区小型拖拉机由增长了140%,而同期大中型拖拉机仅增长7.5%,农机经营收入更是实现了5倍多的增长达到5千多万元。农机化在效益驱动下向小型、多功能方向发展。

——“蹦蹦车,车蹦蹦,又贩瓜,又贩瓮,跟集赶会真好用”。

1988年之后,农村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市场开始活跃,使得走村串户好帮手的“三轮农用车(蹦蹦车)”受到农民欢迎。1988到1998年10年间,三轮车从无到有,迅猛发展,1998年达到1.3万多台,是当年全区大中小型拖拉机总和的1.06倍。但同期大中小型拖拉机数量不增反降,与10年前相比分别下降27%和10%。

——“乘树凉,喝啤酒,跟着麦袋子往回走”。

1998年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农机化发展开拓了空间。特别是全国跨区机收作业这一全新的作业方式一举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既把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了出来,让他们喝着啤酒就能把粮食收回家,增加了农机作业的市场需求,又使农机具使用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们的投资又在“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回到了大型机具上。到2003年底,全市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979台,小型拖拉机达到1.2万台,联合收割机达到46台,与1998年相比,分别增长117%,10%和820%。

——“补贴购机真划算,个人只掏六成半”。

2004年以来,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在我市实施,采取农民投资2/3,国家补贴1/3的办法,建立了国家对农机化发展宏观调控的新机制,实现了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与积极推广应用大型、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统一,极大地激发了农民投资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我市农机化进入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机装备数量迅速增长,质量稳步提高,结构继续优化,种类不断完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壮大;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得到恢复和健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到2007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2.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346台,小型拖拉机达到13534台,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7.95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3.7倍,2.65倍,3.34倍和85倍,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7.8%。



http://farm.00-net.com/nz/nj/2008-11-6/nj_7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