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机在农产品出口创汇中的地位和作用

网友投稿  2006-08-17  互联网

尚书旗

 发展农产品出口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发展农产品出口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要实行产业化,向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就必须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水平,就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一、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装备

 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口贸易和消费市场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把握农产品品质已延伸到了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直接贯穿在田间管理、收获、收购、加工、包装、运输、检验直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长期以来,由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多数低于国际市场的要求,使产品失去了竞争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

  二、农业机械是实现创汇农业的必要手段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所用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农业生产手段的一场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工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与作业精确度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也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作业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特别是在无公害及出口农产品的生产中所表现出的优势得到公认。

农业机械已成为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必备装备,这在牧草规模生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山东省东营市的牧草生产离开了农业机械将寸步难行。东营广北农场牧草公司按照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积极组织实施山东省农机办的牧草生产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场及周边乡村牧草业的发展。目前,已带动发展牧草12万亩,年创经济效益76万元,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全场食草畜牧业的发展,奶牛存栏量已达1000多头,在场内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都是采用机械化作业所获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农业机械是拉长农业生产产业链的重要载体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也是农民收入提高,工农差距、城乡差距缩小,农工贸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关系。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农民收入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社会进步、产业结构和贫富状况的重要指标。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拉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走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拉长农业生产产业链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依靠农业机械化。

 山东省莱阳市花生产业的蓬勃发展充分展示了农业机械在促进产业化进程,形成优势产业链的巨大作用。1999年以来,围绕花生生产产业化,莱阳市农机系统先后实施了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10万亩花生增产增收机械化技术”和花生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等,加快了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步伐,提高了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使该地区花生产业化的进程步入快车道。目前,莱阳市仅鲁花、龙大、吉龙、齐花等花生油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花生能力达60多万吨,年产花生油26万吨。

传统的花生生产,主要靠人工作业,生产技术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量和效益多年徘徊不前。为了提高质量和效益,促使莱阳花生生产的产业化,近些年来,莱阳市重点从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着手,研制生产先进适用机具,培育生产加工企业,提高劳动效率和产量,延伸花生生产产业链,逐步形成了花生机械产业优势和花生油加工产业群体。

 目前,莱阳市花生生产全过程的主要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代替人工作业,全市花生覆膜播种农艺的机播率和机收率均已达80%以上,花生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30万亩左右。由此也充分证明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增强农业机械在农产品出口创汇中核心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农业机械在农产品出口创汇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较长时间内,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仍然是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使农产品出口创汇保持快速增长,建议更加重视农业机械所处的地位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1.尽快完善农业机械作业规范的制定和相关规范的推广实施

要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中所用机械的作业效率和质量,必须有严格的作业规范和作业质量标准,使农机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山东省农机办结合“十五”期间“七大”农机创新示范工程的成功运行,已经形成和颁布了部分重点农产品的机械化作业规范,但重要的是这些规范的贯彻实施,使其真正发挥在规范化生产的作用。

 2.加快农机产品的专业化定点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可靠性

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导向作用,促进农业机械产品的专业化定点生产,以尽快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可靠性。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很难进入到国际市场,更谈不到与国际农机产品的竞争。如果能够发挥企业的优势,形成定点的农机专业化生产,按照国际标准调整生产秩序和工艺程序,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满足国内优势农产品实际生产的需要,而且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然后逐步发展,在国际上形成我们自己的品牌,甚至名牌农机产品。

 3.结合农产品生产中作业的薄弱环节,重点进行新机具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高校、科研、生产、推广与管理等部门的作用,进行联合攻关等切实可行的方式,致力解决生产中机械化作业的突出问题,争取在花生与薯类机械、果蔬生产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禽与水产养殖机械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开发出适应山东省乃至全国地区特点的农业机械系列产品,为高效优质农业提供保障。

 4.重视和加强对农机使用者和农民的技术培训

为使农机使用者和农民懂得如何使用、操作和维护已有的农业机械装备,使其发挥出最好的效益,应该懂得如何按照相关的作业规范来贯穿整个的机械化生产过程,真正按照国际标准来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如农药的使用剂量、化肥的合理施用、无公害农产品的检测指标与控制等,由此而生产出的产品在出口创汇中才有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成为现实。

 5.加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展技术创新,培育我国的品牌产品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初级产品占60%以上,加工品只有40%。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各种机械设备满足不了精深加工的要求,产品质量不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因此,可以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口关键机械设备的方法,这是缩短同发达国家差距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快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以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创汇的快速发展。

 6.利用网络和有关的政府机构,为农产品出口提供公共化信息服务

 集中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出口信息资源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信息资源;建立农产品出口信息发布制度,使企业获得及时、有效、权威的国际农产品供求信息、政策和质量卫生标准等动态;完善有关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工作机制,建立针对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监测等服务体系,使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创汇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http://farm.00-net.com/nz/nj/2006-8-17/nj_7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