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解决五大方面问题 全面提升江苏农机化发展

零零社区网友  2006-09-18  互联网

徐顺年

图为徐顺年局长(左三)在江苏东洋机械有限公司调研农机生产情况

 

近年来,江苏农机化发展一直保持着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工作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实现,是江苏省农机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江苏实现“十一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全面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关键是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的首要工作

——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江苏各地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十分高涨,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逐年大幅度提高,农机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国家补贴资金的总量有限,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当前农机化发展的瓶颈仍然是资金投入不足。“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机化的发展要紧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时序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和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力度,发挥好项目带动和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社会工商资本以及外资投资农机化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解决好农机化的资金投入问题,才能促进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现农机装备升级换代的首要问题

——自主技术创新

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需要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推广应用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农机制造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提供先进生产力的源头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农机制造企业能否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不断提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机具,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当前农机装备升

级缓慢,技术落后农机难以淘汰,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农机产品多为微利商品,企业忙于生存,对研发费用的投入较少,许多企业并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另一方面,农机制造企业创新人才不足。由于农机企业利润不高,激励机制不健全,高级技术人才留不住,技术创新步伐不快,不少企业停留在生产低端产品的层面上,而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机具以及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国外进口。促进农机装备加快升级换代,发展高性能、节约型的农机具,关键要提高农机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议有关部门对农机制造企业制定明确的扶持政策,特别在税收和出口方面要给予必要的优惠,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对自主创新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政府要优先纳入购机补贴范围,同时尽快出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办法,促进农机更新换代。同时,农机系统产、学、研、推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但不能独立作战,自主创新要职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学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以及企业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

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的重中之重

——提高农机具利用效率

农村家家户户买农机,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是农机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提高效益的核心就是提高机具的利用率。近几年,随着全省农机具的大量增加,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应运而生,有独立运作的农机大户,有松散联合的农机协会组织,也有以资产联结的农机股份制公司,多样形态的共生给农机服务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只有通过有组织的联合,才能更有保障地进行农机跨区作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农机利用效率,让农业机械成为增收致富的工具。同时,充分挖掘现有的农业机械使用潜力,也有利于在总投入有限的体制下,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水平。

总体看来,目前江苏农机服务业发展步伐还不快,农机服务水平还不高,农机服务组织总量少、规模小、经营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机的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提高农机利用率,首先,要加大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健康发展。要将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发展纳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第二,要加强引导,努力提高农机化服务组织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建立合作制度,合作章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分散的农机户有效组织起来,真正成为为农服务的生力军。第三,要加强信息服务,开拓作业市场。逐步实现省市县联网,及时推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声讯服务、网络服务等,建立市场、政府、农机户、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努力实现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的效率,创造更多的效益。第四,要加强技术指导及保障服务。一方面,一着不让地抓好培训,让新机手切实掌握好技术,提高机具操作水平;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好维修服务,保证配件供应。

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切实解决监理机构体制问题

农机安全生产是社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各地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基层监理机构面临着生存问题,主要精力用于“找饭吃”。违规上牌、超标准上牌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后,收费标准调整,监理规费大幅下降,这就使得部分监理机构为利益驱动,打“擦边球”,降低了农机安全监管标准。因此,理顺农机监理体制,解除监理人员的后顾之忧,已成为当务之急。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行政执法部门,不能以经费创收为目的,安全监理人员应该纳入国家财政供养人员。各地农机部门要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力争使更多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将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各级农机监理机构要加强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一支“管理规范、团结务实、协作进取、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切实履行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职责。

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培养三个层次人才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现“十一五”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才建设是关键。农机化系统无论是提供产品的上游还是承担推广和应用的下游都存在着人才短缺与事业发展的矛盾。解决好人才矛盾,一要加强现有农机管理人才队伍的再教育。通过各种培训渠道,努力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二要加强农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开发。要结合实际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三要加强农机技能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机手、技术工人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操作技能,做到会操作,能维修,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最佳结合。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模式,研究制定各类农机人才的培训、学习、进修计划,认真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农机系统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http://farm.00-net.com/nz/nj/2006-9-18/nj_74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