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发展天津农机化

网友投稿  2006-12-30  互联网

天津市农业机械局局长 梁学鹏

     

     图为梁学鹏(右一)深入蓟县保护性耕作宣传现场向群众发放资料,热情回答农民提出的问题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头一年。天津市农机系统在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按照“立足农业、发展农机、服务三农”的战略要求,切实做好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机化作业服务、项目实施、技术推广和学科建设等工作。使农业机械的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装备化、国际化等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推进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机化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购机补贴提升农机规模化

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农业机械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发挥农机化的作用,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农机化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2006年是天津市实行农机具政府补贴政策的第三年,在中央财政给予的200万元补贴资金分别在蓟县、宝坻、宁河、静海等区(县)实施的同时,市政府继续拨出1000万元对全市12个有农业的区县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天津市农机局通过对2006年的农机具补贴工作提出了“发挥购机补贴的引导作用,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优化装备结构”的整体思路,进一步带动了全市新机具的推广使用,调动农民投资农机化,优化本市农机装备结构,着力解决制约本市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充分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抓住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特别是解决玉米机收问题这一重点和关键环节上,使国家的惠农政策既温暖民心又突出重点,有力地提高财政资金投入效率。

2006年天津市对61台玉米收获机进行了补贴,占到了补贴总数的4.88%,比去年增长6.78倍,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大的突破。2006年全市利用国家和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带动农民投资6800万元,购置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各类农机具2338台(套),受益农户2100户。北辰、津南两区的政府分别拨出20万元,对本区县农民购买小型农机具和地方区域性较强的农机具给予补贴。在有条件的村还建立农机规模化经营试点,利用财政补贴,购置大型现代化农机装备,实现规模化经营。试点村集中规模经营的土地将达到2000亩以上,并为附近乡村农户进行作业服务,服务面积达到2000亩。针对天津市的大中型农机具数量不多,且老化严重,生产率低,能源消耗大,极不适应现代农艺对大中型农机具的需求现状,重点补贴粮食生产急需的大型农机具、玉米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对农民购买10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及配套的农机具、水稻及玉米联合收割机加大补贴的额度,优化装备,进一步提升全市的农机装备水平。

农机化服务农业生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最终让农民过上幸福宽裕的生活。那么,提高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使从事农机经营服务的农民成为农村致富的领头人,较早地走上了生活宽裕之路;提高农机化作业服务水平,引导、扶持、组织农机户和农机经营者增加收入就成了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6年,天津市春耕春播共投入农机具7.24万台(套),机耕地210万亩;机播农作物155.69万亩;机械浇灌地270万亩。“三夏”期间共投入小麦收获机4000余台,全市170万亩小麦在短短5天内就实现了全部收获,机械化收获率达到98%。2006年天津市共有近500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外出参加跨区作业,单机作业面积平均为800亩左右,单机纯收入约为2万元。“三秋”全市共投入拖拉机32142台,播种机8614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5台,秸秆还田机、秸秆拔秆机1800余台,完成水稻机收面积7.7万亩,机播小麦150万亩,机收玉米76250亩,秸秆还田30多万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45万亩。

2006年柴油再次大幅涨价,油料供应非常紧张,天津市农机部门积极与石油部门加强协调,在7个区(县)设立了76个农机定点加油站。“三夏”及“三秋”用油高峰期间,全市共计免费发放农机专用加油证16500余张,对农机作业用油实行敞开供应,保障了生产季节燃油供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同时也保障了机手的切身利益。天津市农机部门还通过建设农机规模化经营试点充分运用现代化装备,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购机补贴力度,重点扶植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提升他们的服务功能。

农机推广促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和要求,天津市重点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涉及5个区县,示范推广面积28万亩投入中央资金80万元,新增玉米免耕播种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深松机和植保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269台(套),重点推广了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增收节支1500万元,推进了农业传统耕作模式的变革,促进了农业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逐步扩大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的面积,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抑制农田扬尘,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保护农田,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推进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有效地治理农田残膜污染问题,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清洁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应用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可减少畦埂占地,增加土地面积,防止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产量,降低灌溉费用,减少肥料的流失,增加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2006年,市农机部门共组织实施了农用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棉花秸秆机械化收获及循环利用集成示范推广项目等市级农机化科技项目8项,引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17种,制定了技术规范16个,引进新专利1项、新品种4项;引进示范推广了121种33个型号的465台(套)机具;建立农机化科技示范点38个,覆盖我市武清、蓟县、宝坻等9个区(县)。各市级农机化科技项目总实施面积近24万亩;建立科技示范户581个,带动农户1770户,增加就业2016人;召开各种现场会31次,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42次,培训农民4065人次。市级项目总投资716.81万元,其中市财政资助97.65万元,自筹经费619.16万元,项目实施新增经济效益3829.46万元。

提升农机国际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大,使得用机械技术成为经济与理性的选择。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无论是买得起还是买不起,一般都用得起农业机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将继续增大,使用机械技术已成为经济的选择,农业机械化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提升天津市农机化科技交流、项目管理与人才培训水平,2006年,天津市先后组织了农机化科技信息交流研讨会、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创新论坛、澳大利亚农业促进政策研究报告会等12项科技活动,其中组织国内科技活动3项,组织本市科技活动6项。通过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天津市农机在全国的形象和地位,而且拓展了农机科技人员的思路,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素质,有力地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事业发展。

天津市还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选派科技骨干出国考察,提升专业人员队伍素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设备;促进农机生产企业与国际接轨,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同时,推动天津农机品牌产品拖拉机、玉米收获机、微耕机等走出国门,开创国际市场。



http://farm.00-net.com/nz/nj/2006-12-30/nj_7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