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机监管不能“挂锄钩”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07  互联网

:胡立彪

进入冬天,挂了锄钩,收割机、播种机等许多农机也就赋闲入库了。虽说农机们不干活了,但农机产品市场监管却不能“挂锄钩”,该怎么管还得怎么管。有些地方根据冬季农闲时间充裕的特点,积极开展农机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和农机产品专项整治活动,收效很好。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农”字当头,所谓“器”自然就是农业机械了。影响农业机械之“利”的有两个相关变量,一是科技含量,一是实物质量。由于科技需要实物体现,所以质量便成了农业机械“利”之关键,从而也就成了农业生产“善”(发展)之保障。然而要达成“器利”与“事善”的和谐,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农民朋友自己制造不了科技含量很高的农业机械,也就是说,“器”是否“利”,并不由他们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由谁以及怎样保证农业机械的质量以实现这个“利”字,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第一个能为农机产品提供质量保障的,当然是生产厂家了。不过,虽然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都明白农机质量对于农民和农事的意义,但逐利的本性往往使他们忽视了质量,同样是“利”,却将“器”之“利”摆到后面。从近几年我国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情况看,虽然整体质量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平均抽样合格率却并不令人满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农机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淡漠,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我国农机企业产品结构分散重复,专业协作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品种少,适应性不高;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可靠性不够高,故障频繁,引发许多质量投诉;农机零配件质量水平较低,特别是在材料、热处理、机加工等方面质量问题较多,这直接影响了整机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售后服务不完善,农民很难解决“三包”问题。

尽管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农机产业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会逐渐得到改善,但仅仅依靠企业自觉,等着他们慢慢提高质量意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农民的地也就荒了。怎么办?另外一个能为农机产品提供质量保障的角色必须要上场了,这个角色就是政府监管部门。正是有监管部门的存在,有他们对农机市场的严格管理,农民朋友们才在农机生产企业之外,找到了可以放心的依靠,获得了踏实的安全感。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些年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在保障农机产品质量,维护农民利益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我国农机生产水平及产品质量水平均比较低,使得市场监管工作一直面临着任务重、压力大、效率低的问题,而当前农机产品质量事故和质量纠纷时有发生,农机质量投诉逐年增多的现象,恰恰反映了政府监管本身的确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农机市场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还应不断改变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机质检机构,打好质量体系、检验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也要不断提高农机质检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机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检验能力,还要健全和完善农机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和农机质量标准体系,督促企业加强质量工作,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想到说到,不如做到。现在,冬季来临,农机市场监管却必须在闲时忙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来年春事之“善”,打好器“利”的基础,另一方面到了春忙之时,自然就可以获得一些“闲”情,不至于太乱了。何乐而不为呢!



http://farm.00-net.com/nz/nj/2011-12-7/nj_3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