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王忠林:丰收后的思考

网友投稿  2010-11-29  互联网

继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登上800亿斤台阶、2009年首次位列全国第二位之后,今年,在遭受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内涝、病虫等多种灾害情况下,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获得了特大丰收,粮食总产超过1000亿斤,登上了历史性新台阶。丰收的成果固然喜人,但认真总结工作,为今后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借鉴更为必要。回顾一年来的农业生产,全省主要抓了四项重点工作:

(一)抢农时,保春播。去冬今春降水多、气温低、回暖晚、农时迟,全省春耕生产普遍拖后10—15天,并有4000—5000万亩农田面临种不上的危险。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省把抗灾保种作为再夺丰收的第一战役来打,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强力组织推进。在旱田生产上,突出一个“抢”字。认真落实调换品种、抢排积水、催芽育苗、人工播种等措施,全省共调换中早熟玉米品种2200多万公斤,排除田间积水1346万亩,催芽种930万亩,人工播种1437万亩,为抢播快种奠定基础、争得主动。特别是5月9日全省抗灾保种工作视频会议后,各地充分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垦大机械的作用,抢抓天气晴好、气温升高的暂时间歇时机,快速掀起播种高潮,日最高播种进度达到2000万亩,5月25日全面结束了大田播种,确保了全部适时播种,实现了开播晚而结束期不晚的目标,夺取了春播生产战役全胜。在水田生产上,突出一个“早”字。近两年,全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调动农民投入积极性,农村新建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20.6万栋,为水稻生产抢前抓早提供了物质保障。各地坚持把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从3月中旬开始组织农民加快清雪扣棚育苗,3月底前全省完成了92万栋大中小棚扣棚,实现了提早化冻置床,为适时早播种创造了条件。4月12—13日突如其来的暴雪灾害,造成4.6万栋水稻大棚损毁,全省集中人力和机械力量,加快清除积雪,使损毁棚室及时得到了修复和重建。全省4月底前全面完成了播种育苗任务,5月中旬掀起插秧高潮。鸡西、庆安等市县实施隔寒增温超早育苗和两段式育苗,以早育苗促早插秧,5月7日开始启动水稻插秧,比常年提前一周时间。发挥近两年新装备的13万多台插秧机作用,扩大机插面积,加快了插秧进度,全省5月底前结束了水田插秧,仍然实现了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的目标,切实把水稻插在了丰产期。

(二)强管理,促升级。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粗种细管也能高产”的要求,全省抢抓作物出苗后气温升高、墒情适宜的有利条件,坚持分类指导,加强田间管理,加快作物生育进程,把前期不利气象条件耽误的积温抢了回来。一是查田补苗。由于春季气象条件异常,一些地块出苗不整齐。各地组织干部群众和技术人员,逐地块踏查苗情,对局部缺苗断条的地块及时进行了补种补栽,确保了十成苗。二是深松铲趟。为给禾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和温度条件,加快推进深松铲趟,多铲多趟,快铲快趟,放寒增温,抢夺积温。全省旱田全部实行了铲前深松或趟一犁,基本做到了三铲三趟,绥化、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粮食主产区夏管均比往年多进行了一遍。三是除草灭荒。鉴于春夏之交雨水调和,草苗齐长、草荒严重的实际,全省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组织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走村入户进行动员、开展指导服务,迅速掀起人工除草和药剂灭草热潮,全省仅用10天左右时间就取得了灭草除荒战役全胜。四是科学施肥。根据作物长势情况,因地因苗科学合理施肥,做到了早追肥、追足肥、全追肥,并指导农民对三类苗作物增施叶面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进一步加快了弱苗转化升级。全省共追施肥3.5亿亩(次),转化弱苗4000多万亩。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全省各类农作物苗齐、苗匀、苗壮,一类苗比例达94%,苗情为近年最好。

(三)抗灾害,减损失。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增收的思想,在粮食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全省集中力量打了三个抗灾害标志性战役,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一是防病保粮。今年全省农作物病害发生较重。7月中下旬,一些水稻县(市)个别地块感病品种发生较重的叶瘟,加之持续低温多雨天气,稻瘟病有大面积暴发的可能,马铃薯晚疫病等其他病害也呈高发态势,全省病害发生面积近8000万亩次,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威胁。各地全面贯彻防治结合方针,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做到早监测、早预防、早防治。省农委紧急召开了稻瘟病防控(五常)现场会议,统一组织下摆920万元的稻瘟病防治药剂,并组织植保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防病。全省共统防统治稻瘟病2568万亩,玉米丝黑穗病1908万亩,马铃薯晚疫病258万亩,把损失降到最低。二是虫口夺粮。去冬今春降雪多、积雪厚,虫卵越冬基数大,全省玉米螟、大豆食心虫、草地螟等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各级农业和植保部门加强虫情预测预报,指导农民及时防控。全省共统防玉米螟1800万亩,水稻二化螟587万亩,虫口夺粮近40亿公斤。三是促熟增粮。局部地块个别作物因播种出苗晚,生育进程较常年有所延迟,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正常霜期条件下将贪青晚熟,产量和品质都要受到影响。全省狠抓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扒皮晾晒等促早熟措施落实,投入2亿多元实施促熟作业面积6975万亩(次),确保了农作物安全成熟,提质增产。由于综合促早熟措施到位,加快了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提高了千(百)粒重,粮食质量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四)抓收获,夺丰收。今年全省农作物收获面积超过2亿亩,是任务最重的一年,为把丰收的果实全部拿到手,全省把秋收做为夺丰收的最后一个战役牢牢抓在手上。一是适时开镰。由于夏季气温高,降雨适宜,农作物生育进程提前。各地本着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的原则,审时度势,科学把握收获时期,有序收获大秋作物。全省9月15日由北向南开镰收获,先收大豆,后收水稻,再收玉米,全部作物做到了适时收获,不伤镰不落镰,最大程度保证了作物后熟增产、脱水提质。二是加快进度。各地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垦大机械作用,扩大机械收获面积,高峰期日收获进度达2500万亩,仅用20天多时间就完成了收获任务,比常年提前7-10天,为秋整地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农时。全省机收面积1.4亿亩,占收获面积的68.9%,比去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特别是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是颗粒归仓。各地坚持专品种收获,分类分级存储,不混打混收,努力提高收获质量标准,做到了精收细收,颗粒归仓。收获后,及时指导农民采取上栈子、码趟子等办法,及时晒粮脱水,提高品质,实现了丰产丰收。

今年,在困难、压力和挑战超乎寻常的情况下,全省能够取得农业生产战役的全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夺取农业丰收,必须强化组织领导。今年特别是春季农业生产形势逼人,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先后7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业生产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历时半个多月深入6个市及农垦指导春播生产,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抗灾保种工作视频会议,并与其他省级领导分组深入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农业生产。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把农业生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组织干部群众大打抗灾夺丰收攻坚战,有力地保证了农业生产顺利开展。省农委组成由机关、事业单位、农业科技、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的12个下基层“抓三农、促发展”工作组始终工作在基层,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商议增产措施,促进农业生产。今年全委机关干部平均下基层达106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常年蹲在农村为农民发展生产服务。各部门都自觉服务服从农业生产的大局,全力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所需资金、物资、技术等难题,营造了全党动手、全面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夺取农业丰收,必须加快现代农机化建设。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大、地势平坦,适于大机械作业,同时整地、播种、收获有效农时短,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今年,黑龙江省农村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亿元,吸引农民自筹资金17.8亿元,购置大中型农机具6.16万台(套),直接受益农户达到4.5万户;又投资33亿元,新组建325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在春耕生产上,大机械装备全天候作业,为抢播快种争得了主动;在水田生产上,农垦、庆安、桦川、通河等插秧机械力量强的地方,仅用十几天时间就完成了插秧任务;在秋收生产上,大型收获机械连片作业,既保证了收获质量,又为秋整地赢得了时间。相反,缺少大型机械装备的地方,各项工作被动,效率低、进度慢。由此可见,要想夺取农业丰收,黑龙江省必须加快装备各类现代化大型农机具,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

——夺取农业丰收,必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黑龙江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遇旱难,遇涝更难,有些地方缺少必要的治涝设施,内涝面前几乎束手无策。有相当一部分农田建设标准低,设施不配套,田间道路建设滞后,影响了大机械进地作业和农资运输。加强深松整地、农田水利、水稻大棚、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对今年农业生产尤其是春耕生产的影响体现得最为明显。去年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多、力度大、工作实的农垦、绥化、齐齐哈尔等地,在今年极端气象条件下,受低温内涝影响小,农作物都种在了适宜期。反之,农田基本建设工作滞后的地方,机械无法进地,大棚育苗无处取土,玉米秸秆遍地,积水无法排出,导致播种期严重拖后。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实现农业高产稳产,就必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要风险前置、关口前移,高度重视并抓好秋季各项基本建设,实现春潮秋闹、春灾秋抗。

——夺取农业丰收,必须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科技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支撑。今年在各个关键农时,全省各级农业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面对面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保证了抗灾保种、精细管理、促熟增产等关键技术和措施落实。在抗灾保种高峰期,全省每天有5万多名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工作在基层、奋战在春播生产一线。省农委党组要求所属单位人员与农民交朋友,在每个村培养1个科技示范户和1名种田明白人,建立信息联系,在生产关键环节开展指导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到位率。特别是通过开展粮油糖高产创建活动,省、市、县三级联创,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同建,加快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管护措施的配套应用,做到了新技术常规化、常规技术标准化,使农民听得懂、学得会、干得起,高产创建田比非创建田亩平均增产15%以上,创造了大面积水稻亩产808公斤、玉米948.5公斤和高油大豆225.7公斤的高产纪录,用1/3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出了全省3/5的粮食产量,为全省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奠定了基础。

——夺取农业丰收,必须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在保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械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单位资源产出率。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突出、组织化程度高的克山、富锦、海伦等县(市)和桦南金沙乡、绥滨向日村等乡村,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都比较显著。虎林市“五谷香”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耕地16万亩,380户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超万元,比普通农民收入高近1倍。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一家一户生产,合作社社员与分散农民在粮食生产水平、资本收益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上之所以有很大差距,组织化程度低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必须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适应与对接,实现规模效益。

——夺取农业丰收,必须深入开展场县共建。黑龙江省农垦机械装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近两年来,通过开展场县共建,农垦积极为地方代耕、代育、代种、代收、代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今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场县共建的一系列要求部署,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农机跨区作业、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共建均取得新的进展,带动提升了农村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缩小了与农垦农业生产标准质量的差距,场县共建的田块标准化生产和粮食单产基本接近或达到农场水平。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农垦对农村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拓宽共建领域、提升共建层次、扩大共建成果,促进农村与农垦农业生产平衡发展。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11-29/nj_3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