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梅河口:“三动”促“三化”写新篇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9-13  互联网

:刘成业 关卫东 谢晓林 王忠先

金秋时节,走进梅河口,眼见转变方式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耳闻科学发展的涛声一阵盖过一阵。投资33亿元的华能热电联产项目顺利启动,投资15亿元的中新工业园破土动工,投资12亿元的万生医药园建设如火如荼……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梅河口,在振兴发展的路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通化市委、市政府“资源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生产低碳化、交通快速化、人居生态化”的发展部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走向良性循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组闪亮的数字,勾勒出一条强劲上扬的弧线,彰显着梅河口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轨迹。

今年1至8月份,梅河口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3亿元,增长49.4%;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5.9亿元,增长4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9.9亿元,增长57.8%;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7.8亿元,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亿元,增长21%。

梅河口市委书记王文刚告诉记者:“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的竞争越演越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快则退,不好不行。加快梅河口振兴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积蓄新的经济发展能量,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力推进工业化,充分发挥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的最大化效应,全面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

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与更严峻的挑战,梅河口怎样抓住新的机遇,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竞争主动权,从而走出一条符合梅河口实际、具有梅河口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梅河口,工业化的任务还远未完成。必须突出工业化这一主题,以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以强化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带动为抓手,加快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才会有大后劲,才能赢得大发展!”梅河口市长初功名给出了答案。

众所周知,像梅河口市这样的欠发达城市,单靠自身积累发展太慢,只有靠有效利用外资才是最有效的选择。

近年来,梅河口市坚持“工业强市,商贸活市,生态兴市”的总体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大规模、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和高层次的科技合作,借“钱”发展,借“智”发展,破解“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难点。

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上,梅河口市一举签订了中广核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仓储物流融资、商贸产业签约项目12个、揽金102亿元。显示出梅河口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效整合国内外生产要素,增强开放带动的能力。今年1—8月份,实现招商引资额达131亿元。

2010年,是梅河口的转变之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梅河口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最关键、最核心的任务。

增加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结构,更加注重投资方向和次序,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今年是梅河口市连续实施“项目建设年”的第5个年头,全市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194个,亿元以上项目达9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10亿元项目3个。93个亿元以上的项目,工业项目就占了45项,工业项目投资占54%。

强化项目建设,以增量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带动增量进入,投资更加重视质量。如投资33亿元的华能热电联产项目,2012年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税金9000万元、利润1亿元;4月份开工建设的投资15亿元的中新工业园项目,建设5户制药企业和研发中心,投产后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税金1.6亿元、利润1.3亿元;投资12亿元的万生医药园项目,建设4户制药企业,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金1.2亿元、利润1.5亿元……

梅河口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促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加快构建具有梅河口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区”、“五群”代表着梅河口特色的现代产业布局和体系。

“三区”:一是指梅河口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大力引进项目,发展产业。目前,开发区面积达到8.54平方公里,落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2010年上半年,梅河口经济开发区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6亿元,增长7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增长74.6%。二是指乡镇工业集中区。把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启动优势和基础较好的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牛心顶镇四个工业集中区,今明两年投资6.7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指培育发展大学生和返乡人员创业园区。给予最优惠政策并无偿提供土地,支持有能力、有创业意愿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和返乡人员创办企业,孵化知识型产业和新经济业态。

“五群”:今年,梅河口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开展“工业项目达产增效年”活动,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围绕支柱和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五大产业群。

——加快资源转化,做大能源产业群。今年完成投资18亿元,实现产值20亿元、税金2亿元,推进煤炭、煤矸石、油页岩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5年规划形成产值超100亿元、税金超10亿元的能源产业群。

——加快资源整合,做大医药产业群。今年完成投资14.6亿元,实现产值30亿元、税金2亿元,突出抓好中新工业园、万生医药园和曙光生物制药建设,2015年规划形成产值超100亿元、税金超10亿元的医药产业群。

——加快规模扩张,做大食品产业群。今年完成投资3.4亿元,实现产值65亿元、税金3亿元,加大酒精、果仁、大米、鹅鸭肝产业链条,2015年规划形成产值超100亿元、税金超10亿元的食品产业群。

——扩大产业规模,做强机械冶金、化工建材优势产业群。今年完成投资18.7亿元,实现产值35亿元、税金1亿元,尽快把优势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2015年规划形成产值超80亿元、税金超5亿元的优势产业群。

——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产业群。今年完成投资33亿元,实现产值42亿元、税金4亿元,2015年规划形成产值超100亿元、税金超5亿元的新兴战略产业群。

到今年底,梅河口市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将达到40户,其中5亿—10亿元6户,10亿元以上2户;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21户,其中千万元—亿元8户,亿元以上3户。规划到2012年,工业产值税金翻一番,工业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梅河。

按照创新机制、融入市场,创造技术、研发产品,培育产业、做大做强的总体思路,梅河口市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驱动和市场驱动,加快实施创新能力支撑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梅河口市先后与中科院、吉林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交流高科技进步科技成果20多项,与企业签订合作项目47项。4年间,投入技改资金75亿元,开工建设技改项目68项,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达130项。如弘业无缝钢管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生产的油田抽油泵管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油田,正在建设的高防腐耐磨石油油井管生产线项目,技术属世界石油装备制造业首创;新引进的投资2.2亿元曙光生物制药项目,主要从事动物用疫苗等产品的研究和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在谋划运作的投资20亿元的高新技术工业园项目,是梅河口市与中科院的合作项目,3年计划落地高科技项目20个。

“工业化是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划、培育具有梅河口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走出一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王文刚书记的一席话,道出了梅河口市坚定不移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心语。

全力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生态园林式现代化中等城市

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梅河口市以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突破口,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按照全省统筹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部署,梅河口市把2010年作为向中等城市迈进的大推进年,加大投入力度,做大城市规模。

高标准规划城市。梅河口市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交通和流通优势,辐射周边4个地级市和10多个县(市),经济腹地广阔。1998年,省建设厅采用24个指标综合评价,梅河口市的中心强度指数在全省10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7位;在全省划分的8个经济区中,梅河口市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区,影响区为东丰、辉南、柳河,是全省两个以县级市为中心的经济区之一。省政府在2001年批复梅河口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中指出:“梅河口市应建设成为吉林省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货物集散地及以农业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区域中心城市”。

在梅河口市文体中心的城市规划展览馆里,一幅幅图片规划着梅城美好的未来,大型城市模型沙盘展现着梅城靓丽的明天,多媒体演绎着勤劳的梅城人正在为自己的魅力城市添砖加瓦……

陪同采访的梅河口市委副书记李东友告诉记者:“如今的梅城人十分自豪,逢人便会说,看看咱们梅河口!”他还介绍,梅河口市为了向中等城市迈进,从2008年开始,投资1500万元,聘请国内顶尖的专业设计团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实施新一轮的梅河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启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现已报省政府待批。并初步完成了统筹推进城镇化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徜徉在梅城,第一感觉就是大手笔、大气派。贯通东西、宽阔笔直的人民大街,正在兴建的斜拉锁松江大桥,辉发河畔一幢幢造型别致的高层住宅楼……

高投入建设城市。今年,城市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其中:旧城改造投资5亿元,重点实施松江桥改造、供水管网改造、老旧建筑节能改造以及干路、巷路改造等工程,努力把旧城打造成集工业、商贸、餐饮、居住等多功能的综合区域;新区建设投资7亿元,推进新区路网、水网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同时在新区启动投资4亿元以上地块开发项目8个,三年内将新区建设成为政治、文化、金融、教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突出市区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特色镇”和“示范村”建设,梅河口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重点镇和示范村建设的扶持政策》,积极构建以市区为“心”、4个特色镇为“星”、29个示范村和试点村为“点”的“一心四星多点”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今年,梅河口市以建设商贸服务型小城市、通化东北部中心镇、新型工业镇和综合区域中心镇为目标,精心打造“特色镇”。山城镇以商贸服务型、红梅镇以资源工业型、海龙镇以文化商旅型、牛心顶镇以区域带动型为定位,投资6.76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特色镇发展。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梅河口市是农业大县,尽管农业产值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农业生产依然是当前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如何提升农业产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梅河口市通过产业化引导、标准化带动、信息化助推等手段,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抓好“示范村”建设。实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乡村主责、领导联系、部门包保、工商帮扶、社会参与”举措,重点推进100个“示范村”建设,突出抓好30个省级示范村基础上,梅河口市增加本级示范村70个,与省级示范村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同时,选择红梅镇福利村、双兴乡德庆村和海龙镇春明村3个村为“样板村”,建设区域内一流的民俗特色村、观光农业村、特色产业村,影响和带动其它村加快发展。

——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村项目建设。今年,梅河口市落实农业农村项目291项,其中生产加工型项目15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5亿元;新发展产业化企业15户,总数达到290户;新增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3户,达到13户。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梅河口市注重加快农业全程机械化和标准化发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会)达到70个,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5%,种植业收入占农民增收比重的29%。

为了让农民多增收,梅河口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今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增收比重的44%。

梅河口市还因势利导,组织引导农民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和反租倒包等方式,推动土地向种粮大户、龙头企业集中,促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目前,土地集约化经营面积达到20万亩,集约化率达到13%。

同时,梅河口市积极推进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截至目前,新增省级牧业小区25个,达到159个,牧业收入占农民增收比重的27%。

——大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良性互动。

为让群众更多享受发展成果。今年,梅河口市计划投资28亿元,实施10大类、150个民生项目。投资5000万元改造泥草房800户,投资3500万元解决7万人饮用合格水问题,投资7000万元修建水泥路200公里,投资2.9亿元改善提升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投资3.8亿元改造棚户区3.5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建设国道沿线9个乡镇、59个行政村工艺柱栏和围墙7.7万延长米;投入资金1.9亿元,进一步提升城乡群众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

沐浴着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的东风,快步走在振兴发展路上的梅河口,一定会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9-13/nj_3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