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放歌希望的田野 记机械化耕种带头人雷宇刚(图)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9-02  互联网

:胡文德

                        雷宇刚正在操作插秧机

 

“我是云龙镇杨高村村民雷宇刚,是云龙土生土长的农民。今天,作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在这里发言,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为这份荣誉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这份荣誉不仅仅代表我个人,也凝聚着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发展、农业兴旺和农村繁荣的深切关怀!”2010年5月11日,泸县云龙镇政府礼堂座无虚席,主席台上的雷宇刚满怀着感恩之心,带着农民的谦逊,用直朴的语言讲着他的创业故事。台下, 200余名干部群众认真聆听着报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是什么原因,让大家把如此高的荣誉给予川南丘陵地区的一个种田农民呢?

爱上农机 机械化降低种稻成本

1999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雷宇刚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回家后,他一心想在农业生产上搞出点名堂来,购买了碾米机、切藤机、微型电机水泵机组等农业机具为周围群众服务,还搞起了牛蛙、肉牛、奶牛养殖。由于对养殖技术不熟,几年下来都以失败告终。

搞养殖碰的钉子并没有打消雷宇刚创业的热情。他发现了自己对农机有天生的兴趣和热爱,很快能学会,能上手。由于家乡的亲戚外出打工,他家里承包了30余亩稻田,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辛苦一年下来,几乎没有钱赚。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萌发了购买适合本地耕作的农机走机械化种植路子的想法。

购买耕作农机对于并不富裕的小家庭来说是一笔翻家底的投资。父母一听说雷宇刚要用全部家当去买几个耕地的铁坨坨,说什么也不愿意。老父亲态度坚决地说:“人家搞机械化的都是大平原,我们这里是丘陵地区,机器拿来都用不上,你就不要糟蹋钱了。我们祖祖辈辈都是人工种田,还是有饭吃。”

雷宇刚顶着当头的冷水,寻思着怎样取得家人的支持。孝顺的他不好正面开罪老人,只好先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再由妻子去做母亲和父亲的思想工作。在家人的支持下,雷宇刚陆续购买了耕整机、脱粒机等小型农机具,走上了农业机械化耕作种植的道路。他深知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泸州市和泸县农机局举办的农机操作培训,很快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机械操作技术。

2005年泸县实行了农机购置补贴,这个好政策为雷宇刚的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他先后购置了各型农业机械10多台,开始专门从事耕地、机收、农副产品加工等多项农机作业服务。现在雷宇刚的家就好像是一个农机专卖店,他已经拥有了1辆运输车、1台拖拉机2台收割机、4台耕整机等10多台农机,总计价格50余万元。雷宇刚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光是插秧机补贴就达到了销售价的70%,他一下子就购买了2台。

多次外出收割稻麦的经历让雷宇刚感触颇深:有些地区的田块条件与自己的家里的田块条件一样,他们能用农机具进行一条龙耕作,我为什么不能?随后,雷宇刚探索出在丘陵地区种植水稻,从田块整理、秧苗培育、栽插到田间施肥、管理、植保的机械化运作程序,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泸县成立了腾飞农机服务队后,雷宇刚被选为队长,带领农机服务队30余名成员,先后到宜宾、成都、江苏等地开展跨区作业,走上了专业机具赚钱的道路。农机队外出劳作服务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农机耕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种植成本,带给周边种稻农民很大实惠。一台耕整机,一天能翻整6~8亩地,是耕牛翻地的4倍多;一台收割机,每天能收割20多亩水稻。人工种植水稻每亩的成本为900元,而全程机械化种植只要600元左右,并且同比亩增产50公斤。

连片耕作 集约化种稻实现多赢

泸县是丘陵农业大县,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后劳动力不足,加上种粮收入较低,田地要么粗放型种植,要么撂荒,实在可惜。川南有留冬水田的习惯,要推广农业机械化,有一定难度。如果把田集中起来种水稻,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效果肯定要好些。经过咨询,他的这一想法符合现行国家土地流转经营的政策。

2007年,在外搞农机服务多年的雷宇刚承包了60余亩田,开始实施规模化种植农场战略。他的创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泸县农业局、农机局全力为他提供技术支持,还免费为他提供了种子、化肥、农药等,让他成为该县机械化耕作的示范。泸县粮食局联系了企业跟他签定收购合同,稻谷用收割机收割后,直接送到县粮食企业,用机械化烘干,以保护价收购。当年雷宇刚喜获丰收,中稻共收了6万多斤,毛收入6万多元。雷宇刚仔细算了下成本,一亩地收800斤稻谷就能保成本,一般情况下能有400多斤的利润,加上再生稻就更多些。

如此好的效益让雷宇刚信心大增,他打算在2008年进一步扩大规模。农机、种子、化肥购置等准备工作在政府的帮扶下很快联系好了,承包土地却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好不容易找到了闲置土地较多、交通又比较便捷的适合大范围承包的土地,但是跟当地村民们一商量,一些社长和许多群众都不赞成。大家担心他搞砸了影响自己的收获。不少人还好心地劝他,用机械来插秧、收割在丘陵地区不适用,赚不到钱,干不成。类似的说法很多,甚至还有人误会他,说他想赚国家的补贴。

后来,雷宇刚把两名社长和几名村民代表请到家里来,实地考察他的“农场”,把他的经历和想法一五一十地介绍给他们,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以每亩300——500斤稻谷,一下子承包了250亩地连片耕作,另外还为100亩地提供耕作服务。2009年,雷宇刚承包的350亩水稻平均亩产650公斤,出售粮食220吨,种粮收入37.4万元,全家全年收入达43万元以上。

集约化种植水稻,不但提高了生产力,还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带来了便利。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从原本不值钱的土地,获得稳定的收益,农忙时节还可以在“农场”打工,每天挣60——80元工资。由于云龙镇本地也有大量工厂用工,解决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问题,很受大家欢迎。

义务培训 带领乡亲共同奔小康

种植规模扩大了,效益提升了,种田出名了。面对取得的成绩,雷宇刚来不及去骄傲。只是从此以后,他的“农场”义务承担了泸州市和泸县的很多农业科技培训项目。他希望通过自己过硬的种植技术,帮助更多家乡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梦想。

2009年2月11日,泸州市农机局在云龙镇召开了“机插秧技术培训会”,全市近60名农机推广人员、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参加了会议。雷宇刚在自己的种稻基地示范了机插秧操作,获得到现场的省、市专家肯定,赢得了参培的人员的好评。现场会后,合江、江阳、古蔺等县区的机插秧现场会纷纷邀请雷宇刚作现场示范指导。随后, 8月12日四川省(川南地区)水稻机收现场会在他的水稻种植基地召开。雷宇刚的培训和示范活动,极大地带动了泸州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2009年9月,雷宇刚倡导成立了云龙粮食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注册资金54万元,首批入社会员54人。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以糯稻特色产品为纽带,通过龙头企业建立契约粮食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产销关系。利用专业合作社平台,提高全镇农民种粮的科学化水平和积极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入。

2009年秋天,雷宇刚利用冬闲田种植了50多亩大球盖菇。他与泸州金禾菌业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向公司购买种子,公司全程负责技术指导,并签订了回收协议。每亩菌种投资1200元,覆盖的糠壳100元,可产菌菇250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收购保护价2元计算,每亩地可收入4000元以上。

在他的带动下,云龙镇和附近几个镇的几十户农民加入了种植大球盖菇的行列。10月17日,泸州金禾菌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云龙镇雷宇刚的种植基地组织了一次利用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的技术培训,20余户种菌户学习了种植技术要领、中间管理、收摘时的知识。当年,泸县利用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上百亩,让农民增收近50万元。

现在,雷宇刚又为农机收割水稻奔忙开了。除了自己种植的350亩稻田和订立耕作服务的200余亩稻田,他还联系了600余亩收割任务。今年秋天,他将利用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油菜、马铃薯、小麦等。

天道酬勤。雷宇刚用勤劳和智慧在田野里赚得了收获的喜悦,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7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9年他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而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他光荣地被评为了四川省劳动模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雷宇刚像一张奋进的帆,寻寻觅觅在立足农业、做强产业的梦想王国。踌躇满志的雷宇刚还有许多想法,他希望利用云龙离泸州市区20公里的区位优势和泸州机场迁建云龙的有利形势,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带动周围的乡亲一起致富。

他规划着利用他的名字为云龙粮食合作社注册商标,搞米业深加工,培育优质稻米品牌;利用云龙镇的众多鱼塘、新民居和他按设计图案种植的油菜地,组织踏青赏菜花、钓鱼农家乐旅游;利用他连片的种植基地仿照QQ农场,为城里人开发现实版种植农场……相信,他的美梦定能成真!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9-2/nj_3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