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90万台“铁牛”该怎样发力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6-12  互联网

:郭宝平

经过几十年曲折发展历程后,我省农业机械化逐渐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机具保有量在迅猛增加,然而农业机械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仍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全省农机具90.6万台套

农民种地要顺应节气。“不种5月田,不插6月秧”,这是在进行大田和水稻生产时一般都要遵守的农谚,它也是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和作物生长条件而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对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然而,受去冬今春持续低温天气影响,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的大田播种和水稻育、插秧普遍推迟——“5月田”只好种,“6月秧”也只好插。

面对今年播种期和插秧期缩短的客观情况,农民们只有“机械化”这个救兵可以依赖。据不完全统计,今春全省已投入25万台套农业机械加入春耕。

锦州北镇市吴家乡传统上一直种水稻,记者到当地采访时,看到水田里整齐地栽种着翠绿的稻秧。“今年我家这块地要是还靠人工插秧,那可就‘晚三秋’了。”一位在田里劳作的农妇快人快语,“结果合作社的插秧机一出马,就把错过的农时给抢回来了。”

北镇市双丰水稻全程作业合作社是由吴家乡农民邴铁峰和王志双带头兴办的。6月8日下午,在接受采访中王志双告诉记者:“现在本地的万亩水稻都已插秧完毕,外地还有上万亩水田正在作业,我们把10台大型高速插秧机都调到周边市县插秧去了。”

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认识在逐年提高。2008年,双丰水稻全程作业合作社与当地部分农民签订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合同,并实施插秧作业4200亩,2009年增加到1.5万亩,今年又进一步增加到2万亩。

在我省,像这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有很多,而且大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喜人局面。

记者在省委省农机管理处了解到,截至去年年末,我省农机总动力已达到2134.7万千瓦,机具保有量达到90.6万台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6.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

摸索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

自新中国成立后,市县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被提上日程,“实现农业机械化”成为很长一个阶段里非常时髦的一句口号。后来公社普遍建立了农机管理站,有了机耕队,再后来不少生产大队也有了自己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但是按当时的条件,为数寥寥的农机还不能给农民带来多少直接的经济利益,那个年代只是埋下了机械化的种子。

上世纪70年代的铁岭昌图县平安堡乡还很贫困,农业机械非常少。学生时代的范甲柱在地里耕作时想起了一篇课文:“马达响,尘土扬,拖拉机开进咱村庄……”。“要是课文里的内容真能变成现实,我们这一代人就不用再像我爷、我爹那样劳累一辈子了。”他说。

初中毕业后,范甲柱怀着对农业机械化的美好理想到乡农机管理站上班了,这一干就是36年,他见证了辽北农村农业机械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1978年,平安堡乡在农机管理站下设了乡农机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代耕代运等服务。业务发展最好的时候,平安堡乡9万多亩耕地中有75%是由乡农机服务站实行机械化耕作的。

这一时期,全省很多乡镇都建立了农机服务站,“铁牛”犁地、“银马”收割、“钢驴”磨面,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了较大作用。

然而,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土地耕种“化整为零”了,在小地块上进行机械作业,不但加大了作业成本,也降低了机械使用效率,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规模作业。这不仅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受到限制,也最终导致我省众多乡农机服务站没活可干,相继解体。

平安堡乡农机服务站是全省最后一批解体的农机服务站,在2001年解体前,该站连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站。回顾那段历史,范甲柱这位2000年的全国劳模有些无奈地说:“农业机械化作业应该是服务于大农业的,它不适应太分散的经营,农机服务站最后解体,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

采访中,我省一位在农机领域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对记者说:“几十年前,就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句名言。对此,我至今仍深信不疑。”

乡镇农机服务站走到尽头,揭示了“大农机”不适应“小生产”的客观事实,也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兴办农机服务实体”、“如何实现农机服务产业化”等新课题。

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现实是,大多数农户拥有的还是小块土地,这种经营规模决定了单家独户不需要购买专门用于耕种和收割的农机。但很多农户除种地外,还搞其他多种经营,农忙时忙不过来,误农时就要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出钱雇专业农机进行耕种和收割,既可保证不违农时,又可节省出时间干别的增加收入。

2005年8月,我省首家农机合作组织——锦州北镇市新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悄然成立。该合作社经理林宝财告诉记者,“新立农场土地规整,基础条件好,各家各户也都有使用机械作业的愿望,于是我们就学习黑龙江省的经验,成立了这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2009年,该合作社实现作业面积17万亩。其中,旱田整地2万亩,播种2万亩,玉米机械化收割1万亩;水田整地2.6万亩,水稻机插秧2.2万亩,水稻机械化收割2.5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及秸秆还田面积2万亩,深松0.5万亩,当年实现作业总收入375万元。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截至2009年底,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575家,入社社员达12038人,服务农户50.8万户,作业面积实现1161万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面积约380万亩。

时隔数年,铁岭市昌图县平安堡乡农机服务站大院也再度热闹起来。2008年,该乡利用原农机服务站的场地和办公楼,吸引17户农机户参股,成立了昌图平安堡乡平安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范甲柱说,合作社得到了从国家到县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农民自己入股的资金只占总投资的40%。

据了解,2007年以来,昌图县政府已相继投资1000多万元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截至2009年底,全县已创办大小农机合作社80个;今年上半年该县又新成立了20家农机合作社,使昌图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了100个。

农机“走出去”全国作业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省农村的农机具保有量大幅增加,拥有农机的农机户也日益增多。

以往,许多农机户只在家门口转,一年只能干上一两个月的活儿,收入有限。目前,锦州市各类农机户已达2.97万户,其中仅农机服务专业户就有2545户,为了增加他们的收入,2009年秋季,该市以水稻、玉米机械化收割为重点,帮助农机户开展跨区作业。

该市启动了农机“110”服务热线和“跨区作业网上直通车”,及时发布信息,使该市的联合收割机的足迹遍及江苏、河南、黑龙江等11个省,作业内容也从原来的小麦和水稻机械化收割拓展到水稻插秧、玉米机械化收割以及机械整地等各个领域。

该市农机局局长王凤山介绍说:“我们去年组织了300多台(套)农机到全国各地作业,同时也请来500多台(套)外地农机到锦州来作业,这样既增加了我市农机户的收入,也促进了我市水稻机械化收割水平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开展跨区作业,铁岭市昌图县曲家乡的农机大户陈立斌在吉林租地种玉米。“吉林比铁岭种地晚、收获早,所以春天我用播种机先在铁岭这边种玉米,然后再把机器开到吉林去种地;秋天我先用自走式大型玉米收割机在吉林收玉米,然后再回铁岭收割。”

农机户除了可以利用农机实施农田作业外,还可以在农机运销、农机工程和农机技术服务等方面延伸服务领域,农业机械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进一步得到释放。

2009年,省种粮状元、锦州北镇市柳家乡卢家村农机大户岳绪全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承揽了柳家乡的水田开发整理工程,既为家乡平整出5000亩良田,也在农田作业之外为自己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径。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6-12/nj_3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