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流动的土地上收获--一个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网友投稿  2010-06-02  互联网

:王文辉

河南村是梅河口市山城镇一个朝鲜族村,全村113户,435口人,1500亩耕地全部为水田,是个名副其实以种水稻为主的专业生产村。过去,村民们一直以传统方式耕作,增收步伐缓慢。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们陆续外出打工,开辟新的致富门路。

打工潮出现后,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存状态,土地开始流转,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悄然开始了。

1999年,常年在外打工的金正焕听说村里很多耕地廉价出租,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别人都往城里跑,我却要回乡,在本就属于农民的土地上干一番事业”。于是,他开始承包外出村民的地,一包就是120亩。

他把种植品种锁定在优质水稻上,大面积种植秋田小町。由于米质好,产量高,价格稳,第一年就收入10多万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形成规模,集约化生产。2005年,他发起成立了水稻绿优米种植合作社,把全村1500亩水田全部包了下来,实现了土地集约经营,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年产500吨的秋田小町水稻则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2元的价格销往日本、韩国,年创收90多万元。

通过开展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农户摆脱了固守田园的处境,走出了家门,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获得农业生产外的劳动收入。到目前,全村在韩国务工的劳动力120人,在国内长期打工的14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

而同时,农业集约化生产,同样有很高的季节性要求,农忙季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又由于农村劳动力人工费用不断增长,原始的插秧方式成本大,而且进度慢,质量也不高,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机械设备,形成规模农业,走农村产业化道路。2006年,在国家出台的农机具补贴政策的鼓舞和扶持下,金正焕联合10户农民,以农机具入股、利益分红的形式,投资100多万元购置拖拉机、插秧机等作业机械16台,进行合作生产,走上了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生产成本。

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再一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注入了新的动力,2008年,梅河口市水稻绿优米种植合作社重新在工商部门注册为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480万元。

合作社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运行,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通过全体社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下设水稻种植技术部、农机技术部、产品营销部,使合作社成为水稻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发展的平台。

为规范运营管理,合作社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严格规范管理农机具使用和维修,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强了辐射带动能力。合作社成立以来,机械化作业半径由原来的20公里扩展到60公里。

以打工潮出现后土地流转为背景,以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以全程机械化为手段,以集约致富为目标,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开启了现代农业先河。

合作社成立以后,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被确定为全省百万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试点项目。在国家的政策性投资基础上,合作社又投资220万元,先后购买了插秧机,新建了12栋总面积51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新上了2台育苗流水线,实现2.2万硬盘育苗,新建了980平方米的机库棚和办公室。现在,正焕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已颇具规模,农机具由34台(套)增加到目前的56台(套),实现了从育苗到插秧,从植保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操作。全程农机作业能力由5500亩增加到1万亩,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能力大大提高。

为了推广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作用,近年来,梅河口市多次组织在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召开水稻育插秧、水稻机械收割、埋茬起浆现场会,推广6个机种新机具和多项新技术,为推进全市全程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经验。

在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和帮助下,梅河口市目前新组建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58家,拥有农机具955台(套),农机总动力提高10个百分点,水稻全程农机化作业面积达到16万亩,农业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

相关链接

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的启示

正焕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表明,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了粮食主产区四个突出问题。

首先,解决了粮食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合作社采用机插作业亩产达530公斤,比传统手工栽培增产35公斤,而且由于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质有效提升,水稻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6元。同时,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总成本为432元,较传统人工作业成本降低了168元。

其次,解决了农户使用农业机械难的问题。农业机械投资大,回报期长,闲置时间长,利用率低,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农机户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机具的使用效率,解决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难的问题。

三是解决了季节性用工难的问题。在农忙季节需要集中使用大量劳动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但因农村劳动力供不应求,雇不到足够人手,延误农时难以避免。农机合作社的出现,可提供从育插秧到植保、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服务,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四是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稳定问题。通过合作社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农户可以从繁重的劳作和农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非农产业,既消除了季节性民工荒,又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6-2/nj_3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