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天津郊县棉田机械化回收残膜见成效

网友投稿  2010-05-07  互联网

:何会文

日前,记者从天津市农委获悉,静海县万亩棉田机械化回收残膜初见成效,从今年起,天津市将大规模推广这种技术,彻底向白色污染开战,天津市20多年来农业生产残膜回收依靠人工清除的历史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被人们称誉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然而,农用塑料地膜是一种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随着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耕地土壤中的残膜量就会不断增加。残留地膜在土壤中形成隔层,阻碍作物根系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引起农作物的减产。专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白色污染”。

天津是地膜残留污染较重的地区,特别是用膜较多的棉花生产。近年来,本市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大部分地区已连续种植3年,一些地区已连续种植了5年以上,采用覆膜种植技术产生的残膜造成的农田“白色污染”日益严重。据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一项权威地膜残留测试表明,本市种植三年、四年的地块每亩分别达到16.93公斤、22.73公斤,表明全市大部分棉田土壤残膜污染已接近较严重程度。试验研究的结果证明,残留地膜可以引起作物减产,残膜量越多,作物减产的幅度就越大。地膜残留不但能引起农作物的减产,而且废旧地膜碎片还会随作物秸秆作为饲料,进入牲畜体内,积压在肠胃中,导致牲畜发病死亡。此外,残膜还影响农民的田间耕作,堵塞沟渠,影响农田灌溉和污染环境等。

为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天津市自2007年开始实施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新技术引进示范项目。

今年春天,在静海县团泊镇孟家铺子村,村民王文发在给自家承包的200亩棉田进行残膜回收作业时用上了新机械,说起这新机械的效能,他赞不绝口:“以前俺用自制的搂膜机,每块地至少作业三遍,现在用上了县里给补贴的双排搂膜机,只作业一遍,残膜收净率就能达到80%,而且它还具有打压功能,用过之后,土地不用再进行旋耕就能直接种棉花了,既省时又省力。”这是该县推广棉花种植清洁生产配套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

据了解,由静海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实施的棉花种植清洁生产配套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是本市农机研究所下达的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该项目自2008年11月启动实施以来,到目前已完成示范面积400亩,辐射面积10000亩,引进残膜回收机械6台套,推广残膜回收机械20多台套,带动科技示范户6户,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00多人。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推广的搂膜机以1ML-2.5、1ML-2.5A搂膜机和1MC-7收膜起茬机为主导机具,经铲齿松土、松膜、搂膜、集成堆、清理出地等工序,实现残膜收净率80%以上,与此同时,这些设备入土性能良好,搂膜效果较好,不仅能明显降低成本,而且在回收残膜的同时可完成松土作业,达到棉花种植要求,减少机具作业次数,实现棉花种植的节本增效。

据市农机研究所专家现场介绍,棉花收获后残膜回收机械化作业这项技术一次作业就可以完成棉秆拔出集堆、地膜清理集堆和旋耕三道工序,棉秆拔净率和残膜回收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每小时可作业4至8亩,较人工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该项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效益明显,保守测算每亩棉田可为农民增收近100元,农业生产环境极大改善。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5-7/nj_31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