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常德市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 “白领”农民不下田(图)

网友投稿  2010-04-06  互联网

:周勇军 孟令坤 胡稳 金小明 徐虹雨

 桃花露枝头,春耕催人急。拖拉机的阵阵轰鸣声,拉开了常德春耕生产的序幕。

 

春耕季节,记者穿行在广袤的沅澧大地,平展的田野上,大型耕整机在翻耕,轻巧的机滚船穿梭着,“画”出的如镜子般的水田,晃着人眼;而高速飞转的插秧机驶过,身后披上一片绿装。

在湖南省常德广大乡村,一幅见不着多少人影的“闹春图”,生动地演绎着常德农业向现代化的转变。

农机补贴,常德开全国先河

2000年、2001年常德市在全国首开先河,拿出170万元资金对农民购买联合收割机实施财政补贴。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震动。施政者的想法现实而深远——农业的重要出路之一在于机械化,要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必须用机器代替人力。

2004年,全国出台农机补贴政策,此时常德的农机补贴走向“纵深”,推出地方推荐目录,使补贴额达到机具价的30%。由于补贴政策的拉动,带来了常德购置农机的超常规发展。到去年底,常德市拥有农机数量突破61万台(套),总动力达449万千瓦,占全省十分之一强,农机生产经营总收入达41.2亿元。机耕、机收、机播面积分别为673千公顷、381千公顷、122千公顷,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3%,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常德市又规划出了新的发展蓝图: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85万千瓦,农机经营作业服务收入达到45亿元。

为加强农机推广,增强带动功能,常德市在汉寿、石门、武陵、鼎城、安乡等地建立了23个100亩以上的农机作业示范基地,成立了28个农机协会和220个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重点扶持950个农机示范大户。

机器干活,“白领”农民不下田

3月下旬,记者在汉寿县周文庙乡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10多台拖拉机、耕整机在田野里来回穿梭,一个小时的工夫,一块10多亩的大田已被耕整一新。而身着西装,系着领带,脚穿皮鞋的田主胡小毛则一身轻松地站在田埂上指手画脚。这位年轻的“白领”农民告诉记者,过去请一个劳力插、收一亩田,从清早搞到黑,一天要付80多元的工钱,现在用机械化插、收一亩田,顶多20分钟,60元钱就完事。今年他家承包的100亩水田,耕、种、收都交给了村里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自己只管生产计划、产品销售。

在桃源县枫树乡的桂竹岗村,几乎看不到青牛、木犁,也听不到吆喝声、鞭响。听到的只是拖拉机的轰鸣,看到的是成片成片耕整一新的田地。记者在和村支书刘大方交谈中了解到,这个村现拥有10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4台大型旋耕机、48艘机滚船,种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田不下地,插秧不弯腰”,当年农民的梦想得以成真。桂竹岗村的731个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经商的就有450人。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跨区作业”是常德市农机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市农机局局长陈磊介绍:“去年全市到湖北、安徽、江西等10多个省‘跨区作业’的农机,创造纯收入一个多亿。”武陵区河洑镇杨桥村谢强、谢超两兄弟,是常德市第一批联合收割机手。现在兄弟俩已拥有10多台农机,是远近闻名的机耕大户。兄弟俩除无偿帮助特困乡亲,提供机耕、机插、机收服务外,每年还“跨区作业”3个多月,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

引擎轰鸣,常德农业完美嬗变

常德农业机械化大发展,使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完美嬗变。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随“机”兴起。农业机械化带动了农村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军其他方面的生产和经营。去年,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498家,带动全市38万户100多万农民。据统计,去年常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而农民合作组织社员的收入,最少比一般农民多200元以上。

规模、集约、产业化经营随“机”扩张。去年,常德市发展高效农业26万亩,亩平效益达到6000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623家,加工产值231亿元,构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八大产业集群。形成了500万亩优质稻、126万亩柑橘、20万亩茶叶、1000万头生猪养殖的规模经营模式。

剩余劳动力转移随“机”加快。农机化的发展,加快了土地流转。到去年底,常德市土地流转面积达60万亩,涌现出10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500多个,水面1000亩以上的养殖大户50多个,生猪出栏10000头以上的大户90多个,饲养10000只家禽的大户600多个。耕田有农机,种粮有大户。剩余的劳动力或进城创业、或外出务工。临澧县柏枝乡农民郑明忠,就是一位典型的“两栖”农民。农忙时,他在家请来农机手耕田、插秧、收割;农闲时,他就在城里买卖废品,一年收入好几万元,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在常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去年,常德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多万人,年收入共达130多亿元。从收入方式上来看,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到了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农业机械化,不仅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些转变,正在重新书写着常德农村的发展历史。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4-6/nj_3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