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各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亮点纷呈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2-04  互联网

:赵天冬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深入,各地摸索出了许多适应当地、可操作性强、农民易于接受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经过几年的实验、示范、技术模式日益成熟,并在生产中不断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加快了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步伐。

北京建成全国首家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市

北京从2006年启动了建成全国首家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市的目标,三年来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努力下,保护性耕作在首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24亿元,全市玉米保护性耕作应用水平达到97%,小麦达到93%,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38万亩,完成计划任务133%,基本建成了全国首个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区。

北京市在2009年—2011年三年项目期内,将进一步提升保护性耕作应用水平,整合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建设保护性耕作高产田,提升北京大田粮食作物产出比,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造福一方百姓。逐步推广深松技术,配套必要的深松机具,巩固北京保护性耕作应用成果。进行长期效果监测,项目主管部门进一步联合农艺、土肥、植保、农机等多个部门,建成技术攻关小组,有步骤、有重点的解决各种技术问题,探讨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应用水平。

山东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呈现五大亮点

今年,山东省继续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列为农机化发展的重点,深入开展了“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推广掀起了新高潮,呈现出五个新亮点。

一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二是机械数量快速增多。山东省继续把保护性耕作机械作为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对购置免耕播种机的农户优先给予补贴。同时,省内农机生产企业也加快了保护性耕作机械研发生产步伐。三是推广面积持续增长。今年山东省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推广面积达到610万亩,比去年翻了近一番;覆盖率达到11.5%,比上年增长近6个百分点。玉米免耕直播面积3132万亩,比上年增长了16%。随着面积的快速增长,保护性耕作实施质量也同步提升。四是实施范围逐渐扩大。与往年相比,今年山东省出现了许多整建制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乡、村,消灭了空白县,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133个农业县区普遍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实施的乡镇达1318个。五是综合效益更加显著。今年夏季山东省实施的3132万亩小麦秸秆还田、玉米免耕直播“一条龙”作业,与人工套种相比,节省成本3亿多元。秋季实施的610万亩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与常规作业相比可减少作业工序2~3道,节省肥料10公斤~15公斤,亩均节省成本45元,为农民节支2.74亿元。仅此两项,全省保护性耕作就为农民节支近6亿元。

河北实施保护性耕作促农民增收

河北省今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在31个部级项目县、52个省级项目县实施。2009年省有中央投入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县13个,项目示范推广任务新增26万亩,中央投入资金260万元。

目前,全省保护性耕作已完成面积30万亩,到11月底,总面积将达200万亩以上。节约作业成本8600万元,增产粮食44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0万元,节本增效共计1.5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河北省政府、省农业厅领导多次视察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制定了当地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并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强化宣传培训,提高认识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召开现场会100次,技术培训班88次,培训技术人员3000人,培训农民25万人次。严格监督,规范管理,按要求明确实施地点、推广面积、新增机具种类和数量等,严格项目管理。多措并举,确保实施效果,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技术服务工作;严格技术规范;加强示范区建设;强化资源整合;有效地保证了项目的实施。

山西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04万亩

2009年,山西省有104个县执行农业部及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占全省115个县(市、区)的90%,全省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04万亩,实施总面积达到858.8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在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等方面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据对2009年13个在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县的初步测产统计结果,对比传统耕作,项目区小麦平均亩增产25公斤,玉米平均亩增产35公斤,平均亩节本28元。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实质是地表残茬覆盖,通过地表残茬覆盖和少免耕措施的应用,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效防治农田风沙扬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壤生物多样性。

保护性耕作实行少耕、免耕作业,每亩可节省作业用工2-3个,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用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劳动力可转向其他行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内蒙古保护性耕作配套技术应用规模超过1200万亩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已从旱地保护性耕作为主,拓展到原生草原、退耕还草农田和灌溉农田,截止到2009年,全区开展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旗(县、区)已达61个,区域覆盖所有农牧业类型区,占适宜开展保护性耕作旗县的70%。其中列入农业部示范项目的旗县31个,自治区级项目旗县30个,共涉及150多个乡镇苏木、14个国营农牧场,60多万户农牧户,保护性耕作配套技术应用规模超过1200万亩。全区免少耕播种机达到4.5万台,较上年增加0.62万台。全年共计实现节约生产成本1.6亿元、增产粮食2亿公斤,增收节支效益达到4.06亿元。

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明显的保土、保水、保肥、保护生态和节本增效的效果,非常适宜在内蒙古旱作地区大面积推广。据多年监测显示,与传统耕作方式比较,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农田风蚀35.9%-58.8%,提高农田土壤含水率9.3%-25%,增加有机质含量0.3-0.9g/kg;节约作业成本9-23元/亩,农作物一般增产2.3%-12%,在退化草场实行保护性耕作,进行免耕松土补播,能明显改善草场植被,提高牧草产量。

甘肃实施保护性耕作提高农业生产抗旱能力

截至2009年10月,甘肃省已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7个,其中在17个县(市、区)建立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在10个县(区)建立了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点。2009年全省共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85.23万亩。其中部级示范县完成80.3万亩,新增13.44万亩。完成免耕播种面积135.08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74.37万亩,机械深松面积39.54万亩。全省已累计投入保护性耕作资金8060.3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97万元,地方配套776.86万元,农民自筹6186.5万元。

通过各地的比对试验测定,保护性耕作体现出明显的节本增效效果。2009年,全省完成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面积85.23万亩,新增粮食1283.32公斤,节约生产费用3500万元。主要作用:保护性耕作实现作物稳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培肥地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抗旱能力。



http://farm.00-net.com/nz/nj/2009-12-4/nj_3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