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访黑龙江省农机局局长李国军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0-13  互联网

:宋丹辉 于海彦

我省农村农业机械化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在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近日,记者就我省农机化发展的相关话题,采访了省农机局局长李国军。

记者: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省里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大农机化资金投入力度和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我省农机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机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请您介绍一下全省农村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李国军:2003年以来,我省各级财政农机化投资达到68134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193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93600万元,市、县财政投资26885万元,吸引农民自筹资金458931万元。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到2008年末,全省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2512.15万千瓦,比2007年同期增长8.8%。其二,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我省农村机耕机械化程度达到95.1%,比2007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机播机械化程度达到85.6%,同比提高将近2.75个百分点;机械收获机械化达到44.04%,同比提高4.55个百分点;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2.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位。其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逐步健全。目前,全省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近18000个左右,其中乡村两级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近334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的组建形式已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记者: 近年来,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请您谈谈发展农机化的体会。

李国军:我省发展农机化,突出重点,积极创新,使农业机械化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农机标准化作业,我省粮食单产可提高15%—20%。这其中,国家、农业部、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了对农机化的领导,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省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出台的多项扶持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倾斜,尤其是农业部多年来对我省的鼎立支持。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省来说,除了自身努力搞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国家的好政策。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体都是农业和农村工作,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区政策也是力度越来越大,抓住这些政策对我们农业大省来说尤为重要。另外,省委省政府把农业机械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主管省长亲自抓,给政策给资金,使得我省农机化始终保持了快速、科学、可持续发展。

我省相对地多人少,农业生产对农机依赖程度很高,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以其马力大、效率高的优势,备受我省广大农业生产者青睐,但从经济承受能力上来讲,很多农民过去都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国家出台的购机补贴政策,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近年来的补贴政策使得我省农民可以购置大型机械,更新速度明显提升。另外,从农机销售市场看,购机补贴以及其他惠农政策出台的两年时间,我省农机市场销售额从过去的40亿元增长到了80亿元,足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对我省农机化牵动作用之大。

记者:农机化的发展,管理与服务并重。在这方面,您是如何认识的?

 李国军:切实发挥好农机化的作用,关键是管理。我省垦区农机化水平较高,机务状态好,机车作业量大,不仅仅是地多人少条件适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管理得好,制度执行得好,“统”的力度大。因此,把农村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管理好、使用好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加强农机化管理工作,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培训和监督,加强指导和执法力度,把基础建设跟上去,把服务和执法设施完善好,为农机化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机化的发展是要让农业生产都实现机械化,但绝不是要所有农民都拥有农业机械,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推广、维修、作业组织、中介组织等等一系列的组织,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相关服务。这既是避免重复投入的需要,也是市场化的要求,服务要面向农民,扎根于农村才能有市场,才能有生命力,必须要走社会化的路子。

 记者: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未来将遵循什么样的思路?

 李国军:在装备水平上,提高大型拖拉机保有量,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我省还要继续加大12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配套深松机具、玉米自走式联合收获机的更新力度。计划到2015年新增12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3万台,全省保有量达到1.6万台,并全部配备深松机具和保护性耕机具,农具配套比达到1:3,机械标准耕整地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0%;新增联合收获机械1.4万台,保有量达到3.5万台。

围绕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快我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加快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新服务组织建设形式,引进国外大型农机装备武装现代化农业试点,传播农垦系统的现代化管理经验等,从整地和收获环节扩展到作物种植全过程作业服务,通过成本分析、产量效益对比、典型示范等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机制,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提高广大农民对现代化农业试点的认识。



http://farm.00-net.com/nz/nj/2009-10-13/nj_3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