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已成为棉花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1.为害特点 棉蚜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苗期受害,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现出油光,下位叶片枯黄脱落,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易诱发霉菌滋生。蕾铃受害,易落蕾,影响棉株发育。 2.形态特征 干母体长1.6毫米,茶褐色,触角5节,无翅。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体色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触角长约为体长之半。有翅胎生雌蚜大小与无翅胎生雌蚜相近,体黄色、浅绿至深绿色。无翅若蚜共4龄,夏季黄色至黄绿色,春秋季蓝灰色,复眼红色。有翅若蚜也是4龄,夏季黄色,秋季灰黄色,2龄后现翅蚜。 3.生活习性北方棉区年发生10~20代,以卵在花椒、木槿、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季越冬寄主发芽后,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孤雌生殖2~3代后,产生有翅胎生雌蚜,4~5月迁入棉田,为害刚出土的棉苗,随之在棉田繁殖,5~6月进入为害高峰期,6月下旬后蚜量减少,但干旱年份为害期多延长。10月中下旬产生有翅的性母,迁回越冬寄主,产生无翅有性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蚜交配后,在越冬寄主枝条缝隙或芽腋处产卵越冬。棉蚜在棉田按季节可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出苗到6月底,5月中旬~6月中下旬至现蕾以前,进入为害盛期。棉蚜适应偏低的温度,气温高于27℃繁殖受抑制,虫口迅速降低。伏蚜发生在7月中下旬~8月,适应偏高的温度,27~28℃大量繁殖,当日均温高于30℃时,虫口数量才减退。大雨对棉蚜抑制作用明显。多雨的年份或多雨季节不利其发生,但时晴时雨的天气利于伏蚜迅速增殖。一般伏蚜4~5天就增殖1代,苗蚜需10多天繁殖1代,田间世代重叠。有翅蚜对黄色有趋性。棉蚜发生适温17~24℃,相对湿度低于70%。一熟棉田、播种早的棉蚜迁入早,为害重,棉花与麦、油菜、蚕豆等套种时,棉蚜发生迟且轻。天敌主要有寄生蜂、捕食性瓢虫、草蛉、蜘蛛等。其中瓢虫、草蛉控制作用较大。生产上施用杀虫剂不当,杀死天敌过多,会导致伏蚜猖獗为害。 4.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冬春两季铲除田边、地头杂草,早春往越冬寄主上喷洒氧化乐果,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蚜虫。实行棉麦套种,棉田中播种或地边点种春玉米、高梁、油菜等,招引天敌控制棉田蚜虫。②种子处理。用含有呋喃丹或灭蚜松的种衣剂包衣播种后可有效地防止棉蚜的危害。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施于播种沟内,然后覆土。还可用10%吡虫啉有效成分50~60克拌棉种100千克。③药液滴心。用40%久效磷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50~2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对好的药液1~1.5千克,用喷雾器在棉苗顶心3~5厘米高处滴心1秒钟,使药液似雪花盖顶状喷滴在棉苗顶心上即可。④药液涂茎。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油20毫升,田菁胶粉1克或聚乙烯醇2克,对水100毫升搅匀,于成株期把药液涂在棉茎的红绿交界处,不必重涂,不要环涂。⑤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10%或平均单株顶部、中部、下部3叶蚜量150~200头,及时喷洒35%赛丹乳油1500倍液或20%灭多威乳汕、44%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40%灭抗铃乳油1200倍液、43%辛·氟氯氰乳油1500倍液、90%快灵可溶性粉剂35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防治伏蚜1000倍液,苗蚜2000倍液即可。必要时上述杀虫剂与增效剂混用,可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棉蚜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很差,有的产生了明显抗药性,不宜用于防治棉蚜。此外,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6000倍液防效高,持效期7天左右;氨基甲酸酯类的20%灭多威和有机氯类的 35%赛丹乳油1500倍液是防治棉蚜高效药剂,1~7天防效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