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种子
今年玉米种子销售季总体仍延续着供大于求的状态,北方种子市场总体可以概括为:压库多、品种杂、经销迟、价走低。
市场销售供大于求
杂交玉米种子是具有天然性和再生性永续利用的资源,曾被誉为“黄金产业”或“常青产业”。2012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435万亩,制种总产量15.7亿公斤,有效库存5.5亿公斤;2013年玉米种植面积5.4亿多亩,需种量12亿公斤,可供种量21.2亿公斤,余种量9.2亿公斤,供种量多了近1倍,创下十年来玉米制种产量和余种量的新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认为,玉米种子持续供大于求,原因是审定品种过多过快,有些种业老板以拥有的新品种确定制种面积,导致库存过剩。但是在供大于求以及玉米种子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制种在农资行业中15%-20%的利润依然可观,所以经销商依然乐意大规模制种。
大品牌仍唱主角
相比不断涌现的品种,“郑单958”“先玉335”这两个玉米品种火爆市场已有7-8年之久,目前依然在市场唱主角。并且这两个品种引领育种方向,两类品种基本上“左右”了中国玉米育种方向,育种人员掀起“模仿秀”,“类958”“类335”屡见不鲜。新审定品种2/3以上都是仿制或稍加修饰,或者直接用杂牌品种“套牌”,超越的概率微乎其微。“3-5年内,两大品种共同统领市场的格局将难以撼动,甚至出现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新品种都很难,虽然玉米种子种类繁多,但农民对这两个品种依然保持绝对的信任。”佟屏亚说。
终端竞争有待规范
如今,种子企业普遍采用“返利营销”模式,每袋(每亩播种量)种子少者返利8-10元,多者20-30元,卖1袋返利高的种子比卖1袋返利低的种子要多挣一两倍的钱。经销商会努力销售返利高而实际并不优秀的品种。佟屏亚认为,花样翻新的诱惑式促销激励着农民的购买冲动,让农民往往无法做出正确判断。长此下去,受害者必将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
为此,他建议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规范种子市场,保证市场上的玉米种子品质优良、价格合理,以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