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世界首例杂交旱稻在沪诞生

网友投稿  2004-11-17  互联网

近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兴奋地告诉笔者,世界上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已在上海诞生,在上海地区小面积试种的结果表明,杂交旱稻的产量已与目前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水稻产量基本持平。

  这个团队着手选育优良的杂交旱稻组合。他们将近千个新配出的杂交组合,分别进行15株~100株不等的试种;又从中遴选出近20个优秀的杂交组合,于今年在上海的青浦、嘉定等地进行小面积种植。近20个杂交组合中的“旱优2号”、“旱优3号”、“旱优5号”和“旱优8号”4个组合表现优秀:它们在与水稻相比节水50%的情况下,仍能使实际平均亩产达到450公斤以上;其中产量最高的“旱优3号”甚至达到504.97公斤/亩,与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水稻产量基本相当。

  “人们对杂交旱稻最关心的,除了节水效果之外,便是产量和米质两大问题。”罗利军研究员说,“经检测,这批杂交旱稻新组合已达到农业部颁布的二级优质米标准。与上海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杂交水稻‘寒优湘晴’米质相当,而且蒸煮后还有特殊的茉莉花清香。专家认为,从品质与产量上看,这些杂交旱稻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资料表明,我国干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春旱发生几率在北方稻区为60%~80%,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40%以上;伏旱发生几率在西北稻区为60%~70%,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为40%~50%;秋旱更是普遍发生。南方稻区每年都有局部性、季节性旱灾造成水稻减产。

  专家估计,我国现有2亿至3亿亩沙丘、盐碱地及南方山区的旱地,如能开发一定的面积种植杂交旱稻,可年增稻谷250亿公斤以上;在近10亿至15亿亩的旱地作物内如能间种或套种一部分杂交旱稻,可年增上百亿公斤稻谷;而传统低产的旱稻及靠“天落水”种植的水稻田,如改种高产杂交旱稻品种,又可年增稻谷约50亿公斤。




http://farm.00-net.com/nz/zz/2004-11-17/zz_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