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 正文 返回 打印

贵州省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零零社区网友  2017-05-09  互联网

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居第一位。发展玉米生产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食产量,改变山区人民缺粮状况,促进畜牧业,加工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制约贵州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一是旱坡地面积大,土壤瘠薄,保水保肥力差,二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受春旱、夏旱、伏旱和倒春寒的影响,三是大面积生产存在密度偏稀,肥料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规范化种植水平低等。因此,通过玉米栽培技术措施的调控,达到减灾避灾,大幅度提高我省玉米生产水平、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一、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杂交玉米品种,是夺取玉米稳产高产的基础。品种选择要求:

1、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肥力条件较好的地区,以选择“丰产型”品种为主。

2、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以选择“稳产型”品种为主。

3、灾害频繁的地区,要根据灾害因子危害的程度,针对主要危害因子,分别选择抗病虫、耐干旱、耐瘠薄、耐阴湿和抗倒伏等“抗逆型”品种。

4、无霜期较长,有效积温较高的地区,要选择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大的品种。

5、复种指数高和种植方式不同的地方,按复种的需要,兼顾前后作物的茬口衔接和实现季季高产为目标,选择与之相配套的品种。适宜间作套种的品种,应具有易全苗,开端优势强,苗期耐荫蔽,拔节后生长速度较快,后期叶片持绿时间较长,以及植株较矮健,耐密植、冠层结构好等优点。

二、育苗移栽技术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适宜于复种指数高,前茬收获较迟,玉米生长期不足,后期常遇低温冷害的地区或后期常遇伏旱的地区。生产上通过适时早播,前避春旱、倒春寒,后躲伏旱、秋风造成的危害,既是夺取我省玉米高产的主要措施,又是我省玉米生产上减灾避灾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结合保温育苗,不仅提早播种期,同时还可以防止苗期低温造成烂种死苗现象,达到培育壮苗,延长营养生长期,促进稳产高产的目的。

(一)苗床建造选择背风、向阳、靠近移栽本田或在移栽本田中做苗床,便于管理。苗床一般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周围筑床埂,利于保温和覆盖薄膜。苗床宽1.2~1.5米(4尺),深15~20厘米(0.5尺),苗床长度视地形及苗床面积而定。苗床面积一般按移栽1亩需14.4平方米计算。苗床要求床底平整,并撒一层细土,便于起苗。苗床在育苗前一周准备好。

床土配制床土要求土壤质地适宜,肥力适度,氮、磷、钾、锌配合。床土配制可根据各地情况酌情配比。营养球配比要求严格,一般每亩本田苗床(14.4平方米),用过筛的细土500公斤,加筛细的优质腐熟农家肥500公斤,发酵筛细磷肥15公斤,硫酸锌1公斤。高产栽培中可加入适量氮肥:2.5—3公斤尿素,为预防烧种,施用尿素时,必须先将尿素溶解于水,与营养土混合搅拌均匀,再用适量畜粪水,拌合成落地即散的营养球(团)。床土配制好后即可制作营养球(团、块)。

育苗方法:一般采用营养球(团)、营养块、塑料软盘和漂浮育苗四种方法,我省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营养球(团)和营养块两种方法。

(二)播种:播种期取决于移栽时间和茬口安排,一般以当地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10℃以上时,盖膜后可使膜内温度提高到11℃以上即可播种。具体的播种期可根据当地茬口安排,气候和生产条件、品种特性等确定。

三、大田栽培

大田栽培要适时早栽,确保苗壮、苗齐、苗全,通过合理的耕作、规范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才能实现大田玉米生产的稳产高产。

1、大田耕整

大田移栽前进行深耕、碎土,清除田间残茬和杂草,使土细地平。分带轮作预留行种植绿肥地块,移栽前在空行深耕一次,将绿肥翻压后起垄。分带轮作以1.67m(5尺)开厢,即前茬作物、玉米带,各占0.83m(2.5尺),玉米带种植两行玉米;净作地:实行宽窄行带状种植,宽带0.83m(2.5尺),窄带0.5m(1.5尺)。

2、移栽

移栽苗龄以2叶一心期至3叶一心期为宜,最迟不要超过4叶一心期。移栽前6~10天(或当天),大田(玉米带)开沟施入基肥后覆土。移栽行向以南北向为宜,坡地以横坡行向为宜。带土取苗,根据幼苗长势分级当天移栽。移栽时,实行拉绳定行株距,按大小、强弱苗分级分片移栽,单株、等距定向摆正幼苗在施肥沟(或施肥沟两边),覆土后,用清粪水浇淋定根水。移栽后约一星期成活。缓苗后,再浇一次返青水。

3、移栽密度

合理移栽密度的确定:一是根据气候因素,如高温、短日照地区,移栽密度要高于低温、长日照地区;高海拔地区,因气温较低,玉米生长较缓慢,植株较矮小,移栽密度要高于低海拔地区。

二是根据土壤环境,如高肥水地区移栽密度要高于低肥水地区;土层较深厚,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较强地区,移栽密度可高于土层较瘠薄地区。

三是根据品种特性和种植方式而定。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小,茎杆坚韧性较好,而抗倒伏较强的品种,种植密度宜偏大。旱地分带轮作种植密度在2800—3000株/亩之间,净作种植密度可高一些,耐密植、紧凑型和半紧凑型品种,移栽密度可达到3500—4000株/亩;高产栽培密度可在4500--5000株/亩。

4、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因此,玉米生产中,实行科学用肥,才能实现玉米稳产高产。施肥的基本原则是: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钾肥为主,微肥为辅;攻苞肥为主,攻粒肥为辅。

我省玉米产区多为坡地,土质瘠薄,保水保肥力差,容易受春旱、夏旱、伏旱的影响而限制玉米产量的提高。在施肥上注重以肥促根,以磷促根,以肥调水,提高玉米吸水,保水功能,增强自身的抗旱能力。当前我省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不足,施肥时期不当等问题。因此,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各阶段对肥料吸收利用的规律,结合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是夺取玉米持续高产的重要措施。

我省种植玉米的土壤,养分含量总趋势是普遍缺氮、磷和钾,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或目标产量确定氮磷钾肥料的需要量,足量施入,才能达到稳产、增产效果。如目标产量:亩产500-600kg玉米干籽需要从土壤吸收N:P:K分别为11-15kg,4-6kg,10-19kg。

施肥技术

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需肥的特点,在施肥技术上,施足底肥,早施苗肥,中攻穗,后补粒的施肥技术,是壮苗、壮株、增重、增粒、增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的关键措施。

重施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以磷促根,以肥调水,基肥施用的数量:用腐熟厩肥或有机肥1500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过磷酸钙25—35公斤/亩,氯化钾10—20公斤/亩,增施硫酸锌1公斤/亩,于移栽前10天开沟施并覆土。氮肥占氮肥总量的30-40%。

早追苗肥。在移栽缓苗后,早追肥可促根壮苗,奠定稳产高产基础。追肥宜轻,施肥时注重偏施提小苗,赶大苗,追弱苗变壮苗,促进幼苗生长,为中后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施肥量占氮肥总量的20%,用尿素5—6公斤/亩,兑清粪水1500公斤/亩淋施,结合中耕除草。

穗肥。在玉米雄穗抽出前的施肥,即大喇叭口期,此期重施肥料,有利穗大粒多,若此期缺水缺肥,必然影响玉米营养、生殖生长,使幼穗分化不良,雌雄花期脱节导致减产。因此,此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施用量占氮肥总量的40%--50%,用尿素15—25公斤/亩,有条件地区可增施1000—1500公斤/亩腐熟厩肥或复混肥15—25公斤/亩。在玉米株间,挖窝深施并结合培土。深施深度为表土下250px处。施肥时间:全展叶12—13片叶,可见叶16—18片叶,见展叶差为5叶时施用。

补施粒肥。在玉米授粉前后施用,以保根、保叶、促进灌浆,增加粒重为中心,防止早衰。及时清沟排渍,尽可能维持旺盛的根系活力和较大的绿叶面积。施肥可延长灌浆时间,增大籽粒,确保籽粒饱满,籽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此期如叶色渐淡,每可补追尿素5公斤/亩,窝施于植株根旁,或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亩,加尿素0.5公斤/亩,兑水25公斤/亩,进行叶面喷施。根外追施磷、钾肥不仅能提高产量,并有改善玉米蛋白质品质的作用。

5、病虫鼠害防治

以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重点搞好玉米螟、纹枯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6、适时收获

以完熟初期到完熟中期收获为宜,此时果穗苞叶松散,籽粒内含物已经完全硬化,指甲不易掐破。籽粒表面具有鲜明的光泽,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整个植株呈现黄色。收获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籽粒含水量达到20%时可脱粒。
来源: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http://farm.00-net.com/nz/zz/2017-5-9/zz_1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