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户安全储粮注意事项

零零社区网友  2007-09-10  互联网

做好粮食储藏,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相当于开发了无形粮田,增加了粮食产量,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就如何科学安全储粮的有关问题,笔者特地采访了仪陇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赵文军。他告诉农民朋友,家庭储粮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创造条件达到基本储粮要求
  
   要保证粮食安全储藏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一是良好的粮质。粮食籽粒要饱满,破损粒少;粮食干净,杂质少;粮食干燥,含水量低;粮食中没有害虫。二是性能良好的粮仓。储藏粮食的粮仓或装具要具有良好的密封、隔热、防潮和防鼠性能。三是整洁的储粮环境。放置粮仓的房间要保持整洁的环境,屋内不堆放杂物,地面不留散落的粮食,屋顶不漏水,地面不返潮,屋内通风及干燥条件良好。达到以上三条储粮的基本条件,结合平时的日常管理就可以保证粮食的安全储藏。
  
   农家储粮一般不要时间过长
  
   粮食长期储藏会渐渐陈化。陈化了的粮食外表失去光泽,无发芽能力,粉尘多,大米煮成饭散而不黏,没味道;小麦磨粉蒸馒头,体积小,筋力差,严重时不能吃。
  
    如果外界的气温低而干燥,则陈化得慢;反之,外界的气温高而潮湿,则会加速陈化。因此,任何粮食在储藏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延缓粮食的陈化速度,同时要做好随时进行倒粮换仓的准备。稻谷和玉米的陈化速度较快,不适宜长期储藏。
  
   粮食发生霉变通常有三个阶段
  
   粮食霉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有一定的发展规律。霉变的发展过程,会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得到加剧、减缓或终止。粮食霉变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变质阶段、生霉阶段、霉烂阶段。
  
   初期变质阶段是微生物活动开始加剧的过程。在此阶段,粮食可能出现变色、轻微异味,粮食发潮、粮粒变软,稻米起筋、脱糠,粮温失常等一些初期劣变症状。
  
   及早发现和掌握粮食霉变规律,及时采取通风、倒仓、晾晒、降温、降湿等措施,可防止粮食生霉,减少损失。
  
   生霉阶段,就是微生物在粮食上大量生长繁殖的过程。继初期变质之后,如储粮中的湿热逐步积累,粮温可以每天2℃-3℃或更快的速度上升而出现明显的发热现象。同时,微生物大量繁殖起来,粮食霉变部位常初呈白色,后即变为灰绿、黄绿、蓝绿或黄褐、棕色、红色等。由于一般霉菌菌落多为毛状或绒状,所以,通常所说的粮食“生毛”就是生霉表现。
  
   霉烂阶段,霉烂是粮食霉变的后期阶段,就是微生物使粮食严重腐败分解的过程。粮食生霉,其生命力已大大减弱或完全丧失,粮食也就失去了生理上对微生物侵害的抗御能力,为微生物的进一步危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若环境条件对微生物有利,粮食中的有机物质将遭到微生物严重分解,使粮食霉烂、腐败。
  
   粮食的发热、霉变相互关联,并非孤立的过程,对储粮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粮食发热、霉变会导致营养品质降低、种用品质降低、工艺品质和食用品质变劣并引起粮食变色变味、引起粮食带毒等。
   根据粮食霉变时储粮状况的不同,可将粮食霉变概况分为劣质、结露、吸湿、水湿四个发生类型。
   劣质霉变。这是因粮食质量差而受微生物侵害发生的霉变。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因为粮食质量差、含杂多、水分高,易被微生物侵害而造成霉变。在此类霉变过程中,常伴随出现发热,轻则变色变味,重则生霉结块,甚至霉烂,不能食用。劣质霉变的防霉措施,主要是保证粮食入仓质量,达到干燥、纯净、无虫;必要时进行处理,力求“净粮”储藏。坚持“四分开”(新与陈、干与潮、有虫与无虫、不同粮种),严格禁止不同粮质的粮食混堆。
  
   结露霉变。这是因温差过大或水分过高发生结露、有利于微生物侵害而引起的霉变。结露霉变大多在粮堆局部发生,并常伴有局部的发热现象。这类霉变容易发生在入秋转凉时,霉变部位大多在粮堆上部,即表层下20-30厘米的粮层,或在阴冷空隙等部位。结露霉变发生比较普遍,其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掌握仓、囤的通风与密闭;适时开放或拆除密封薄膜;及时散热、散湿,控制温差。入秋转冷季节,掌握粮情,适当翻动粮面,是防止储粮上层结露霉变的有效方法。
  
   吸湿生霉。这是因外界湿度大而粮食吸湿、受微生物危害而发生的霉变。在梅雨季节或阴雨时期,外湿过大,仓房的密封防潮性差或干、湿粮混堆等,均可引起粮食吸湿霉变。这种霉变常发生在粮堆的表层5-15厘米处或易于吸湿的部位。与原粮相比,成品粮如大米、面粉等更易发生这种吸湿霉变。
  
   预防霉变要从建仓着手考虑
  
   预防这类霉变的主要措施是做好仓、囤的防潮工作,这一问题在建仓时就应予以考虑。
  
   水浸霉变。这是因粮食直接浸水或受雨而受微生物侵害发生的霉变。在粮食收获、运输或处理过程中浸水、受雨或内壁结露滴水等,都能造成水湿霉变。其部位可发生在粮堆表面和底部。局部水浸严重者可深入粮堆内部,如漏雨处常可在粮堆内形成漏斗状的霉变区。
  
   预防粮食霉变关键在于控制储粮水分,只要在粮食收获至储藏的各个环节避免雨淋、浸水,仓、囤不漏雨,隔潮性能良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粮食发热是霉变的先兆,发现粮食发热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一是日光曝晒,主要用于原粮,通过曝晒可以减少粮食中的水分。二是摊晾,对不能晾晒的大米、面粉等成品粮来讲,可以在仓内摊晾降温。三是翻仓,把甲仓发热的粮食翻入乙仓里去,使粮堆的上下两层调转。这只能是夏季久雨不晴的天气里的一种应急措施,对于水分较大的粮食,这种方法效果不大。
  
   真菌毒素超标可采取去毒措施
  
   一旦经化验确定粮食带有超过卫生标准的真菌毒素,就必须进行去毒处理。常用的去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挑选法:由于黄曲霉毒素在粮堆中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霉坏粒和破损粒中,因此,挑除霉坏粒和破损粒,可以大大降低毒素含量。花生中的霉菌常常生长在壳内与种子之间,所以在挑选前应先剥壳,才能去除干净。
  
   加工去毒法:稻谷内的霉菌一般穿过稻壳,侵入米粒的胚部及皮层,因此毒素也集中在米粒部分。稻谷加工过程中,脱壳成糙米,糙米经过精碾后,大部分毒素随糠层去掉。玉米胚约占整粒的1/6,而玉米中黄曲霉毒素80%集中在胚部,因此采取机械加工脱胚的方法,可达到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目的。
  
   水洗和浸泡法:大米在食用前,反复加水搓洗,将附着在米粒表层的糠粉尽量洗净,可以收到去毒的效果,仅适用于一般家庭处理少量大米。采用石灰乳水、纯碱水或草木灰水浸泡整粒的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玉米2-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两小时后烘干,去毒效果为60%-90%。
  
   加热处理法:黄曲霉毒素对热是稳定的,但在高温下也能部分地被分解。对于含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油可采用快速升温法处理。方法是先将空锅加热到200℃左右,然后倾入花生油,继续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并保持3-5分钟,再停止加热。缓慢升温法是将花生油在室温下倾入锅内,然后加热到所需的温度,保持温度3—5分钟,再停止加热。采用这种方法,花生油的色泽、气味和味道不会发生变化。
  
   氨熏蒸去毒法:对于含黄曲霉毒素的花生仁,采用0.5%—1%浓度的氨,进行熏蒸2—3天。再经过炒料、榨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可大为降低。
  
   食盐去毒法: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油中加入22%的食盐,加热至180℃维持2分钟,解毒效果可达90%。粗盐解毒效果好,精盐稍差。
  
   农药污染粮食一定认真分别处理
  
   被农药污染后的粮食,应当看污染农药的品种和污染的程度分别处理。如果被有机磷剧毒农药严重污染,则不能食用,而只能作为其他用粮,绝对不能混入商品粮中,以免扩大污染。如果被毒性较低的农药污染,或污染不明农药,则应当暂时封存,并要立即取样化验、检查。若农药的污染量超过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允许值,则要除去染毒层,余留部分进行通风晾晒,证明无害时方可食用,或作为其他用粮。
  
   通风晾晒并用除去水分杂质
  
   对于水分大、杂质大的粮食应迅速降低其水分。降低水分的办法,目前各地一般采用以下两种:一种是通风,一种是晾晒。但是具体要在多大水分下采取通风,多大水分下采用晾晒呢?在粮温渐升的春季,一般应以15%的水分为界限。水分在15%以下的粮食可采取通风法;水分在15%以上的粮食应采取晾晒措施。未入仓或待入仓的粮食,须整理后再入仓;已入仓的粮食,可结合倒仓、晾晒等工作进行处理。
  
   入库新粮防虫太阳曝晒是首选
  
   凡是具有在仓内和田间产卵繁殖的仓虫,其幼虫和蛹都能随着收获的粮食回到农户家里,当其完成全部发育过程时,就会破孔而出,到处飞翔寻找越冬场地,或寻找寄主继续产卵蔓延危害。因此,要抓紧时间对这些带虫的粮食及时处理好,不要让它们再获得幸存或传播的机会。
  
   利用日光曝晒粮食能减轻仓虫危害损失。因为日光的辐射能,是由各种不同长度的波组成的,它对生命有机体具有复杂的综合作用,能破坏仓虫的生理机能,使其体内水分迅速蒸发,导致死亡。晒粮同时还能降低粮食的含水量,提高储藏粮食的抗虫能力。
  
   在无风炎热的夏季晴天,太阳直射可使粮温高达45℃-50℃。这时若将感染的有虫粮薄摊于条件好的晒场上,曝晒4-6个小时,对绝大多数粮粒内外的仓虫,均可获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摊晒粮食的厚度为33厘米,日照温度为44℃,曝晒6个小时,对隐蔽在粮粒内的麦蛾幼虫、蛹及粮粒表面上的卵杀虫效果达95.2%。在日照温度为50℃时,晒5-6小时,对隐蔽在粮粒内部的玉米象、米象幼虫和蛹,其杀虫效果为99.5%-100%。
  
   影响曝晒杀虫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晒场环境、曝晒粮食厚薄、虫口密度、含水量的大小、摊晒方式、翻扒次数、日晒强度、时间等。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杀虫效果。尤其对那些生活在粮粒内部的不同虫态、虫龄的害虫来讲,想通过一次曝晒达到100%的杀虫效果是不可能的,务必连续曝晒2-3次。
  
   柏油马路晒粮看似方便实有害
  
   靠近柏油马路的农户,有时为了方便,往往在柏油马路上晒粮。其实在柏油马路上晒粮有很多害处:一是粮食直接与柏油接触,最容易受到柏油中化学物质的污染。二是柏油路面吸热快,温度上升得快,夏季的气温又高,路面温度常常60℃-70℃,粮食在这样的高温下晾晒,胚芽容易烫坏。经实验测定,在柏油马路上晒过的粮食的发芽率只有70%。三是在柏油马路上晒粮,对交通安全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使用化学药剂千万牢记安全意识
  
   化学药剂一般都有剧毒,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粮种、害虫的不同,有选择地使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国家允许在粮食中使用的药剂,不得将农用药剂用于储粮杀虫。
  
   各种化学药剂不仅对储粮害虫有杀伤作用,还对人畜有很强的杀伤力。因此,化学药剂要严格管理,不用的药剂要尽量放在高处,以免儿童拿到、误食,造成严重后果。一般化学熏蒸剂都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的气体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泄漏,造成人畜中毒。
  
   在生产中施药或配药人员如出现头昏、惊厥、哮喘、呕吐、休克等症状时应考虑为药剂中毒,必须立即采取以下抢救措置:立即使中毒者脱离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使呼吸畅通,必要时吸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尽快脱下污染的衣服和鞋袜;皮肤和眼睛被污染后,要用大量清水冲洗;误服药剂必须及时催吐;不要让中毒者抽烟、饮酒;中毒严重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仪陇县农业局农技站张才清特约通讯员唐明平采访整理
 
信息来源: 四川日报
 


http://farm.00-net.com/nz/zz/2007-9-10/zz_1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