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种地有“看天、看地、看庄稼”的优良传统,各地农民和农化服务人员在春季作物施肥中,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不误农时 春季施肥以春玉米、春小麦等各种春播作物及育苗果树和蔬菜为主,结合整地施用基肥或种肥。其次为冬小麦、冬油菜等越冬作物及移栽后果树和大棚蔬菜等春季生长的作物,需要适时适量追肥。由于全国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早春气温较低,天气由寒变暖,所以施肥要做到不误农时。特别是西北寒冷地区的春小麦、马铃薯等播种较早的作物,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最好在上一年秋收后结合整地施用;追施的化肥应首选铵态和硝态氮肥,因为其肥效比尿素快;对种肥则要求优质、安全和适量,并与种子同时但错位施用,即不要将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容易烧种或降低薯类作物的产品质量。 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业条件的差异很大,东北、西北地区在播种和施肥时要与防寒、抗旱等措施相结合。在气温和土壤墒情合适时抢时施肥播种,施肥后要及时覆土;江淮地区的稻荐小麦和油菜施肥要与清控“三沟”相结合,并及时排涝防渍,提高土温和改善土壤通气条件。黄淮海地区去年春季受雨雪影响,封墒情旱涝不一,要区别对待。对一般麦田,应在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适量氮肥,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抽穗时可酌情亩施尿素3~5公斤,或喷施叶面肥;对苗弱但墒情较好的麦田,可在返青期沟施适量氮肥而不灌水,一般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或尿素5~10公斤,起身拔节后再适当追施1次;对土壤墒情好,肥力较高,植株群体较大的旺苗田,可在拔节后再施肥,并适当减少施肥量。 适当施肥 主要指养分施用量适当、氮磷钾等养分配比适当和基追肥比例适当。以粮食作物为例,当前每亩养分施用总量,氮多为8~15公斤,很少超过17公斤;施磷量除越冬作物外,约为施氮量的一半,甚至更低;施钾量多介于施氮量与施磷量之间,具体要看土壤条件,由于北方石灰性土壤较低,甚至可以短期不施肥。追肥比例是,全部有机肥、全部或大部分磷肥、全部或部分钾肥及一半左右的氮肥作基肥,其余肥料作种肥或追肥;追肥要一次或分次施用。 综合管理 要搞好春季施肥就必须与多种农业措施密切配合。例如施基肥要与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相结合;追肥要与合理灌溉和中耕除草密切配合,特别是对茄果和瓜类等多次采收的大棚蔬菜,一定要水肥一体化管理,适量多次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