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 a.早春新梢顶端生长的叶较正常的小。新梢节间短,顶端叶片挤在一起呈簇状,形成一种病态,也称为小叶病。在初期阶段,叶脉间呈现不规则的黄色或褪绿部位,这些隔离的褪绿部位逐渐融合成黄色伸长带,从靠近中脉至叶缘,在叶缘形成连续的褪绿边缘。 b.多数叶片沿着叶脉和围绕黄色部位有较宽的绿色部分,和缺锰症相比就可看出不同。在夏梢顶端的叶片乳黄色,甚至沿着叶脉也只有很少的绿色部位。在这些褪绿部位有时出现红色或紫色污斑,后来枯死并脱落,形成空洞。 c.缺锌的树结的果小,果形不整。在大枝顶端的果显得果形小而扁。成熟的桃果多破裂。 d.在一棵树上,叶和果实症状只会出现在一个大枝或数个大枝上,而树的其余部分看起来似乎是健康的。 (2)发生条件 a.沙地果园土壤瘠薄,含锌量少;透水性好,可溶性锌盐易流失;灌水过多,可溶性锌盐也易流失,所以发病较重。 b.施化肥特别是氮肥过多,果树需锌量增加,所以间作蔬菜的果园往往发病重。盐碱地由于pH较高,锌易被固定,不易被根系吸收,发病也重。 c.土壤黏重,活土层浅,根系发育不良者,也易出现缺锌症。 (3)矫治方法 a.增施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pH,增加锌盐的溶解度,便于果树吸收利用。 b.补充锌元素。发芽前树上喷施3%~5%的硫酸锌或发芽初喷施1%的硫酸锌溶液,当年效果比较明显。发芽前或初发芽时,在有病枝头上涂抹1%~2%的硫酸锌溶液,可促进新梢生长。研究证明,花后3周喷0.2%硫酸锌加0.3%尿素或300毫克仟克环烷酸锌、对减轻病害有明显效果,连续2年,病枝恢复率可达97%,产量增长16%—20%。结合春、秋施基肥,每株成树(15年生左右)加施硫酸锌0.25—0.5千克,施后第二年显效,并可持续3—5年。 c.改良土壤。对盐碱地、黏土地、沙地等土壤条件不良的果园,应该采用生物措施或工程措施改良土壤,释放被固定的锌元素,创造有利于根系发育的良好条件,可从根本上解决缺锌症问题。
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卢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