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南宁上林中可社区村民“心真齐” 种桑养蚕共致富

网友投稿  2010-12-13  互联网

  11月中旬,由自治区体育局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当代生活报联合主办的“欧派杯”万人拔河锦标赛中,一支300多人的队伍很引人注目,他们就是上林县塘红乡中可社区的村民们。为了夺得荣誉,中可社区全员动员捐钱,甚至让远在外乡打工的同村村民赶回来参加比赛。结果,他们“秒杀”对手,勇夺冠军。

  除了体育比赛勇争冠军,种桑养蚕也永争“第一”,该村在没有一分稻田的情况下,村民们齐心协力创造了养蚕致富的奇迹。

  全村动员争冠军:

  5万元“倒贴”拔河赛

  特写镜头:上林县塘红乡中可社区村委办公室里,上百张万人拔河赛的现场照片与五面红锦旗互相映衬。拔河队领队樊桂平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个光头叫黄荣,专门从海南赶回来的。看他的眼神,很犀利!夺冠那场比赛6.7秒就拉过来了,绝对秒杀!”

  中可社区是一个拥有5000多人口的偏远山村,去年,村民们开始自发筹集资金2万多元参加万人拔河赛,当年夺得了亚军及最具人气啦啦队奖,共获奖金2000元。2万元与2000元的差价显然可以证明,村民们并非为奖金而战。

  中可社区党委书记蓝常诚说,今年的拔河专项款一共筹集到了48200元,加上塘红乡政府支持的2000元和去年结余的5800元,一共有 55000元。专项基金到手后,筹委会就着手购买比赛的衣、帽、旗、牌及解放鞋。包车费、住宿费、矿泉水费、训练费等都专项规划了出来。由专人负责后勤、训练、啦啦队的组织工作。正是周密的准备,让中可社区在今年的万人拔河赛中,勇夺冠军、亚军、第五名、最具组织奖四项大奖,获得共计9200元奖金。

  村民们自豪地说,能“倒贴”5万来为荣誉而战的只有中可社区。他们还动员在外乡务工的3名主力队员回来比赛。其中一名村民蓝常会放弃了一个月在广东挣3500元的司机工作,专门赶回来助阵。

  一位村民对记者说,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奥运会、亚运会健儿奋勇拼搏,十分感动,他们中可社区也同样有激情,万人拔河赛就像一个舞台,让所有的人都见识到中可社区村民齐心协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文体生活争上游:

  中可招牌美名远扬

  特写镜头:中可社区正街,一张捐款清单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石门覃元顺500元,万福覃德坚500元,忻城蓝文合500元……中可社区的村民们解释,这些人都不是中可社区本村人,而是临近乡镇的村民,得知中可社区参加万人拔河赛的事情后,也捐款支持中可社区。

  外村人居然能慷慨解囊,该村村民自豪地称,这是因为中可社区一直以来都“美名远扬”。

  2009年的春节,为了丰富村民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可社区村民自筹资金举办了一次篮球运动会,设置一等奖10000元、二等奖8000元、三等奖6800元。丰厚的奖金吸引了来自宾阳、柳州及来宾的一些外乡篮球队。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竞技,他们还花了6000多元请来县城资历很高的篮球裁判员。

  “每一项基金都是公开透明的。”中可社区党委书记蓝常诚说,今年的拔河基金还剩下1万多元,经过公开讨论,决定公开张榜将该项经费用于2011年春节活动。

  中可社区村民们表示,在劳动致富之后,他们同样追求多彩的文体生活,同样需要被社会认可与尊重。正是这样的团结奋斗精神,让中可社区闻名在外。当然,重视文体活动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困难。目前,中可社区还没有灯光球场,篮球场上的篮板也已经残旧,各项硬件设施十分不完善,村民们希望能有好心人捐资助建灯光球场。

  经济建设创奇迹:

  种桑养蚕共致富

  特写镜头:群山环绕的中可社区七分山石三分土地,初冬时节,随处可见已掉光叶子的桑树。村民们说,这里没有一分水田,劣势十足,但中可人总是事事争先的,凭借种桑养蚕,仍是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路。

  据塘红乡书记樊春萍介绍,自1999年起,中可社区就开始发展养蚕业。

  2005年8月,蓝常诚当选中可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后,他钻研养蚕技术,身先士卒带动村民们养蚕致富,将一张蚕种从能产蚕茧20-25公斤发展到能产40公斤以上。

  2006年,蓝常诚投资16万元,创办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点。很快,村民们便发现,从蓝常诚那里购买的小蚕一张能产蚕茧50公斤以上,比自己养的小蚕足足高出了10公斤。蓝常诚的小蚕顿时供不应求。村民们通过养蚕过上好日子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蓝常诚的带领和推动下,目前桑蚕业已成为中可社区的支柱产业,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创造了无一分水田但却生活相对富足的奇迹。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12-13/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