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靠山吃山、靠山致富 云县冷凉山区的产业突围

零零社区网友  2010-11-02  互联网

  地处澜沧江畔的云县,立足山区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农科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以土地整理为抓手,实施山区综合开发,破解了冷凉山区农民增收课题;围绕山区产业化发展,调结构、培产业,在规模化发展中找到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杨宇做梦都没有想到,种了一季冬洋芋就获纯利30万元,一觉醒来,自己竟然成了水磨村的“洋芋王”。

  爱华镇水磨村是云县有名的冬洋芋专业村,今年,尽管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该村2000多亩冬马铃薯实现了1200多万元的产值。

  “我们村的冬马铃薯个头大、卖相好,今年我家种了20亩,一季冬洋芋就有纯收入8万元,这几年种洋芋也有点闲钱,加上今年的收入,准备盖栋小洋楼,这都是政府带领我们发展产业化带来的结果。”靠大春拿粮、小春拿钱,已成了水磨村人最为得意的话题。采访中,脸上写满自豪的43岁村民杨有军告诉记者,水磨村全村600来户人家在种冬洋芋中都发了财,其中有一半人家种一季冬洋芋就收入20来万元,纯利七八万元。

  水磨村是云县在探索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区面积占95%以上的云县,紧紧围绕“山里产业化”这一目标定位,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干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依靠科技发展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围绕建设220万亩干果基地的目标,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以现代烟草农业为建设目标,着力提高烤烟科技含量,稳步提升烤烟产业;坚持走“林、草、畜、沼”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加速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规模化发展畜牧产业,形成了经济林果、蔗糖、现代烟草和畜禽养殖等4个特色产业带,在山区产业化突围中,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大县的产业发展之路。

  突围

  重农 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又是一个丰收年。

  “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涉及茶房、大朝山、大寨三个乡镇长达10多公里上万亩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已经连续多年获得高产,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茶房乡水稻高产示范点,县农业局领导向记者说到。“云县地处边疆多民族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和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通过省、市农业部门持之以恒的努力,云县干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通过在爱华、幸福、大朝山、茶房等乡镇举办水稻、玉米、烤烟、冬洋芋、甘蔗等 6个万亩示范样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云县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首位,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省农科部门指导下,大力举办高产示范样板,在全县深入实施科技入户、沃土等工程,全力推广农科技术,深层次开发冬季农业,认真抓好水稻、玉米、马铃薯高产创建,积极推广林(果)粮间套种,突出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让农业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深入、细致地进行实地培训、指导,示范区粮食产量均取得可喜成绩,13个水稻新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抗病的优良特性,特别突出的品种有“金优966”、“富优4号”、“富优 978”、“泸优1号”、“内香优18”等优良品种,经田间实收验产,所有示范品种亩产均超过700公斤。截至今年,全县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近80万亩的规模上,实现粮食年总产量16万吨以上。围绕澜沧江酒业集团推广发展订单农业,推广种植有机高粱2万亩,扩大订单粮食面积,茶叶、甘蔗、核桃、烤烟、紫胶等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云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大科技的投入。县农业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在抓好常规增产措施的同时,积极开展重点科技示范项目。在茶房乡实施的2500亩油菜高优示范栽培中,平均单产132.5公斤,最高单产达402公斤。在大朝山西镇实施的153亩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项目,平均单产达1494公斤,实现总产值24万元。在茂兰、大寨组织实施的大棚蔬菜示范种植项目,共建大棚104个14.7亩,示范种植的黄瓜、番茄、辣子、茄子、西葫芦、芹菜等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冬季农业开发上,云县紧紧抓住祥临二级路在境内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大冬早蔬菜种植,仅忙怀的冬早豌豆除供应本地外,还有100多吨远销到昆明、贵州等地。水磨村的冬季洋芋平均亩产就达到4吨以上,成了闻名省内外的土豆专业村。

  云县在走活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的过程中,依托企业,带动和提高农业的外向度,今年,罗平县已签订协议将收购云县的小黄姜,双江酒厂将到云县收购甜高粱,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

  “农业产业化是云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大手笔,一个边疆贫困地区,农业耕作技术一点也不比内地差,亩均产量达到和超过吨粮田,这实属不易。”采访中,谈起云县全力推进产业化进程所取得的成绩,县农科部门的干部职工自有一分甘甜在心头。

  强农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

  站在爱华镇田心长坡岭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山头上,放眼望去,昔日沟壑纵横、耕地破碎的荒滩和山坡如今已变成万顷良田沃地,通过整理开发的耕地,达到了“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田园化、生态化”的标准。

  今年3月,省委书记白恩培在视察项目区建设情况时,对云县通过土地整理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域广大居民的生产条件,而且有效地撬动和引导了项目区域民间资金的投入方向,促进项目区域广大群众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转变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云县爱华镇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是省里重点确定的云县荒山绿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的配套项目,通过土地整理,项目涉及的4087户16381人将实现人均新增耕地0.54亩。从2002年至今,云县共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8个,完成投资7214万元,建设规模为2110.893公顷,其中新增耕地735.4公顷,建成永久性机耕道路83.1千米,建成三面光灌溉渠84.6千米、输水管道59.2千米、蓄水池76座,铺筑混凝土路面22.4千米,建成桥梁6座。通过项目建设,土地整理涉及的4个乡镇14个建制村65个村昔日沟壑纵横、耕地破碎的荒滩和山坡变成了良田沃地。

  “土地整理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土地的合理流转出现种植大户与村民双赢的局面。”据介绍,通过土地整理,云县一些有经济实力和种植技术的大户开始了以租赁村民土地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种植。幸福镇通过对已弃耕多年、乱石嶙峋的荒滩进行开垦整理出土地5250亩,这些耕地原属220多户居民所有,整理后被4个大户承包。所建成的高优蔗园,平均单产6吨,最高单产10吨,产值比农户分散经营提高一倍。

  土地整理还便于耕作向机械化发展,为山区产业化提供了条件。据介绍,在该县爱华镇的烤烟产业展示区、幸福镇高优蔗园示范区,从烟田、蔗田的耕耙、起垄、开沟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土地整理在山里产业化进程中还便于规模化种植,千亩连片的蔗园和烟田成为云县农业产业化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促进甘蔗下田,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土地整理还推动了项目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改项目区居民千百年来那种一条扁担两只筐,木犁老牛加锄头的耕作方式,以及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生活方式,实现了产业在山里,生活在城镇,现代生活方式融入了农村生活; 土地整理还让该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洗脚上田,就地打工,就业向企业转移已成为项目区居民择业的一大趋势。

  作为山区大县,云县在如何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惠及温凉山区农民这一新课题中,云县围绕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目标,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全面启动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大干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走出了土地开发整理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扶贫工作、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无疑对云南省各山区县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突围

  富农产业化鼓起了钱袋子

  “你的特色民居比城里人住的别墅还漂亮,就是城里面很多人住的房子也不如你啊!”这是今年3月份,省委书记白恩培在云县茂兰镇牛圈菁村与村民的对话。

  茂兰镇牛圈菁村是一个布朗族寨子,由于山地多,全村6个村民小组在产业发展中,找准了突破口,家家种甘蔗,户户搞养殖,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在甘蔗产业上依托糖厂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使过去的穷山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前,全村最好的房子就是木架结构大瓦房,如今全村234户人家就有180多户人家建起了3层“小洋楼”的特色民居。

  科技上山,粮食进仓,钞票进包,“山里产业化”战略的实施让身处大山深处的云县群众尝到了甜头。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 云县县委、县政府一手抓好龙头企业的扶持发展,一手抓好科技兴农,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云县是云南省乃至我国核桃的发源地之一,因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营养丰富而闻名中外。2002年以来,该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建设云南省最大干果基地县为目标,切实加大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下大力气、下死决心抓实以核桃产业为主的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使经济林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因地处澜沧江畔,在其特殊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下,云县种植的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品吸效果都非常接近津巴布韦,正是看中这一点,湖南中烟公司将其作为湖南芙蓉王、白沙等著名品牌烟的配料。为抓好山区农民致富的这一短、平、快产业,按照“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原则,2006年以来,云县与湖南中烟公司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目标,抓住被列为全省基地单元县机遇,进行烤烟产业大突围。今年,尽管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旱,全县烟叶收购4万担,中上等烟叶仍然达到了90%以上比例的目标。县里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烟叶年产量达到30万担,烟农种烟收入实现2.25亿元,烟叶税收5000万元目标,使烤烟生产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住在干净整洁带有空调的圈舍,还有温馨舒适的产房,这是记者在滇西南生产规模最大,年出栏商品猪过万头的茅粮集团种猪核心扩繁场见到的猪生活场景。据介绍,像这样上规模、上档次的养殖场云县还有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养殖基地和云县新城农场种猪场两个,规模上百头的养殖小区数以百计。据县里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县畜牧业实现总产值8.73亿元,今年,畜牧业生产总值有望接近10亿元。在规模化发展畜牧产业中,云县已突破传统的养殖模式,走出了“林、草、畜、沼”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畜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在传统的蔗糖产业上,县里依托糖业公司,以优化结构、改良品种、提高单产为目标,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茶产业则以围绕市场提升茶叶产业为目标,积极改造低产茶园,调整品种结构,不断提高茶叶单产和质量,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精制茶产品,拓展饮品和食品两个市场,实施精品名牌带动战略,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在“山区产业”战略实施中,云县已经突破小农生产的桎梏,迈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坚实步伐,找到了山区群众靠山吃山、靠山致富的金钥匙。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种植核桃146万亩、甘蔗14.4万亩、茶园15.6万亩、木瓜12.07万亩、紫胶10万亩、澳洲坚果1万亩,初步形成了核桃、烤烟、甘蔗、茶叶、畜牧业等五大特色化支柱产业。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11-02/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