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核桃成为云南省新平县林农的增收致富果

网友投稿  2010-03-19  互联网

 新平县人工种植核桃历史悠久,培育树种主要为本地泡核桃、漾濞泡核桃和大姚三台核桃。“八五”末期,全县核桃面积仅有2万亩。“十五”期间,依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核桃种植面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一五”以来,新平县紧紧抓住实施大项目的机遇,着力抓好核桃为主的林产业发展,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到2009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27万亩(含4万亩零星种植),目前投产面积6万亩,干果产量180万公斤,年实现总产值6300万元。

  新平县为切实抓好培植林果后续产业的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发改委、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林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各级政府层层签定工作目标责任状,并把该项工作纳入县委、政府年度重点督查工作项目,单位年度行政效能目标考核和职工年终考核。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每年初下达年度发展计划并出台相应的补助和奖惩政策,特别是林改以来,每年都安排200—300万元资金,一是用于弥补项目资金的不足,二是作为县、乡林业部门的工作经费及奖励资金。通过近10年来的发展,核桃产业的发展给山区农民带来了实惠,促进了林农的经济收入,各地涌现出了许多种植大户,这些大户都是当地在核桃种植方面的典型代表。

  新平县在生产实践中,从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进了核桃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并进行推广。为进一步提高林农经营管理水平,采取以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促进林农的栽培管理科技培训,一是在12个乡镇建立核桃示范基地4800亩,为林农提供看得见、摸得着、能学会的优质、高效核桃样板;二是建立了核桃采穗圃150亩、核桃采穗基地3600亩,在基地上推广应用《核桃高效育苗技术》、《林农间作技术》等一批林业科技成果,既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实现了“以短养长,以耕代抚”,林农增加了收入,提高了林地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三是编印发放《核桃栽培技术》等培训教材。林改工作开展以来,选择有代表性的示范基地,仅2009年对林农进行核桃培训25期1887人次,发放《云南核桃栽培技术实用手册》1000余册。通过加强培训,全县涌现出1100多名核桃种植能手。

  新平林改工作的稳步推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的积极性,广大林农由“要我栽树”转变为“我要栽树”。林改期间,全县新植核桃11.1万亩。

  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产业已经成为新平县农村继烤烟、畜牧之后,山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如水塘镇波村村委会,近年来核桃已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支柱,全村核桃总面积7920亩,占全镇核桃总面积的22%,其中:盛产林1756亩、初产林1200亩,人均拥有核桃面积3.7亩,拥有核桃37棵,2009年实现核桃产量120吨,占全镇核桃产量的30%左右,实现核桃收入300万元,人均实现核桃收入1419元,核桃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6%,人均核桃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4%。全村7个村民小组518户农户已实现家家有核桃,户户有收入,全村核桃最多的村民小组面积已达千亩以上,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农户达30余户,户人均核桃收入最高的达4000余元,全村通过核桃发展致富的农户比比皆是,核桃已成为波村人民的致富果。

  该镇南达村核桃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到目前全村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1753亩,挂果面积2600多亩近2万株。2009年的核桃产量就达80吨,产值达224万元。在林改配套改革开始后,于2009年9月,成立了南达村核桃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解决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核桃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为农民群众解决信息、技术、资金、供销等方面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衔接问题,被群众称为“贴心社”、“致富社”。

  新平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林农增收致富,为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打下了基础。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3-19/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