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宋洪海,不想离开校园的创业者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1-17  互联网

        戴着眼镜、穿着随意的宋学海走在南开大学校园里,丝毫不显眼。见过他的人,更不会将这个学生气十足的人和一位创办了一家总公司、三家分公司的“董事长”联系在一起。谈起当初放弃出国留学和一些单位的高薪聘请而选择自主创业,宋洪海略带腼腆地说:“这完全是一个偶然。”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宋学海1994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1998年本科毕业进入元素所读研究生,之后被保送直读博士,学业顺利,可谓无波无澜。

        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他做过一些项目。项目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宋洪海所得到的却不及他所付出的万分之一。“为何不自己开公司,自己给自己做老板?”这个念头早就在宋学海的脑子里出现过,但当时苦于对公司的运作流程一无所知,他硬是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宋学海结识了一位师长,从他那里了解到创办公司并不像想像中那么复杂。随即,宋学海做出了一个令他的人生轨迹完全改变的决定。

        2003年3月,宋学海与妻子李佳、朋友李岩以及弟弟宋洪洲,用10万元启动资金在南开科技园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天津市炜杰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的技术研发工作。他的想法很简单:“首先要给自己找准定位,然后放开手大胆去做,不要怕失败。我相信一句话,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即使输了,也可以从头再来。”

        诚信是经营者的生命线

        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时,宋洪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而这句“大白话”,却是宋洪海获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

        宋洪海以及他的团队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医药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等方面有很多自身的优势,比如较低的成本、优秀的人才等等,但是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国内的制药企业要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新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炜杰公司牢牢地抓住“创新”这个法宝,利用扎实的研发实力和杰出的创新精神以及强大的发展潜力,吸引到了许多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的机会。

        在炜杰的合作名单里,有很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如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凯华股份有限公司、号称“美国第一大化学公司”的DOW公司、欧洲第一大采购集团Brenntag公司以及世界制药巨头Lundbeck公司。在与他们的合作中,宋洪海要求自己以及公司员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才是经营者的生命线”。

        公司里有一支很特别的队伍,叫“督导组”,专门负责搜集公司正在进行的各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与客户联系、沟通。如果一旦发现拖延,则立即告知客户,由他们来决定是继续进行还是放弃。“这样既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又能使员工在做项目时摒弃拖沓思想,最主要的是能够与客户及时交流,一举而三得。”宋洪海微笑道。

        2004年初,炜杰科技公司麾下的第一家子公司——山东鑫北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在山东淄博开始建设。2004年3月,公司完成第一次扩资,注册资金由起初的10万元增加到125万元,同时,经营场所和人员都进行了扩充。同年6月,公司第二次扩资,注册资金增加到205万元。7月,美国凯华公司与炜杰共同出资成立了天津炜杰凯华科技有限公司,炜杰控股55%,人员、场地规模均与炜杰相同。

        2005年4月,山东鑫北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土建工作基本完成并开始试车,标志着炜杰正在从一个研发型企业向生产型企业转变。目前,炜杰科技的第三家子公司——山东炜杰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

        要学会承受,更要学会释放

        谈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宋洪海毫不讳言:“至今我们还没有遇到过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的挫折,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项目进展不顺利。但是,尽管一时做不出来,但实验的途径多种多样,终归是能够做成功的。”

        “要学会承受压力,更要学会释放压力”,这是宋洪海经历了数次“难题”之后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公司初创时期,他与合作伙伴们基本上都是整天“泡”在办公室、实验室,“真正以公司为家”。有时,遇到难做的项目,他与李岩往往是通宵达旦地“窝”在实验室。如果总是不顺利,他就会拉上李岩去酒吧,喝酒聊天休息一会儿再回实验室,倒头大睡3个小时后再起床继续实验。有时,灵感就会在大脑“休息”的时候不期而至。

        相对于男员工略带“豪放”的饮酒,工作压力同样大的女性员工释放压力的方式则更“文雅”一些,那就是去唱歌。“公司的储藏室里备有几十箱啤酒,同时也有附近几家大型娱乐场所的会员卡,随时准备为员工们‘减压’。”宋洪海介绍说。

        公司全体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员工的年龄结构以及经营者的理念共同决定了公司的氛围——青春,有朝气,而且融洽。用宋洪海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职位高低。”

        有一个周末,宋洪海召集核心团队开会,研究探讨公司的发展问题,结果,“那个会开了整整一天,演变成一个专门批判我的批斗会”,提到此事宋洪海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司民主而宽松的人文环境”。

        我们身上都带着南开的烙印

        宋洪海的团队的最大特色,就是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是南开大学毕业生。

        “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很厉害,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知识水平高,而且实践能力强,并且很有自己的思想。把这些优秀的人召集起来一起做一些事情,也算是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情吧”。为了更方便地与母校联系,同时也是为了“照顾”刚刚离开校门的师弟师妹,宋洪海特意把公司地址选在了离学校很近的白堤路上。宋洪海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大学宿舍住一段时间,闲时可以跟室友打牌、聊天,凌晨两点再一起熄灯睡觉,早晨匆匆起床去化学楼上课,下了课拿着饭盒到二食堂一起排队打饭……回想起这些在南开的时光,宋洪海的眼里有隐隐的泪光在闪动。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8-01-17/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