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锁:“广场,广场,有3辆小车,他们电话联系好了,你看到什么地方去,请讲。”
李锁:“去什么农家院?你们都是一起的吗?”
游客:“都是一起的。”
记者到天津市蓟县“毛家峪”采访李锁这天恰好是星期六,我们刚到村口就碰到了不少正在等待进村的车队。
李锁:“这就是长寿村,进门登记,去谁家你不知道吗?不知道,你让我们这没办法登记,回头麻烦。”
如今想要进“毛家峪”可不是随便可以进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登记才能放行。目的是明确游客有没有指定要去的“农家院”,如果没有,将由村管理中心对客源进行统一分配。
李锁:“请讲,丽华苑有10位游客,依维柯。”
李锁:“减少游客和旅游期间,对景区,对我们农家旅游,还有村子的管理不信任,怕有挨骗的感觉。”
游客:“别的地方虽然是一个景区,都是各自是各的,你赶上一家可能很好,赶另外一家可能就比较差的那种,他这都是统一管理。”
别看 “毛家峪”现在秩序井然,其实以前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沟。“毛家峪”全村一共才46户家家都做“农家乐”,他们能做到今天这样的成效全要归功于既是村书记又是第一个在这里搞起“农家乐”的李锁,在他的带领下短短5年时间“毛家峪”摇身一变成为了天津地区炙手可热的度假村。如今已经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2007年全村纯收入800多万元。其中李锁拥有全村最大的“农家旅店”,每年稳定地获利近50万元,他能赚到这些钱,最感谢的是和他同样开“农家乐”的村民们。
90年代初期,退伍回到家乡的李锁经营着一家瓶盖厂,虽然每年都有二十万元的收入,但是日子过的既忙碌又辛苦。这时李锁发现不少天津人开始热衷起了“农家乐”旅游。
李锁:“我说这个挣钱比较容易,咱们吃的还好,游客来了还是游客买单。还不用咱们买单,他买单,咱们吃点剩余的就饱了,吃好了。”
李锁算过一笔账,“农家乐”的纯利润一般在所收费用的一半以上,游客在自己家里吃住也没什么成本,他觉得这钱挣得容易,于是李锁也动起了搞“农家乐”的脑筋,可是要想把游客吸引到“毛家峪”这个偏远山村来谈何容易。
李锁:“没有名山,而且也没有名水,也没有名人,当然自然景观肯定很差了。”
“毛家峪”本身缺乏景点,想靠自然资源吸引城里来的游客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根本不可能。但是李锁始终不甘心,琢磨来琢磨去他想到了村子里多年来高龄老人一直都很多。
记者:“你们都多大年纪了?”
村民:“七十多岁。”
记者:“七十几了?”
村民:“72。”
村民:“78。”
村民:“76。”
记者:“你们几个谁岁数大。”
村民:“我。”
记者:“多大岁数了?”
村民:“78。”
记者:“你们村最大的多少岁了。”
村民:“最大的有活一百的。”
国家规定已故人员年龄在80岁以上的村子可以称为“长寿村”,如果“毛家峪”能够达到这个标准,那在蓟县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卖点,李锁随即去出派出所查询了村子里已故人员的底案。
李锁:“最后一查,到那一看,不但80岁的底线过去了,而且我们村还出现过4位100到104岁的老人。”
游客:“人们对健康意识挺强的,挺接受长寿这两个字,因为人人都想长寿,都想健康嘛。”
到风景区旅游对城里人来说已经是件平常的事情,可是他们对“长寿”的好奇,和探寻“长寿”秘诀的心态使李锁重新燃起了搞“农家乐”的希望。
孔月容:“你这个破山沟子里头,人家谁上你这来。”
李顺:“就咱们这儿小毛家峪这么大点的小村,把天津人吸引到这来,我说你这真是吹牛。”
因为“毛家峪”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乡亲们的生活条件很差。为了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李锁率先推翻了自家的房子。
记者:“这是你家吗?”
李锁:“对,这是我们原来的老宅子,这是2002年,就是2002年搞农家旅店,第一个把老房子推到,然后盖上这个2层,一共六百多平米的农家旅店。”
刘丽坡:“真要是没客人来的话,这个投资不白投了,这么些钱呢。”
记者:“多少钱?”
刘丽坡:“60多万元。”
李锁花60万元,修建了一座带独立卫生间,可以容纳50人住宿的“农家旅店”,当时这样的条件在蓟县都十分罕见。可是压上老本的李锁却发现全村光靠自己一家搞“农家乐”,引起游客的关注度有限,生意难以做大,他意识到只有形成规模才能招揽更多的游客,于是李锁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动员乡亲们一起搞“农家乐”。
张艳杰:“因为一般老百姓盖房干这个,一般资金太高。”
王义平:“刚开始怕这个建筑物投资了,没客人,没客源。”
在李锁的说服下,没人肯花钱对房屋进行改造,最后只有11户同意搞“农家旅店”试试看。
李锁:“只不过是把那里面简单的收拾一下,换换新被子,新床单,然后草草的就接待客人了。”
2002年6月“毛家峪”打出“长寿村”的牌子,正式开始接待游客。但由于没有知名度,“农家旅店”经常开不了张。而李锁看着自家一间间闲置的新房,更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为了能够寻找到客源,李锁多次请蓟县旅游局的人一起去天津的旅行社做宣传。
李淑伶:“他是先发展的农家乐,只是吸引游客,到农民的家里面来吃来住, 没有一个景点可去。”
为了弥补没有景点的不足,村委会贷款修建了“元古奇石林”、“许愿池等景区景点。有了这些景点,李锁再次前往旅行社做宣传,并且答应一半的门票收入归旅行社所有。慢慢的来“毛家峪”的游客开始多了起来,但让游客最感兴趣的还是“长寿”这个主题。
游客:“看看他们吃什么,生活条件啊,吃的、怎么生活,还有心态,每天都在这种大自然当中,所以人家就是长寿。”
游客带着对“长寿村”的好奇,来到长寿村后发现,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空气新鲜,游客放松游玩很快就忘记了来这的初衷,但是没过多久有不少客人开始反映饭菜搭配不合理。
郭凤莲:“农村人一般认为这个,招待客人都是,我反正是大鱼大肉,我给他伺候好,吃的越好越好,其实到实际上客人也不是这样,不是说上这来吃这种大鱼大肉,而是吃你农家特色的东西。”
发现问题之后李锁及时的对饭菜品种进行了调整,窝窝头、山野菜、笨鸡蛋等这些最普通的农家食品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游客:“吃的东西和环境最主要了,他们这里都是自产自销,自己地里种了然后拔了就吃。”
2003年“毛家峪”新增“农家旅店”12户,接待游客近5万人。而李锁家带独立卫生间的旅店,尽管比普通“农家旅店”收费要高三分之一左右,但却迎合了城里人对卫生环境的需求,一到周六日就会满员。
李军:“公用卫生间的农家旅店,接待1个客人也是1个客人,独立卫生间的农家旅店也接待1个客人,它的收入就差一半以上,所以现在都改独立卫生间的。”
就在“毛家峪”的农家乐规模不断扩大和档次不断提高的时候,麻烦来了。
李军:“养鸡、养猪、养羊,它们满街出来走,就拉的都是粪便,客人人人都害怕。”
李锁:“影响我们左邻右舍,整个村内的农家旅游环境。”
无论李锁如何严把自家的卫生关,但村子的整体卫生环境得不到改善,使不少客人到他家来过一次之后就不愿意再来第二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李锁为了说服剩下的农户一起搞“农家乐”没少下功夫,刘桂芝就是最后一位被他说服的人。
刘桂芝:“那时候我是养猪,这边一排猪圈,养了30多头猪。”
李锁:“那人家进屋得捂鼻子出来,尤其阴天,阴天气压低,这味特别浓怎么吃饭啊,那连空气都是臭的。”
刘桂芝在自家的院子养猪,不但村子的环境受影响,不少游客也担心起吃住的卫生问题,久而久之客源也跟着下降。李锁为了让刘桂芝看到“农家乐”生意确实能赚钱,提出聘请她到自己家去做服务员,可是几个月干下来,刘桂芝依旧没动心。
李锁:“是特别头疼的事,所以说我们必须叫每家每户都把“农家乐”搞起来,维护这个整体的环境。”
在李锁的再三追问下,刘桂芝说出了不愿搞农家乐的原因。
李锁:“关键不愿意做的原因,主要还是一个穷字,她没有钱。”
刘桂芝:“不够的时候给我解决2万元,回来他又借给我1万元。”
2004年,毛家峪全村46户全部经营起了农家乐。随着接待规模扩大,前来度假的游客不断增多,可李锁发现挣到手里的钱却越来越少了。
李锁:“没有利润,就是因为农户与农户之间,他造成了一种相互竞争价格,竞争落价,把利润就给弄没了。”
王小红:“假如客人晚上到了,天特别黑了入住,然后就80元100元的瞎要价,属于宰客人那种现象。”
董素侠:“如果你抢的客人,今天外头来一拨客人,这么三个农家旅店的经理,上我们住50元,上我们住40元,上我们住30元,都互相残杀。”
恶性竞争使游客对“毛家峪”产生了不信任感,同时由于农户之间打价格战,“农家旅店”几乎成了零利润经营,农户们只能降低饭菜标准来挣钱。客源严重流失使李锁家的生意难以维持,他提议所有农户入股成立旅游公司,公司收入来自门票、停车场等收费,暂时留作公司的滚动发展,同时李锁作为最大的股东当选为总经理。 对“毛家峪”的农家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定价,按每家房屋的先后顺序排队分配客源。
李锁:“整个农家旅店,就有一个,他不用去操心我去搞好服务,到时候就按照我的标准去分配客源,均衡的客源。”
自家做生意还要受制约,当时很多人都反对李锁的这个做法。从2004年开始,李锁决定利用自家的食堂组织人们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李彩云:“以前不愿意来,以前就是为了要钱来,他一次给你们多少钱,每回就10元钱1天,现在都不要钱了。”
同时公司还规定,如果游客有指定要去的“农家旅店” ,可以不受统一分配的限制,这样农户们为了能够争取到“回头客”,都开始在服务上下功夫。
董素侠:“这样促使我们的饭菜质量,都是特别高的,这样竞争,我这个客人今天来了,你给他炖鸡吃,我给他既炖鸡,我还可以给他炖个鱼,我最起码不能让客人跑了。”
服务提高了,游客不用再担心挨宰,前来“毛家峪”度假人不断增多,李锁家也因为环境好、规模大,积累了不少回头客,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他家不光是节假日的生意会爆满,就连平时不提前打电话预约也经常会没地方,李锁自家的一处可以容纳近200人住宿的农家旅店,创新了木屋式的房间,每位客人每天的价格也从以前最高80元增涨到了150元。 为了吸引游客,旅游公司负责增加了娱乐项目,2007年“毛家峪”全村的游客接待量增加到了近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