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走向规模化是大势所趋。一家一户养殖的农民怎样才能分享畜牧业产业化成果?共建养殖小区是有效途径。这是海南畜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好做法。
以前,海南农民养殖多自给自足,规模很小,多数农户年养猪不过一两头、养鸡几十只。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发展,部分农民不再养殖,但也有部分农民靠养殖发家致富。文清荣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农民,去年第一次养殖什玲鸡,首批出栏300只就赚近2000元,尝到甜头后,他准备贷款2万元扩大鸡舍,争取年出栏什玲鸡8000只。
在保亭县,有6000个农民像文清荣一样,希望靠养殖什玲鸡走上致富路。在海南永基公司带动下,保亭县9个乡镇农民成立180个什玲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殖小区模式规模化养殖什玲鸡。同时,海南永基公司还成立担保公司,为什玲鸡养殖户贷款提供担保。
“十一五”期间,海南畜牧业发展迅猛,产业化程度迅速提高。据统计,全省畜牧业产业化水平超过70%,涌现出大批畜禽规模养殖场或养殖户。海南养殖农户数量虽然减少,但畜禽产品供应年年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在政府扶持下,相当部分农民与养殖企业合作,以“公司+农户”模式共建标准养殖小区,分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成果。如儋州温氏公司,带动960多户农民规模化养猪养鸡,每户农民年均收入4万多元,又如海口美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000多个饲养户走上养殖致富路。
为帮助农民搭上畜牧业产业化快车,海南省农业厅引导农民改变分散养殖模式,与企业共同创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小区,4年争取国家投入5000多万元,带动农民、企业共同投入4亿多元,建成300多个养殖小区。
海南省农业厅畜牧业处处长周晓宏说,小区规模养殖能够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传统方式养猪、养鸡都要约1年时间,年出栏率不到50%,难以形成商品化生产。规模化科学养猪,4-5个月可出栏,出栏少则几百头多达上万头,年出栏率高达150%—200%。规模化科学养鸡,50-90天可上市,年出栏少则1万只,多达几百万只。
畜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越来越大。据统计,海南农民平均收入中,畜牧业收入已经达到1250元,占农民收入比重的24%,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