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门:20亩马铃薯3个月可赚6万元

网友投稿  2012-10-25  互联网

  在积极落实播种面积,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的同时,我市粮食生产亮点纷呈,如水稻机械化水平、优良品种推广以及创高产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粮食生产中,我市大力实施优质粮工程,做好优良品种推广工作,取得了成效。目前全市基本实现稻米优质化,优质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总播种面积95%以上,位居全省首位。优质品种包括齐粒丝苗、野丝占、粤晶丝苗2号、华航丝苗、银晶软占等。与此同时,通过坚持不懈抓粮食生产,还形成一批远近闻名的粮食品牌产品,如台山“珍香”丝苗米、新会“葵乡”有机米、鹤山“贡米”丝苗米、恩平“恩丰江”马铃薯等不断做强做大,推动优质粮产业规模化发展。

  同时,我市不断强化粮食创高产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到去年为止,全市落实水稻高产示范点75个,示范面积23.36万亩。其中,“广东第一田”――台山市都斛连片2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是全市4个国家级示范点之一。在粮食创高产活动中,台山市高产示范片还创造了水稻年亩产超1000公斤的优良成绩。

  “现在我们的‘恩丰江’牌马铃薯已经成为省内业界响当当的品牌,产品基本不愁销路。去年我种了120亩,由于看好今年的行情,我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恩平市牛江镇丰江农业合作社社长冯柱泉信心满满地说。马铃薯,已成为恩平市牛江镇农民的致富“金薯”。

  现场

  马铃薯冬种逐渐铺开

  10月18日,在恩平市牛江镇飞机?一片一望无边的稻田里,金黄的稻谷压弯了稻杆,在凉风的吹拂下,掀起阵阵穗浪。几台收割机正在田野中收割,而在另外一片已经收割了作物的稻田中,近30名妇女正在田间种植马铃薯。

  雇请她们的是牛江镇丰江农业合作社社长冯柱泉。据冯柱泉介绍,今年他计划冬种马铃薯150亩至200亩,雇请30多人工作,从种苗种植到进入田间管理,预计需要1个多月时间。

  “现在我们的‘恩丰江’牌马铃薯,已经成为省内业界响当当的品牌,产品基本不愁销路。去年我种了120亩,由于看好今年的行情,我计划扩大种植面积,主要种植新荷兰15号早熟型品种。”冯柱泉说。

  故事

  “抱团”发展打造品牌

  据冯柱泉介绍,“恩丰江”牌马铃薯成为省内业界响当当的品牌,但其历史其实并不久远。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彻底改变了牛江镇马铃薯种植户过去那种“凌乱”经营的现象,实现了“抱团”发展,并打造出这个赫赫有名的马铃薯品牌,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牛江镇农民冬种马铃薯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然而,过去由于农户分散种植,“各自为政”,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马铃薯的销售压力增大,成为阻碍当地农民大力发展马铃薯冬种生产的一道难题。

  2006年,冯柱泉随农业部门前往浙江蕉岭参观。当地农民通过成立合作社“组团”发展的生产方式,对冯柱泉触动很大。回来之后,冯柱泉就立即联合6位农民,决定走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专业合作道路。2007年7月,恩平市牛江镇丰江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冯柱泉被推选为社长,而他也成为了江门地区带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第一人。

  在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社员种植的品种不统一,而且没有统一品牌,使农民“抱团”发展的优势未能发挥到最大。于是在2009年,丰江农业合作社注册了“恩丰江”马铃薯品牌,并对社员实行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栽培时间、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服务。

  马铃薯种植出来后,合作社又统一价格,统一联系客户,将产品进行统一推介,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大提升了“恩丰江”牌马铃薯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掌握了产品销售的主动权,并将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使“恩丰江”牌马铃薯越打越响。

  通过统一品牌打造,“抱团”发展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也使合作社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大。现在,该合作社已有社员150多名,拥有收割机、拖拉机、马铃薯培土机等机械设备。

  冯柱泉说,现在该合作社的马铃薯产品主要以内销为主、出口为辅。国内主要售往北京及华东五市等地区,一部分产品由他们直接发货北上,另一部分产品则由珠三角或者广西地区的商户上门收购。保守计算,在市场行情较差时,每亩的马铃薯纯收入有1500元。市场行情好时,每亩马铃薯的纯收入更是高达3000多元。如果农户种植20亩田,3个月时间就可以赚取6万元,冬种马铃薯已成为了当地村民奔康致富的“金薯”。

  发展

  积极向外拓展市场

  为了解决耕作用地越来越少及储存仓库不足的问题,今年,丰江农业合作社计划将冬种马铃薯向周边城市拓展。目前,合作社已经和阳江、阳春、罗定、台山、开平等地区的农户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由合作社提供种苗及技术,让当地的农户种植马铃薯,再由合作社在产品收获的时候进行回收。

  “今年我们计划在这些地区先尝试种植1000亩左右,如果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我们将来会扩大种植规模。通过这种‘走出去’的模式,解决我们的用地紧缺问题,进一步扩大‘恩丰江’牌马铃薯的影响力。”冯柱泉说。

  除了将种植基地向外拓展之外,冯柱泉还表示,该合作社还计划向北京等大城市进攻,与当地的大型连锁超市合作,让“恩丰江”牌马铃薯走上超市的货架,进入更多百姓的餐桌。

  瓶颈

  缺乏大型储存仓库制约发展

  冯柱泉认为,硬件设施的不足,尤其是加工储存场地及设备不足,成为制约牛江马铃薯做强做大的主要瓶颈。

  “马铃薯的收获时间较短,前后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于没有适合的储存仓库,马铃薯收获之后,农户都急着要尽快将产品卖出去,如果同时上市的产品过多,农户就只能降价平卖,从而减少了自身的收入。”

  冯柱泉说,目前丰江农业合作社经常遇到产品供不应求,但社员又不敢扩种的矛盾情况,如果能够建设一个大型的专业马铃薯储存加工仓库,矛盾就可能“迎刃而解”。

  “我预算过,新建一个3000平方米的专业马铃薯储存仓库,投资大约需要200万元左右。我希望政府部门对我们的冬种马铃薯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导,让我们破除发展瓶颈,把恩平的马铃薯产业做得更加强大、更加响亮。”冯柱泉说。
  观点

  政府要进一步 加大扶持力度

  恩平市农业局植保站主任谭乾开说,牛江镇的马铃薯种植户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扶引导之下,树立品牌发展意识,打造出了“恩丰江”马铃薯品牌,有力提升了恩平马铃薯产业的知名度和农民的种植热情,使马铃薯种植成为该市仅次于水稻种植的第二大主导产业,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成为该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近年,恩平市也坚持每年举办马铃薯产品销售推介会,建立马铃薯销售平台,组织省内外马铃薯经销商和该市种植大户开展产销交流活动,促进了该市的马铃薯销售,保障了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

  针对恩平马铃薯的发展形势,谭乾开认为,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协助合作社解决发展中的瓶颈,进一步将马铃薯产业做强做大,使其真正成为恩平农民致富的“金薯”。

  有过年种4万亩的辉煌历史,如今种植面积已不足1000亩

  金山火蒜:著名农业品牌的最后坚守

  金山火蒜,作为一种冬种作物,多少年来,一直都是开平市水口镇沙冈一带农民种植致富的好门路。作为开平市历史悠久的著名土特产,金山火蒜有过年种4万亩的辉煌历史,而如今,金山火蒜在开平全市的种植面积已不足1000亩。

  近日秋高气爽,正是金山火蒜田间下种的好时机。记者在沙冈的地里田头,见到了不少忙着种植金山火蒜的农户。他们,成了这个著名农业品牌的最后坚守者。

  昔日

  沙冈家家户户种“蒜头”

  “去年,我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种了两亩蒜头,今年,我只种了一亩多。”水口镇开新村委会高新村村民张钦告诉记者。在沙冈一带,农户们都称金山火蒜为“蒜头”。

  张钦说,在高新村,在沙冈,家家户户都有种植金山火蒜的习惯,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金山火蒜的种植面积最多,几乎家家户户冬种的作物,都是金山火蒜。但是近年来,金山火蒜种植面积越来越少,他自己每年都种,但种植面积都只有一两亩。张钦告诉记者,如今种植金山火蒜的经济效益,其实也是不错的,虽然近年来的产量和价格都不稳定,但平均每亩的产量也有两千斤上下,平均收购价格也有五六元每斤,一亩金山火蒜的收益,除去成本,有几千至上万元的纯利。可是,种植金山火蒜的人还是越来越少了。

  “今年,健之源食品公司在大沙镇的金山火蒜种植基地只有380亩,另外在水口镇沙冈还有少量的种植。公司原来计划在河源市开辟金山火蒜种植基地,现在还没有启动。”开平市健之源食品公司总经理许克勇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开平全市金山火蒜的种植面积已经不足1000亩。”开平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甄炳耀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金山火蒜作为开平市最著名的土特产之一,曾经辉煌一时,最多时种植面积多达4万亩。

  金山火蒜品质优良,含油量高,微量元素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享誉海内外。开平金山火蒜是18世纪引入开平金山(地名)的,当时为方便运输和储存,人们用炭火将收获的蒜头进行烟熏处理,使蒜头的表皮成棕黑色,称火蒜,又因其产地在金山一带,故称金山火蒜。

  据记载,上世纪70年代金山火蒜在沙冈、水口一带的种植面积多达4万亩,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其出口量占当时全县土产品出口的绝大部分份额。每逢收获季节,沙冈、水口一带处处弥漫着蒜香,在田间地头担运大蒜的人群浩浩荡荡。据沙冈办事处的农户说,那时,沙冈几乎家家户户种植金山火蒜,种蒜收入是沙冈大部分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此外,由于金山火蒜的味道很好,销路相当不错,在当时形成了品牌,不少华侨回乡时,也特意买上一些带到海外。

  如今

  种植面积锐减

  每一个地方的著名土特产,一般都会在当地大肆宣传,大规模种植,以便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金山火蒜为何越种越少呢?原因有多方面的说法。

  开平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甄炳耀说,开平气候变化,是造成金山火蒜大幅减少的重要原因。要保持金山火蒜的品质和产量,需要低温霜降天气,以前,这种天气多,而如今,开平冬天的气候持续变暖,已经很少有霜降天气了。气候变化,不但让金山火蒜慢慢失去了品质的独特性,而且还影响产量。这样,在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中,金山火蒜慢慢丧失了原有的优越性。

  沙冈一带不少农户则告诉记者,之所以种植金山火蒜越来越少,是因为当地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创业或者打工去了,家里剩下的劳动力,一般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了。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就无法大面积种植金山火蒜。开新村委会高新村村民张钦跟记者说:“我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的田地都是我和老伴耕种。虽然种植金山火蒜利润还可以,但还是比不上打工的收入高。而且年轻人对于种田没有丝毫兴趣,他们嫌脏怕累。”

  记者了解到,物以稀为贵,农产品也不例外,如果种植的多了,产量大了,价格也就低了,利润也就少了,这是经济规律。所谓“价贱伤农”,在金山火蒜的种植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据沙冈当地农户回忆,上世纪80年代,由于大面积种植金山火蒜,产量大增,再加上销路不畅,金山火蒜的收购价跌至3元/50公斤,而且收购公司还强行将火蒜重量扣除30%的“水分”,也就是说,蒜农每卖50公斤火蒜收入只有2.1元;蒜农卖蒜要在现场排一天甚至两天队,许多农民心酸、气怒,干脆把收获的大蒜扔在路边、田头,场面一片狼籍,惨不忍睹。从此之后,金山火蒜的种植面积锐减。

  观点

  种多种少跟着市场走

  开平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甄炳耀表示,金山火蒜失去了质量优势,也就失去了市场优势。再加上开平并不是蒜头的主产区,作为蒜头主产区的北方,他们的蒜头在市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金山火蒜在开平种植越来越少,也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前几年,开平市政府对于金山火蒜这一农业品牌,曾经花大力气进行推广,而且还联合开平市健之源公司,在沙冈当地开辟了金山火蒜种植基地,发动农民种植,还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的奋斗目标。但是,如果农户种植的多了,产量就大了,价格也就变得不稳定,效益差了之后,农户不再愿意多种金山火蒜。

  甄炳耀说,政府肯定愿意培育并弘扬这一农业品牌,但农户种多种少,毕竟要看经济效益,要看市场环境。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10-25/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