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带动阳山1.8万农户,户均增收7000元。
■转型促变新阳山·系列报道之二
得益于农业产业化,阳山农民李雄新领到2000元的月薪。“我在龙头企业粤普公司蔬菜生产基地工作,一个月工资抵得上以前耕3亩地的年收入了。”李雄新说。今年他拿出12万元兴建两层半水泥楼,生活步入小康。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阳山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助推器,该县175个农业产业化组织每年带动农户1.8万户,农民户均实现增收7842元。
在农业产业化的促动下,目前阳山农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合作社凝聚、科技种养带动”的模式,建成“南果北菜”两大产业带、特色种养10 大基地和9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格局,带动了反季节蔬菜、淮山、优质水果、板栗、阳山鸡等五大特色种养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出口基地,日均供应港澳蔬菜超过30吨。
全省最大反季节蔬菜生产出口基地
在李雄新的工作地点———阳山县黎埠镇粤普公司蔬菜生产基地,数百亩的蔬菜青翠一片,半米高的自动灌溉器遍布地上。“今年花了100多万元安装这个设备,是我们公司实现半自动化生产的标志。”公司总经理陈木发介绍说。
拥有如此先进配备的种菜场,在清远也屈指可数。2005年,粤普公司投入1000万元在黎埠镇成立蔬菜生产基地,如今基地已发展到占地2600亩、年产蔬菜5000吨,出口香港为主,成为当地反季节蔬菜的龙头企业。
反季节蔬菜种植生产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很关键。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信息不通、发展无序、规模低下等因素,阳山的反季节蔬菜生产低迷,没有市场,甚至出现过农户将萝卜倾倒在路边任车碾压的场面。
进入21世纪,阳山通过招商引资和推行土地流转,吸引了粤普公司、香港四洲集团等9个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如今现代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单以反季节蔬菜而言,目前阳山全县建成11个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出口蔬菜生产基地6个,带动农民22.5万人种植反季节蔬菜15万多亩。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让阳山反季节蔬菜近年来迅速开拓了港澳市场,目前6个蔬菜出口基地日均供应港澳蔬菜超过30吨,是我省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龙头企业一方面带动产业发展,一方面更推动农民收入增长。45岁的农民李雄新2005年起在粤普公司干活,工资从1200元涨到2000元。今年他拿出12万元建造两层半水泥楼,生活步入小康。
据悉,截至去年,阳山全县有175个农业产业化组织,销售收入达7.58亿元,带动1.8万农户户均实现增收7842元;其中9个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12000户农民致富,年实现增收1亿元。
有了龙头企业的引领,以及当地对品牌的创建,如今的阳山农业荣获一个个金字招牌,先后被授予“中国反季节蔬菜之乡”、“中国阳山鸡之乡”、“中国淮山之乡”、中国板栗之乡”等荣誉,阳山淮山还荣获了2009年“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称号。
合作社带动3900多户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阳山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它能使分散经营的行业形成合力,避免以往小打小闹的无序发展困境,特别是在帮助农产品销售上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阳山科技和农业局长陈燕樊如此评价说。
“去年我加入了合作社,不用再为销路烦恼了,10亩柑桔增收7万多元。”谈到加入合作社的好处,七拱镇西塘村民黄万相喜上眉梢。而就在去年,他还为果园亏损之事烦恼。
七拱镇是柑桔种植大镇,1996年时该镇的沙糖桔曾卖到6元每斤,火爆一时。随着产业的发展,当地的种植户却未能跟上市场化的脚步,沙糖桔销售日趋艰难。2008年,因为消息不灵通、受到果贩子的价格打压,黄万相的沙糖桔5毛钱1斤都没人来买,亏了3万元。
种植户的销售困境引起了当地农业部门的重视,当地种植户也对此进行了反思。“关键是没有跟市场接轨,销售信息和渠道不畅通。”种植户莫卓接回忆。在农业部门鼓励和支持下,莫卓接等7人在2009年成立了七拱镇益农柑桔合作社,联合当地100多户种植户,实行整体种植、收购、销售。
“我们首先是对水果进行分拣和包装,提高质量;其次是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同时外出直接联系商家减少中间环节,打开了销路。”莫卓接说。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当年就显现了出来。在2009年,七拱镇益农柑桔合作社成功把水果销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价格同比翻了一番,为社员增加了500多万元的收入。
据悉,近年来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获得各级财政扶持奖励资金140多万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6个,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带动39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5812元。
科技种养大户成致富榜样
走进种养大户黄汉泉的养猪场,如同走进了果园。连片百亩柚子树郁郁葱葱,猪舍隐现在山脚下,还镶着铝合金窗,倒像是个民宅。
为何要种养结合?黄汉泉介绍,当前农业发展,科技含量很关键:通过种果结合养猪,利用猪粪猪尿发展沼气,既为猪舍取暖和生活提供清洁能源,沼渣、沼液又可用作果树肥料。一来节约成本提高果实质量,同时又能净化、美化猪场,“这是循环经济循环利用。”
有此科技理念,10多年来黄汉泉投入600多万元建设种养场,养的猪肉质好销售旺,而种的柚子因为不施化肥而爽甜可口,在周边地区享有名气,其年产值达到了1000万元。
如此好的效益,吸引众多农民前来取经,当地农业部门特意将其经验推广,黄汉泉也乐于施教,带动了10多户农民按种养的方式致富。太平镇的周金带是其中一户,如今他的60亩种养场已颇具规模。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这些科技种养大户是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阳山科技和农业局人员表示,一方面种养大户植根于农村,为农户所熟悉和信赖;一方面他们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农民们乐意学习他们的致富经。
在阳山像黄汉泉这样的专业大户有129户,带动600多户农民致富,户均增收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