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示范基地成开平科普惠农兴村典范

网友投稿  2010-12-17  互联网

 

种养场内采用“林鸡种养”技术,肉鸡不再被关在笼子里喂养。 

种养场内实行“鱼鸭混养”技术,成群的鸭子在鱼塘中浮游时能为鱼类提供饵料,既不污染环境,也节约了生产成本。

  编者按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公示了一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平市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示范基地榜上有名。经省组织专家评定,该种养场获得“广东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获得项目扶持资金15万元,并由省科协、省财政厅推荐上报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评选。

  该基地位于龙胜镇西北部,靠近省道274线稔广公路侧,交通便利。自2003年成立以来,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了“水面养鸭、水下养鱼、山坡养鸡、山上种树”的立体型综合种养场。早在2006年8月,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示范基地就被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年11月被江门市科协和开平市科协定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08年被开平市水产局定为“开平市无公害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该基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多样化经营,积极进行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适用,科普工作成效显著。

  □文/图 见习记者 黄鹏

  科学规划调整农业结构

  荒山泥沟蜕变成立体综合种养场

  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示范基地分为齐洞、蟠龙、红旗三个分场,记者近日前往其中的蟠龙分场进行了采访。据龙胜镇农业办主任黄朝贵介绍,蟠龙分场的鱼塘面积有1000多亩,山上种植速生经济林1000多亩,是3个分场中较大的1个。

  “包括蟠龙分场在内,其实这3个种养场以前都是荒山,山底下就是泥沟。荒山和泥沟都不能种植农作物。”黄朝贵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龙胜镇调整了镇里的农业结构,根据农地的分布情况进行科学规划,计划将这几片荒山改造成经济林,泥沟则改造成鱼塘,并在规划初期有意识地朝立体型的综合种养场发展。“当初我们镇里的这个想法跟前来承包这几片荒山的老板不谋而合,种养场很快就开始建设起来了。”

  “在我们龙胜这3个地方能够发展立体综合种养场,也跟当地的气候条件分不开。”黄朝贵向记者介绍,种养场处于年温差适中的地域,一年当中降雨均匀,天气灾害少,例如霜冻期短、台风影响小等。此外,种养场还靠近大沙河水库,水源充沛。

  凭借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上的先天优势,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示范基地走上了一条良性的发展之路。

  水面养鸭,水下养鱼

  水面养鸭、水下养鱼,这是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示范基地的一大特点。黄朝贵告诉记者,种养场里由泥沟改造的鱼塘挖得都比较深,起到便于排水和保暖的作用,水面上养樱桃谷鸭,水下养罗非鱼。

  “吃过北京烤鸭吗?北京烤鸭用的食材就是樱桃谷鸭。”黄朝贵介绍,樱桃谷鸭肉质鲜嫩、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一直比较稳定,这几年肉鸭养殖业前景看好。另外,鱼塘养殖的罗非鱼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种之一,也是最具产业化发展条件的品种。

  “水面养鸭、水下养鱼”,这是“鱼鸭混养”的直白说法,而这也是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示范基地主要推广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水面,做到资源共享,良性循环,实现双丰收。”在蟠龙分场的一处鱼塘前,黄朝贵向记者讲起了“鱼鸭混养”主要特点。记者看到,种养场内的鱼塘周围均建有鸭棚,成群的鸭子在鱼塘边栖息。当记者试图靠近鸭群观察时,警觉的鸭子一下子往鱼塘奔去,鱼塘顿时“开了花”。黄朝贵笑着告诉记者,鸭群在鱼塘中浮游嬉水时,击起的水花可以使空气不断渗入水中,有利于增加鱼塘水体中下层的含氧量。此外,鸭子会往水中排放鸭粪,而鸭粪中有含大量未被吸收的有机物,“鸭子不断搅动塘水,能促进沉积在塘底的有机物分解,加速塘泥中有机碎屑和细菌凝聚物的扩散,这样也可以为鱼类提供饵料。”

  由于鸭子是杂食性家禽,它们不仅能摄食漂浮在鱼塘中的病鱼、死鱼,减少病原扩散蔓延,而且能吞食鱼塘中水蜈蚣等鱼类敌害,就连鱼塘中的青苔、藻类等有害物,鸭子也能帮忙及时清除。黄朝贵感慨地说,“鱼鸭混养”这种技术,既不会污染种养场内的环境,也节约了养鱼的成本,效果相当好。

  山坡养鸡,山上种树

  山坡养鸡、山上种树,这是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示范基地的另一大特点。镇里原来的几片荒山改造成了经济林,现在山上种植的是大片的松树和桉树,山坡上则放养起了土鸡。

  记者了解到,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利用自身与广东温氏集团大华农公司的合作关系,在流转经营的2000多亩山林上,发展起林下养鸡业。通过以草养鸡,以鸡促林,以林护鸡的良性循环经济圈,实现了以鸡增收,林鸡双赢的局面。

  “林鸡种养技术首先是对养鸡有好处”。黄朝贵告诉记者,林下放养克服了传统的笼养鸡活动少、肌肉松、品质差、水份多等缺点,鸡的肉质变得更加紧凑,营养更加丰富,吃起来的口感也更好。记者看到,与传统的笼养方式不同,基地的鸡都是处于放养状态。种养场内虽然建有鸡舍,但是鸡群都集中在山坡上,而盛放稀料和饮水的装置也安装在鸡舍外,这样,鸡群一天的生活基本都是待在室外。由于幼林地和山坡地的地块海拔都比一般的旱地海拔较高,这里阳光充足、潮湿度小,鸡群在这样的干净卫生的环境下又经常运动,从而增强了自身的抵抗力,也降低了肉鸡的发病率,这些鸡群看起来羽毛光洁度好,形象好看,也较为活泼。

  记者在基地内稍微转了一圈后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千亩的种养场几乎看不到多少工人的身影。“大部分的工人其实都到山上去看护山林了。”黄朝贵笑着解释,这也是林鸡种养技术带来的一大好处。原来,实行林鸡种养技术后,放养的鸡群不再需要工人长时间在室内照看,这样一来,养鸡人员就有了额外的时间去兼任看护山林员的角色。今年光是山林管护费这项支出,基地就节省了3万元的成本。“不仅节约了山林管护费,就是养鸡的饲料费用也减少了。”黄朝贵说,游牧的鸡群每天都要在林下吃草觅虫啄沙子,平均每只鸡每天只消耗饲料2-3两,比笼养鸡少了1-2两,而鸡群灭虫锄草也保护了树木,排泄的鸡粪也能促进树木的生长。

  科技兴农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基地“辐射”带动农民增收

  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发展至今,已成为开平市最大的集水产养殖、禽畜饲养、林木种植于一体的立体庄园。该基地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农、林、牧、渔等领域先进实用技术的载体和现代科技信息的辐射源,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基地的养殖产品供不应求,去年销售收入达4100多万元,直接带动了210户农户致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据统计,该基地的立体种养模式在龙胜镇直接辐射面积达2000多亩,服务范围遍及新兴水台、稔村、开平龙胜、马冈、苍城、大沙等周边乡镇,带动和辐射立体综合养户120多户,养鸭专业户30多户,养鸡专业户1000多户。

  龙胜镇桥联村的张国能承包水库多年,一直都是单一地饲养四大家鱼,效益并不理想。在多次参观学习该基地的种养模式后,他向种养场的科技人员咨询有关樱桃谷鸭的养殖技术,自己回去也开始尝试立体综合养殖。如今,张国能养鱼的经济效益比原来翻了一番。毗邻龙胜镇的苍城楼田养殖场,原先跟张国能一样,也是单一养殖四大家鱼。后来,楼田养殖场效仿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在80亩鱼塘中实现“水中养鱼、水面养鸭”,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还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培训指导农民,几年来,该基地先后接受农民参观学习900多人次,由于示范的技术看得见,摸得着,农民兄弟易于接受,也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龙胜镇黄牛塘养殖场场主张相桃原来从事的是建筑行业,他半路改行,想发展立体种养,但由于不懂技术,养殖场在创办过程中不断遭遇挫折。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的相关负责人得知这一消息,多次到张相桃的养殖场提供技术指导,并派出技术员为他提供各种技术服务,从而帮助张相桃的养殖场实现扭亏转盈,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张相桃感概地说:“如果没有种养场的相关人员为他提供技术指导,也许我早就打退堂鼓了。”如今,随着信心的提升,张相桃又承包了大沙河鱼塘,并重新开发了几十亩鱼塘,继续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

  科普工作成果遍地开花

  建成各类科普示范点26个

  今年以来,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突出基地科技的实用性、示范性作用,推广普及农业技术。该基地先后选配村组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到恩平、顺德等地参观学习,并邀请了开平市畜牧兽医局、水产局的技术人员,举办农业科技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班,提高村民的科技意识。该基地还因地制宜,按照“立体种养”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

  其实,龙胜镇立体综合种养场只是开平市开展科普工作以来,惠农兴村所取得成就的一个小小缩影。记者从开平市科技局了解到,该市科协建有科普讲师团,每年组织科技下乡10多次,深入乡镇基层开展科普服务。市、镇、街道建有科普志愿者队伍,各镇科协下属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69个,个人会员2743户,226个村委会均各自配备1名农民技术员,纳入村干部编制。每年12月,开平市科协都分别组织召开农村科普、科技培训、学会工作总结交流会,从中评出年度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目前,开平市建成各类科普示范点26个,其中省级3个,江门市级7个,市本级16个。该市已建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科技示范基地300多个,各种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达10万多亩,科技示范户1800多户,农业龙头企业257个(家),形成以科技致富能手为主体的农民科普队伍。

  此外,开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到农村基层指导各镇和有关单位开展科普惠农工作,帮助月山镇绿皇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改善企业科普硬件设施。在开平市科技局的积极推荐和申报下,该市月山镇参皇公司黄永绿和马冈镇华昌养殖场梁仕明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农村科普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每日农经》节目组和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摇钱树》节目组多次到该市科普示范点作农业科学种养经验介绍和报道。

  目前,开平市建立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1个,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广东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农村科普带头人2人,这为农村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科普走进千家万户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关链接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06年起,国家启动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在全国评比、筛选、表彰并奖励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该项计划,于2007年和2010年,两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五年来,国家共投入资金7.5亿,表彰了4659个优秀的单位和个人,其中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132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210个,农村科普带头人1282名,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35支。该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科普工作的进程,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12-17/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