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蚕桑油茶铺平瑶族村致富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1-24  互联网

       200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清远调研时,要求清远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做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时隔两年,省民族宗教委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连水村进行了成功探索,成为山区扶贫的一个样本。

  连日来的降温,为粤北山区带来寒风冷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连水村却洋溢着温馨喜庆的气氛。11月16—17日,省民族宗教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在这里举行,党员干部走家串户慰问瑶族群众,邀请来的省农业专家传授科学种养知识,广东福利龙复合肥公司60吨化肥免费送到农户。

  算清农户账,石灰岩上萌春芽

  连水村地处高寒地带的石灰岩地区,瑶族群众满足于收成够作口粮即可。全村农户468户,有1/4以上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0元。2007年,省委安排连水村作为省民族宗教委对口帮扶的驻点村。近两年来,省民族宗教委贯彻汪洋书记提出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要求,并把连水村的扶持工作纳入省民族宗教委推动开展的全省宗教界“十百千”扶贫奔康工程,进行重点帮扶。

  省民族宗教委创新扶贫工作的思路,他们根据这个村的特点,定出重点要发展的“一村两品”———蚕桑和油茶。

  驻点组向村民算了这笔账:一户人家如果有一间40平方米的蚕房,种4亩桑园,一年就可以收成8500元以上。鉴于贫困户财力不足,省民族宗教委联系光孝寺等单位,投资75万多元,兴建了一个优质蚕桑基地示范点,其中包括可供32户贫困户使用的2400平方米蚕房;同时,与丝绸公司联系,建立了“公司—农户— 基地”模式,使农户养蚕没有后顾之忧。连南蚕桑公司还支持5万多元,购买化肥发给种桑养蚕专业户。目前,连水村的蚕桑面积已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亩,蚕房面积达到6100多平方米。种桑养蚕已成为连水村的龙头经济,200多户人家养蚕,面积占全镇种桑养蚕面积的50%,仅此一项,养蚕户户均增收过万元。

  连水村海拔400多米,阳光充足。这里有种油茶的传统,所榨的茶油纯度高。但村民过去疏于管理,望天收成,每亩收的油茶果仅仅能榨8 —10斤油。驻点组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为老茶林改造把脉。改造过的2000亩老茶林,亩产可以增加3倍左右,让群众看到了实效。连原先大家都不愿要的荒地,也开垦出500亩示范茶林。村里新成立起油茶专业合作社,统一指导生产、联系销售。省民族宗教委投入3万元,对村榨油厂进行改造,并对承包者免费送其参加培训,榨油作坊在这个榨季可以运作。

  虽然,这些项目今年才初见成效,但今年全村人平收入已经可以达到3200元,比两年前增加近三成,有50户贫困人家率先脱贫。

  算好集体账,穷村班子先鼓劲

  连水村虽然靠着公路,但集体经济底子薄,集体年收入仅有2万元,干部班子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信心不足。

  扶贫要扶班子。在驻点组指导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吸收懂经济、有技术的青年能手入党,充实“两委”班子力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拓宽视野,村“两委”班子成为广大群众的领头羊。村里完善了《两委干部工作职责分工》、《村委会财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等制度,推动村务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轨道。同时,省民族宗教委还筹资100万元入股连南板洞水库电站,使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12万元;40亩山塘也承包给养殖专业户。今年的集体收入可超过20万元。

  本月底,由各级交通部门和民族宗教部门集资的村道也全部建成,6个分布在各个山洼的自然村从此通了硬体路。村里建起垃圾池和沼气池,投入20万元清理灌溉的山塘,11位上大学的孩子都有了“圆玄助学金”,民族艺术班也开始培养民族歌舞人才,乡亲们也看上免费的电影。

  今年,县扶贫办争取到低息贷款20万元,已经全部发放到种养户手上。还有,通过省民族宗教委的牵线,广东福利龙复合肥公司专家四次来到连水村,制订出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的科学施肥计划,并承诺在3年内无偿为连水村赠送180吨化肥,估计可以使桑和茶的产量翻2—3番,村民的收入也将大幅度增加。

  这一个个切实的措施,增强了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高中毕业的村支书盘泽辉自己就是样样走在前,桑蚕、油茶、溪黄草、经济林四个项目一起上。而其他干部也户户有专项。盘泽辉说,群众通过这些项目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精神面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科学种养、勤劳致富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决定都能得到大家响应。

  宗教界人士加入扶贫队伍

  昨天,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主任陈绿平介绍说,民宗委除了安排得力驻村干部的同时,还派出干部50多人次深入村中考察调研扶贫项目,走访慰问受灾和困难党员群众200人次。省民族宗教委还利用联系面广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帮扶合力,其自身投入并发动宗教界和社会热心人士一共捐助300多万元,来支持连水村经济社会发展。省民族宗教委党员干部与连水村贫困户结成“一帮一”的帮扶对子,同时发动佛教界的寺院和人士也参加帮扶,制定详细的结对帮扶中、长期计划,一定3年期,通过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帮助一人读书、解决一人就业等方式帮助其脱贫致富。这在全省扶贫工作中开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先例,在全国民族宗教工作系统中,创造出宗教服务社会与少数民族扶贫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11-24/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