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消息:“因为这里是我的根,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到故里,想尽一切办法带领当地村 民走上致富路。为了打消群众疑虑,消除村民种植风险,他在自己的地里搞实验,试种五味子、林下参,养殖林蛙、稻蟹,培育木耳、蘑菇。种养成功后,他请乡亲 们参观,义务提供培训,成为了百姓交口称赞的“带头致富司令”。
率先种植树木和药材引导村民富起来
深山沟里,村民们仅靠种地养家糊口,致富找不到门路。金文元刚到镜城村时,人均年收入还不足3000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金文元把承包的200多公顷山沟作为试验基地,哪个项目有好效益,就带着村民一起干。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金文元逐渐摸索出一套实用种植办法,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八年来,他先后栽下11万棵红松、4万棵落叶松。
其实,他的行动一开始并没有带动村民的积极性,很多村民并没有认识到“十年树木”的意义,觉得种药材、种松树周期长、来钱慢,不划算。有人对他说: “你都60多岁的人了,种红松周期怎么也得20年,20年后你都80多岁了,看不到效益啊!”而金文元却说:“我也觉得村民的想法有些道理,但我想种树的 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的善事。”
看到金文元栽树成功了,村民也大胆地行动起来,现在村里种植的树木也形成了规模。
随后,金文元又种下五味子、林下参,利用山间河沟养殖起了林蛙、稻蟹。八年间,金文元先后投入70多万元。如今,4万棵落叶松已长到三米多高,11万棵红松也有碗口般粗细。
延边州林业专家曾经粗略估算过,这片林地最少价值500万元。曾经有商人出更高的价要求转包他的林地,金文元说:“我进山不是为赚钱,想赚钱也不会来这里。我只是想给村民做个样子,带着各族村民共同致富。”
自掏腰包为村里建起木耳菌生产基地
为了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金文元没少想办法。通过与村民的长期交往,他感到,村民想要富,心里要有顶梁柱。群众有了主心骨,合理运用党的好政策,才 能尽快甩掉落后的帽子。金文元决定用自己承包的林地作为基地,上马一些短期项目,用经济效益提高村民创业积极性,带动村民致富。
2005年开春,金文元在了解袋装无根单片木耳栽培新技术后,决定给村民引进这个项目。得知部分村民怕赔本不敢干,金文元承诺:“我出本钱,赔了算 我的,赚了算你们的。”他拿出3万元引导村民学习木耳栽培新技术。当一批批袋装木耳出售后,村民数着手中的票子,心里乐开了花。随后,金文元又协调30万 资金,在村里建起了木耳菌生产基地,将规模扩大到年产50万袋,仅此一项使从业村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
“要是没有金司令带领村民上项目,村民收入不可能增加这么多,我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富起来。”镜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明灿深有感触地 说。金文元来到镜城村后,帮着李明灿学技术、传经验、转思想。在金文元的带领下,李明灿栽种4万多棵树苗,种植3公顷五味子、4公顷桔梗和5公顷黄芪,率 先走上了致富路,并且被省、州、县三级评为劳动模范。
为报当年乡亲情,犟老头差点把命搭上
很多人对金文元退休后钻进荒山野岭的做法不理解,他却说:“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沟里有山沟里的乐趣,特别是看着我栽下的几万株树成活成林,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茁壮成长一样高兴。”
长年在深山劳作,陪伴在他身边的仅有一只小猫。山间空气潮湿、气温较低,经常因干活太累,他回去就倒头大睡。
2008年,他除草时,突然左腿站不起来了,当时身边没有一人、手机也没信号,他咬着牙拄着锄头挪了1000多米,才打通市区儿子的电话。
当儿子拉着母亲赶到时,看到他满身泥水,脸色煞白,衣服也划破了。儿子流着眼泪将他背下山,连夜送到医院。
老伴哭着劝他:“你这个犟老头儿,当初不让你上山,你偏要上,差点儿把命搭上,何苦啊?”
他说:“当年没有乡亲的一碗小米粥,我早就饿死了。现在乡亲们还那么穷,我怎么能撇下不管,如果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我死了也值。”
村民听说他病了,都纷纷四处为他求医问药。可病情一得到控制,他就不顾家人劝阻,再次钻进了山沟。他的一位老战友特意打来电话劝阻:“你想为家乡做 点事,我们支持,捐钱、修路、助学都可以,可你上山栽树,那太苦太累也太不安全了。”金文元说:“你到我这看看,就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了。”
没想到,不久后,这位战友果然来到了这“世外田园”,还带来了其他的战友,当他们看到这满山郁郁葱葱,药田长势喜人,感慨地说:“老金啊,你为我们活着的老哥儿们树立了榜样。以后咱老哥儿几个都上你这义务劳动,你这儿算是我们一个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