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高益槐:静心痴迷“一朵菇”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3-24  互联网

 

  真菌类的特质之一是最善于分解,它们可分解任何有机物质。而面前这位已过耳顺之年却依旧挺拔的儒雅男子,却用了他的大半生来“分解”药用和食用菌类,他的“解析之梦”似乎就是要把这附着神奇色彩的物类何以神奇的原因找到,并通过他特有的方式造福于人。高益槐,这名字之前可冠以各类头衔——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著名真菌学家、天然药物学家、生命科学家、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安发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等等。但几乎所有人都很自然地称他“教授”,这当然与他身兼新西兰、中国多所著名学府教授有关,但记者与他接触的有限时间里,总感到只要谈及他献身的事业、他的发明和发现,谈及这些已经和可能带给中国、带给世界福音的科技创新的现实和前景,他就禁不住用他的闽腔语调不断传授和诉说。他说,此事事关重大。

  天缘识菇

  上苍有时注定要某些人做某些事。高益槐生长在福建古田,这里物华天宝,气候炎热湿润,菌类资源极为丰富。至今谈起与菌类的缘份,他都不能忘却幼年时外祖父在他身上展现的一个奇迹——赤脚的高益槐被一枚钉子扎得很深,血流不止,众亲友焦虑的目光中,出身中医世家的外祖父不慌不忙地用浸过童尿的香菇涂抹伤口,三日后伤口竟愈合了。

  也许,这个奇迹从此让高益槐痴迷于菌菇世界。“文革”中大家忙于闹“革命”,他却躲在家中山间琢磨蘑菇;高考分数名列前茅,有许多名牌大学可选择,他却走进了福建农学院,只为能研究菌菇;学业优异,毕业留校任教,他又觉得菌菇事业在乡间,只有在一线,才能有技术上的突破,也才能以此为父老乡亲造福,1986年他毅然停薪留职返回家乡。这里的沃土滋润着高益槐和他的菌菇,让他在扎实的学识与汗水的交融中不断迸发出科技创新的灵感,孕育出丰硕的果实。高益槐培育的食用菌新品种借助国家“星火计划”的春风,在闽东大地发芽、绽放。

  汽车在烈日下驶向古田。“尝尝这个。”教授递过来一听饮料,说这是他专利的产物。淡绿的底色上白色的“个个健”三个字让人未品先凉。教授介绍说,这是用竹叶的提取物制成的饮料,含有竹叶黄酮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具有驱离心脑血管垃圾的功能,刚刚上市,已经供不应求。“个个”者,竹也。

  竹荪,极具营养和药用价值,价格昂贵,人称“皇后菇”,可它的人工栽培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在业界被视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高益槐要啃这块硬骨头。他的老师听说了都觉得难度太大——野生竹荪的整个生长史还不清楚,怎样从孢子变成菌丝体,之后又怎样从菌丝体介入后产生菇类,菇类以后又如何产生菇……这整个过程还不为人知。整整3年,高益槐上山下乡,屡败屡战,苦苦探究竹荪的种子驯化、生长条件、物理环境。研究条件简陋,没有无菌室,他就自己设计无菌箱替代。

  天道酬勤。一天阴雨,高益槐来到一块试验地,地里种的竹荪都没有长出来。正当失望之际,他忽然在地旁的一棵树下发现了两朵开扇的竹荪,大喜过望。高益槐联想到,竹荪需要遮阳阴凉的环境,同时,雨天前的几日极度干燥形成的强烈温差刺激,也应是竹荪生长的必要条件。1990年9月18日,福建经济报头版刊登了稀有野生竹荪人工栽培成功的消息。报道说,高益槐培植的第一批竹荪,每平方米平均产值130元,扣除成本后是112元。高益槐一举打破竹荪无法人工栽培的断言。一时间各地食用菌行家纷纷前来讨教,因此受益的农民尊称他为技传四方的“财神爷”。

  海外求“真”

  不安分,大概是高益槐的天性。完全可以守成的他又把眼光投向海外。“我知道,我当时那种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操作方法是不高的。要实现更高的目标,我一定要借助西方生物科学研究手段,借助外面的仪器、资金,借助外面的思维——西方科学家的思维去研究新的领域。”1992年,高益槐走进了新西兰皇家科学院,负责整个新西兰食用药用真菌的研发。这里优越的科研条件坚定了他在真菌世界知其所以然的抱负。“菌菇里面的成分很复杂,我们就重点进行菇的多糖研究。”高益槐说,国际营养学有三大领域:基因、蛋白质、多糖。当时大家公认,真菌多糖的研究将是天然药物研究的突破口。菇里面有很多真菌多糖。当时最让高益槐困惑的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多糖让动物吃进去以后,一做实验却没有了,而有些多糖能够通过动物的肠壁、胃壁进入治病的位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起作用呢?它的分子结构又是怎样的?

  两年多的时间里,高益槐夜以继日,反复实验思考,终于有了突破。“我发现任何一个药物成分和人体的结合必须是亲和的,要亲和就必须要跟人体的结构相似。我猛然想起人的基因(DNA)螺旋状的结构……”于是,一种以氢键连接,由3个螺旋体交叉形成的一个漂亮的三维螺旋结构——β结构被高益槐发现了,那时的他甚至还没有意识到,他的研究已经站在了世界前沿。

  对于高益槐的研究来说,发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提取、应用。“提取非常困难,因为过程中条件稍不合适,就会把里面的基团破坏,小小的基团一但丢掉或者扭曲,整个活性就没了。”经过大量实验,高益槐和他的团队没有采用通常的高温提取法,而是进行了低温水提取的新的尝试。1998年3月的一天,高益槐像往常一样走进实验室,一抬头,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试验器皿的底部呈现出一层淡淡的黄色沉淀物,这不正是他朝思暮想的情景吗!之后的化学检测证实,这沉淀物的结构与高益槐团队在理论上推导出的螺旋状结构是吻合的。同年8月,高益槐因成功发现并提取出β结构的活性多糖,获得爱因斯坦发明金奖。

  回报桑梓

  远赴他乡二十载,对故国的牵挂始终萦绕于怀。与高益槐一同走在古田家乡葱郁的山道上,道两旁他从新西兰引种的猕猴桃已是果满枝头,树下套种的各种中草药正花色斑斓。高益槐掰着手指为记者算着这样种植一年下来果农会增收多少,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意。

  20多年前,高益槐带领科技人用自己的“一朵菇”帮助43万古田人民走出了科技兴农致富之路,使古田县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食用菌之都”。为此他成为全国5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之一和18个省、市、县脱贫致富的高级技术顾问,其香菇、竹荪、白木耳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纳入当时国家科委和福建省“星火计划”。如今,怀揣更大的设想和抱负,他再回故里,要用自己的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综合现代生物科技手段为民谋得更大福祉。

  在福建宁德东侨经济开发区,记者看到首期投资2.86亿元、占地125亩的安发(福建)生物科技园已颇具规模,天然产物健康品生产车间、研发大楼、提取工艺大楼、检测试大楼不少已经或即将投入使用。在GAP(优质农业产品)示范栽培车间,教授手拿样品,详细介绍农民在这里将如何接受菌菇养殖培训,成为安发生物公司新产品原料的合格提供者。

  “如今全国各地培育的各种菇类已经供大于求。人们把它当蔬菜吃,能吃多少?如果用我们研究成功的多项专利技术把它们精纯提取,做成功能性‘甘诺宝力’系列高级健康品、天然药物和精细化工品,就能消化应用大量干鲜菌菇,既能服务人们的健康,又能让菇农增效增收,带动起一片农业生物产业。这是推动各地发展特色生物经济,解决三农从‘输血’变‘造血’这一本质问题的有效途径。”谈到这里,高益槐面色有些潮红。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几年间,安发生物已在福建等地建立原料基地20多个,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推动“三农”发展。截至目前,使用的农林类加工原料近两万吨,直接带动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仅2011年,安发生物就使用农林牧副渔原料5000多吨,使当地柘荣太子参的价格由4年前的每斤不到40元,一度飙升到360元。

  “生物产业是‘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在山、水、田上做大文章,就会挖掘出无尽的宝藏,发挥出区域特色资源的优势。这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是百姓能够真正得到富足的发展。”这应是高益槐的又一个未了之梦,他说,为圆此梦,他当不断前行。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3-24/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