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读大学生回家办农场,成功当上“鹅司令”

网友投稿  2015-02-23  互联网

 

在读大学生回家办农场,成功当上“鹅司令”

  谢云波,在读,大学生,要为村民趟出一条林下养殖的致富路。好吧,为你点赞!

  说起林下经济,木尧知道的模式有这些:林菌模式;林禽模式;林牧模式;林药模式;林粮模式;林油模式;林蝉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蜂模式。

  模式好想,真去落地,步步是坑啊!

  “90后”在读大学生,从学校申请5万元资金,回到自己村里创业,林下养殖2000多只鹅的故事,如今在大兴区庞各庄镇北章客村被传为佳话。这名大学生叫谢云波,是北京农学院的大三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他应用所学专业,利用读书业余时间,成了村里林下养鹅第一户,为村民趟出一条林下养殖的致富路。

在读大学生回家办农场,成功当上“鹅司令”2

  创业灵感

  来自村里那片林

  昨天,毗邻永定河畔的北章客村林地里,鹅的叫声不断。寒冬里,22岁的谢云波,一米八的个头,一身运动服,脚上的运动鞋还沾着泥土。如果不是戴副眼镜,很难想象到他是一名在读的大学生。“去年养的2000多只鹅,现在就剩下这10几只了,其余的都卖出去了。这10多只是留着让它们开春后下蛋的。”谢云波说。

  林下养鹅的想法,源于谢云波所学动物医学专业和家乡现实的一次碰撞与结合。北章客村流转3700多亩地用于平原造林,可护林工却只有100来人,都是村里的中老年人。2013年暑假,谢云波在回家的路上观察到,林地里清理出了成堆的杂草。

  “人少草多,仅靠人工和锄草机,护林工很劳累,而清出的杂草就这么扔在地里,很是浪费。”谢云波说,联想到课堂上老师讲的循环经济,他开始想做点什么。之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林下养殖、循环经济方面的资料,向老师请教,听专业讲座。经过对村内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他选定了生长期短、抗病性强、羽毛价值高的太湖鹅,创业搞养殖。

  “树木长高前的几年里,成片的林间草是鹅的主要食物,鹅粪还能给树施肥。”谢云波解释着自己的循环农业理论。

在读大学生回家办农场,成功当上“鹅司令”3

  村里养鹅

  掘取“第一桶金”

  去年初,谢云波一份关于“林下养鹅”的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报告,在学校创业比赛中脱颖而出,他得到了校方大力支持。随后,谢云波注册了企业,成为首批入驻校科技园区的17家学生企业之一,学校支持他5万元,作为他回乡养鹅的启动资金,并允许企业免费使用园区办公两年。

  边读大学边养鹅,谢云波这一做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母在村里有40亩蔬菜温室,对于养鹅也有经验。父亲为他选购了2000只鹅苗,母亲负责鹅的日常照看,他则往返于学校与村之间,每周回村一次,实时把控鹅的生长,进行技术指导。回校后,他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处理企业运作和销售事宜。

  创业,谈何容易,尤其是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才养了1个多月,就死了300多只。到处求教后才发现鹅舍温度低、空间小,2000多只幼鹅互相踩踏导致死亡。”谢云波说,经过改良鹅舍,将鹅舍打隔断,分开养,提高鹅舍内的温度,解决了死鹅问题。

  去年10月,谢云波在林下养的2000多只鹅,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出手,纯利润达1万多元。辛苦养鹅后赚了钱,谢云波没有过多地兴奋,而是及时总结经验。“能赚钱是预想到的,可还有更高的提升空间。”谢云波说,鹅的最佳出栏时间应该在3个月到4个月,这一批由于贪图让鹅长得重一些,直到养了5个月才出手,肉质和价格都受了影响。

  当了“司令”

  不忘回报乡亲

  谢云波林下养鹅挣了钱,让一直观望的村民看到了希望。“今年一开春,村集体将准备着手研究养鹅的事情,小谢有技术、有头脑、有经验,还能给村民当专家顾问。”北章客村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3700多亩林地,如果全部利用起来,能养4万多只鹅。目前,已有几位村民做好养鹅准备。

  有了村民的期待和信任,谢云波觉得肩上责任更重了。“规模化养殖,销路是关键,试养成功只是第一步。”小谢谋划着春节后的计划,联系专业公司注册自己的林下鹅商标,“以后和村民们一起卖鹅,就有自己的商标了。”

  说到以后,谢云波的野心不只是养好鹅,“今年,我准备购买APP平台,制作二维码追溯标识,这是大趋势。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预订鹅,了解鹅从出生到出栏的全过程。这样,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

  “大学毕业后,我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积累养殖经验,为村民提供设备供应、咨询等专业服务,带动村民走林下养鹅致富路。”谢云波说。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2-2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