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铁岭开原市靠山屯村种树致富 邻村人开车来打工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09  互联网

  只有616户人家,私家车超过了100台。这里,你随便走几步,就可以看见一个百万富翁;随便聊聊天,就可能发现某人的身家已经过千万了。这里的苗木销路近到东三省,远至新疆,“闯遍”大江南北。

  沈阳大街小巷路旁的绿树,很大一部分来自铁岭开原市靠山镇一个小小的村落――靠山屯村。

  晨报铁岭讯(记者 杨仑)铁岭开原市靠山镇靠山屯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因为你也许不会想到,沈阳很多街道两旁的树木就来自这个小村落;因为你一定不会想到,这里的苗木销路,近到东三省,远至新疆,已“闯遍”大江南北。

  30年来,这里的苗木发展之路,繁盛过,衰败过。村民曾用麻袋装钱,也曾经痛心地砍掉苗木当柴烧;他们曾走街串户推销产品,他们现在已经可以从容地用网络销售……经过这些起落,如今的靠山屯村,走在了最光明的路上。

  村民与苗木的故事――

  父:与靠山苗圃相伴30年

  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你很容易会注意到道路两边的绿树,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苗木,都来自铁岭一个小小的村落――开原市靠山屯村。

  50多岁的王金学头发花白,他已经向沈阳卖了20年的苗木,“曾经黄河大街两侧的金叶榆,都是我的苗圃里培育的。”说起苗木,王金学一脸的自豪。

  31年前,彼时的王金学还是个小伙子,他站在刚刚承包到户的地头上,与另外5名同伴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不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苞米,改种树苗!

  “消息传出去,村里人都觉得我们发了疯,”王金学坦言,当年种树苗有很大的压力,“种了萝卜、土豆、苞米啥的,国家收,不愁卖,哪怕自己留着吃也行,但是种树苗,万一卖不出去,可就是断了全家人的口粮!”

  贷款、种树苗,5个人像看传家宝一样看着幼苗成长。

  3分地,30斤种子,当年就赚了4500块钱,在1981年,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从那以后,王金学的苗圃一发不可收拾。引进品种,扦插试验,挎着“时髦”的提包跑城市、找销路……

  如今,他的苗圃品种上百,育苗过千万株。

  不过,这30年里,他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起落。

  “上世纪90年代时,红火了一阵,赚回来的钱用麻袋装;也有不好的时候,2004年前后,苗木白送人家都不要,只好砍了当柴烧,”沉吟了一阵,王金学说,“好在我挺过来了。”

  王金学这30年,也是靠山镇靠山屯村苗木的30年,一户人,就是一个村庄经过那个时代的缩影。

  而王金学的儿子,更是亲身诠释了当代年轻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苗木发展的坚定信心。

  子:大学生就要回家种树

  王金学的儿子王宇,今年26岁,3年前大学毕业。村民们提起他时,都称其为“厉害的后生”。因为意气风发的他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了留在家乡种树,上演了一幕真人版“谢永强”。

  “我爸更希望我留在大城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王宇说,“可他不知道,我大三时就偷着在家种树了。”

  当时还上大三的王宇,瞒着父亲,在亲戚手中承包了50亩地……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500亩。

  村里的会计刘洋说:“这孩子包了200亩地时,他父亲才知道,那时想管也管不了了。”

  大学毕业的王宇,对父亲的做法不以为然,他大刀阔斧地对技术、人力进行了改革,引入新技术,提高苗圃的经济效益。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很自豪:“我引进的培育土壤不长杂草,大棚也实现了自动喷水,我的工人每人都拿着一个遥控器。”

  与老一辈不同,王宇更注重网络营销。通过网上订单,他把自己的苗木卖到了新疆阿克苏。

  干一行钻一行,王宇更曾远赴河南“偷师”。“河南有家苗圃的扦插技术非常厉害,不过人家不允许我进去。”不甘心白跑一趟的王宇每天早上4点起床,在苗圃外看人家如何扦插,“几天后,我终于看明白了,那心情老高兴了!”

  如今,王宇自己成立了公司,经营着500亩的苗圃,手下有10名固定工人、20余名临时工,“算上工资和奖励,每个固定工人的年收入差不多有3万元。”

  小村庄今天的富足――

  村民骄傲:100多辆私家车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王金学父子”,靠山屯村在一天天变得更好。村民许文国告诉记者,这里95%的村民都能和苗木扯上关系。

  如今的靠山屯村,俨然一个小市镇:汽车租赁商店、KTV、酒吧等商家一应俱全,大街上私家车随处可见。只有616户人家的靠山屯村,私家车已经超过了100台。

  许文国说:“也许在这里,你随便走几步,就可以看见一个百万富翁;随便聊聊天,就可能发现某人的身家已经过千万了。”

  因为苗圃需要大量工人,周围村镇不少人都来靠山屯村打工。许文国说:“你看路边的小车,都是邻村人的,他们开着车来这打工。”

  除了富足,靠山屯村的好风气也令人感叹。

  村民李大江的家是一座两层小楼,屋里装修精致,家电一应俱全,但家中没人。李大江出门了,他的妻子王玉荣出外补牙,都不在家。

  家里无人咋能不锁门?对此,王玉荣笑着说:“不用锁,没事!”

  靠山镇党委副书记兼靠山屯村村支书徐安临说:“可以说,我们这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水平。”

  村里扶持:建苗木花卉基地,办培训班

  为啥靠山屯村能成功?

  王金学给出的答案有两条:一是靠山土地肥沃、水质良好;二是靠山人脑子灵活、吃苦耐劳。

  “酒香也要勤吆喝,”靠山镇党委副书记王绍鹏说,“因为曾经走过的弯路,让靠山人损失惨重。”

  2004年,一直红红火火的靠山苗木突然没了销路。“那些年啊,老百姓地里的树啊、灌木啊,白送给人家都不要,”王金学回忆说,“只能砍了烧火,不少人家重新种上了苞米、土豆,都赔了不少钱。”

  痛定思痛,靠山人总结出问题的症结:品种不丰富,销售途径单一,技术不先进。

  “这个时候,就是村里、镇里对农民进行引导的时候了。”徐安临说,村里建立1000亩苗木花卉基地,开办苗木经纪人培训班,通过多重媒体渠道宣传苗木,还请来网页设计师,让大家在网上拓宽销售渠道。

  如今,靠山苗木打出了名号,被国家评为全国首批苗木花卉之乡,成了东北苗木花卉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不过,现在的靠山,已经走在了最光明的路上。”徐安临说。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1-09-09/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