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15万买牛粪只为600亩基地无公害

网友投稿  2012-06-28  互联网

  今年春天,不少衡水市民通过口耳相传,发现了一个好去处: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旁金绿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长满了嫩绿的野菜。最重要的是,据说这个基地的地里从来不施化肥,按照当下最流行的《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提法,这些充满儿时味道的野菜,完全属于“自然的馈赠”。

  衡水市民刘先生就是采野菜队伍中的一员。4、5月份的时候,每到周末,他就带着家人,拎上一个麻布口袋,骑着摩托车奔种植基地而来。如今在城市里,能够找到这样一块长满“绿色、天然、健康”野菜的土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近这两天看到苹果套着药袋长大的报道,感觉非常气愤,现在还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安全的?”跟记者谈起自己为什么如此钟情于野菜,刘先生摆了摆手,“不是咱们矫情,也不是要忆苦思甜,回忆小时候的味道什么的。我就是觉得在每天吃进那么多不健康的东西同时,能够给自己一点安慰,这么点野菜能解决什么根本性问题?”

  和刘先生一样,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群,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关注,挖野菜、租菜地等开始受市民追捧,但在市场主导下的现代农业生产和流通中,这种田园诗般的努力无法改变几近工业化的农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带来的副作用。当化肥和添加剂变得比土地本身还重要时,食物的自然属性竟然已经成为奢求。

  这也是市民争相挖野菜,和无公害农产品登场的根源。

  衡水湖畔的“金小米”

  话又说回来,华北平原4、5月份正是小麦成熟期,为什么金绿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地还撂荒长满了野菜?

  “土地也是有生命力的,它不可能无节制的满足我们无限增长的口腹和消费需求。不断的用化肥、农药,土地的‘地力’就没了,不可能种出真正的无公害作物。”这块盛产野菜的土地主人、衡水湖自然保护区金绿谷谷物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杨冰说,“按理说衡水的自然环境允许我们的土地种植一茬小麦,但是我们故意撂荒了。每年只种植一茬秋谷,生产期在6月底至9月底,3个月的时间,一年中的其他时候,我们都在培养地力。”

  杨冰手上的衡水金绿谷食品商贸有限公司,运营着金绿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近2000亩土地和研发、生产和销售多个终端,目前以种植秋谷为主,生产金小米、五谷杂粮、石磨面粉、食疗养生等多个系列产品,主打无公害农产品牌。

  杨冰介绍说,他们的合作社种植的农作物均测土施肥、不施化学肥料、不喷化学农药、无化学污染,成品不含任何色素和食品添加剂。

  “我们生产的无公害小米,基本上要卖到10元一斤。而市场上的普通小米收购价格在2.5元一斤左右。”杨冰说,“这是名副其实的金小米,不仅色泽金黄,更是因为其全程无公害的生产环节,保证了小米的营养、绿色和健康。”

  □账本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杨冰的专卖店里采访时,正赶上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前来买米。“六七十元一小袋的小米,您不觉得贵吗?”记者问,“10斤小米我可以吃上一两个月,比买普通米多花了四五十元钱,少抽几盒烟就回来了。关键是口感好,吃着放心。”老人告诉记者,“不像你们年轻人不注意这些,上了年岁的人,现在也开始看重健康养生了。”

  “这两年运作这个无公害农产品项目,我对此也比较有感触。”杨冰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市场上无公害产品价格比较高,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一直有个价格的门槛。“最近两年我们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单位和团体,产品也主要以礼品的形式为主,个人购买的比例非常小。”

  但是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如今自己主动买无公害小米的市民越来越多。杨冰介绍说,今年他们以小米为主的杂粮等农产品销售越来越好,单位作为礼品团购的比例大概占到三分之二,市民个人购买的比例上升到了三分之一。而且从需求上看,“单纯的礼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准备加大对特产店、超市的供应力度,开发简装产品,以便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要。”

  “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帐,金钱和健康哪个更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都看清了,所以我预计将来无公害产品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无公害产品也会越来越普及。”杨冰说。

  □成本

  15万买牛粪只为无公害

  “去年我们的600亩基地,仅买牛粪就花了15万元,比化肥贵了好几倍,这还不算雇人堆肥施肥的人工费用。”什么是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按照杨冰的介绍,一定要确保在生产过程绝对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色素等化学物质和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方式生产。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体系衡水试验站站长李明哲是杨冰的“特聘专家”,负责对杨冰的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

  “衡水所处的黑龙港地区,属于缺水、低产盐碱地,相比之下谷子的抗旱、耐饥性比较好,因此适合种植谷子。”李明哲介绍说,当前本地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鉴于土地生产条件差,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非常大,因此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过程中,肥料成了较大的投入。“种一亩谷子,需要投下去3方的牛粪,加上运费和人工费,这个成本远超化肥。”

  如此折算的话,杨冰的合作社一亩地每年的成本包括租金、种子、肥料和人工,总计超过2000元。而按照亩产500斤谷子,加工出产300斤小米来计算,每斤小米买到10元钱,除去加工、包装和销售费用,差不多只能保证收益持平。

  做无公害农产品得“耐得住寂寞”

  “这样的投入产出已经很不错了,我看的是未来的发展。而且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农产品行业永远都是微利的。”杨冰说。

  杨冰此前做乳制品生意,和当时每年动辄数百万的销售利润比起来,做无公害农产品简直是“费力不讨好”,但恰恰是这一工作经历,让他对食品安全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2010年刚开始做的时候,投入了380多万,今年还准备投入200多万添置加工设备。如果没有以前做销售的强项,这两年可能连微利的水平都达不到。”说起涉足无公害农产品的投入和回报,杨冰很严肃的说了一句话,“做这个行业,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按照他的解释,耐得住寂寞有两层意思,首先无公害农产品这个行业不会是一个利润丰厚、风光无限的行业。其次,行业的投入和回报周期比较长,需要有持续投入的决心和信心。

  “近几年来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意识到无公害农产品这一块有市场,纷纷投身进来。”杨冰介绍说,但是很多蜂拥而至的人和资本,发现与房地产什么的行业比起来,好几年也看不到回报,便纷纷抽身退出了。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市面上不断涌现出所谓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但没多长时间就销声匿迹了的原因。

  无公害产品差在信任度

  “无公害农产品如今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公众的信任度问题。”杨冰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对无公害农产品有认证体系,但是普通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往往还是以自己的实际体会为主,“比如有人吃过我们的小米,觉得确实不错,才会相信我们是真正的无公害产品。”

  如今杨冰运营的金绿谷产品品牌,已经获得了四分之一的外埠市场,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和昆明的客商,不惜多掏不菲的运费。下一步杨冰正准备在上海等地运作直营店、代理商等多种形式,将产品推向南方市场。

  而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他的无公害小米,杨冰使用了一个最慢最费力的方法――带人到地里现场参观。这两年,杨冰每年都要带上百人到种植基地去现场参观,看施肥、看田间管理,“我就是要用这种最笨的方法,让消费者亲身了解我们的生产过程,让他们确认我们无公害的生产方式。”

  按照杨冰的设计,未来他还要在种植基地的四周都安上摄像头,让消费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查看基地的生产情况,真正做到过程“全透明”。

  市场与良心孰轻孰重

  “未来我的种植规模扩大了,可以引进规划化种植和管理的设备和技术,种植成本可能会大大降低。”杨冰介绍说,但是在成本和产品品质方面,始终要有一个平衡的底线,“既然选择做这个行业,首先要对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负责,其次还要对我的品牌负责。”

  事实上,记者走访石家庄市农产品市场发现,市场上充斥的无公害农产品不胜枚举,但是否真正符合无公害生产的标准,作为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

  记者从农业部门了解到,目前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统称为“三品一标”,获得相关部门认证的农产品,才能够允许使用相关标志。

  来自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认定无公害产地6.7万多个,面积近8.7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近7万个,产品总量3.7亿吨。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622家,产品总数近1.7万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1300多家,产品超过6000个。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835个。“三品一标”产品总量已占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40%以上,覆盖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个品种。2011年无公害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9.5%;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99.4%;有机食品抽检合格率99.2%。农产品地理标志连续多年重点监测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

  链接

  【名词解释: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普通加工食品相关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经政府相关部门认证合格、并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优质、营养食品,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可,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原则,生产过程绝对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色素等化学物质和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方式生产、销售过程受专业认证机构全程监控,通过独立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证书,销售总量受控制的一类真正纯天然、高品味、高质量的食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手记:无公害农产品的蹿红悖论

  食品健康无毒应该是其自然属性,但如今当“农村成了劣质工业品的倾销地,城市成了有毒农产品的大卖场”时,这一自然属性却成了一种奢望。人们寻求回归田园诗般的农业生产小部分为玩票,大部分则实属无奈。这是悖论之一。

  在市场规律的主导下,农民希望投入更少的成本,收获更多的产出,因此无节制的向土地索取生产力、使用化肥、生产剂等提高产量和售价似乎是正当之举。而相比之下,迅速蹿红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则要求必须找到这些辅助生产方式的替代品,找到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成本投入明显要高于传统生产方式,这是悖论之二。

  悖论是不是意味着无解?

  面对如此纠结的现实,有人怀念田园牧歌般的农耕文明,有人热衷于对政府失位,资本逐利的道德批判。但与其如此,还不如在反思这个接近工业化的食物生产链条同时,加强对现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交易过程的监管,并且逐渐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找到一个利益与健康的平衡点。

  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在,我们已经开始在努力。各级农业部门对包括三品一标在内的农产品公共品牌的打造日渐重视,5月下旬,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分别在邢台市、保定市举办了两期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就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发展背景、政策法规、认证制度、内检员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综合培训。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6-28/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