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官坝村,今年56岁的朱利珍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名人,她现在成了村里许多妇女的老师。咸丰县官坝村绣品厂经理 田军辉:“这是我们这个村里面做鞋子手艺最好的一个师傅。”朱利珍现在是村里一家绣品厂的技术顾问,今天她来是检查这几天绣花鞋的质量,这种鞋在咸丰被叫做千层底布鞋。在像咸丰这样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绣花鞋对于人们来说,除了生活的需要外,更是一种寓意深刻的爱情信物。
咸丰县官坝村村民 陆玉春:“ 给心上人,你说呢?”
记者:“为什么给心上人?”
陆玉春:“因为我爱他 。”
千针线万针情,对那些曾经经历过的爱情,这些在绣品厂里的妇女们总会勾起美好的记忆。然而就是这种曾经带给她们甜蜜爱情和对生活无限憧憬的布鞋,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慢慢成为了她们的一种回忆和年轻人眼中遥远的故事。
咸丰县官坝村村民 胡鹏群:“像我们四五十岁的都有20多年没有做了。”
咸丰县官坝村村民 徐秀平:“我们长大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读书之后做鞋子的人就少了,不会做。”
做布鞋不仅麻烦而且样式很土气,在咸丰,一些年轻的女孩再也不原意做布鞋了,这让像朱利珍这样的老人们有了些失落。
咸丰县官坝村村民 朱利珍:“那再不做就会失传了,她心里面不舒服,她本来就会做
原来那些女孩都不学做鞋子,原来一些女孩叫她做,她们说不要把我的说锥乱了,做鞋子要用顶针,一不注意就会把手扎破。”
就在山里面的绣花布鞋慢慢成为一种记忆的时候,山外的人却对布鞋有了些情有独钟。2004年,咸丰县有人看到了布鞋新的商机。
咸丰县高乐山镇党委书记 朱鹏程:“我们的前两任县委书记,在北京读党校的时候,在王府井买了两双布鞋。高达380元钱。”
我们采访的时候,当时在北京买布鞋的领导正在外地出差,我们电话采访了他。
恩施自治州副州长咸丰县原县委书记 何诗标:“当时我们是去了解茶叶和绞股蓝的市场,走到一个商店,是卖布鞋的。380元钱一双。我一看那鞋不是手工做的,在我们山区都是手工做的。和他的相比应该更受欢迎。”
布鞋曾经是山里面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可现在却难寻踪迹了。可在山外布鞋不仅畅销,而且价格不菲。2004年10月,陈梅生在县里和镇上领导的建议下尝试着生产绣花布鞋。
陈梅生2002年就在咸丰开办了一家生产绣花鞋垫的工厂,在鞋垫上面绣花也是当地人的一种传统。绣花鞋垫在市场上销售一度看好,这也刺激了咸丰绣花鞋垫的兴盛。
咸丰县某绣品厂经理 陈梅生:“从一家到两家,现在已经发展到30多家,几乎年轻的,从二十几岁,十七八岁到我们这种年龄,四十岁左右的人都会做。”
在鞋垫上面绣花并不是件难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做起绣花鞋垫,鞋垫的价格也从最开始的100多元钱降到了六七十元钱。面对竞争,陈梅生也一直在寻找新的项目,听到建议,陈梅生决定将产品转型。从鞋垫到布鞋,产品是转型了,可是销路并不看好。2005年3月,陈梅生有了新的想法。
看到市面上的拖鞋质量不一,陈梅生决定用做布鞋的办法做绣花拖鞋。陈梅生和她的姐姐用了5天时间,终于做出了第一批绣花拖鞋,这一批产品只有两双。
陈梅生:“男式的做的龙,女式的绣的凤。后来有一次机会,在官坝,是一个全省的会议,当时我们的两双鞋子有几个人都争着要买。后来我们高乐山镇的朱书记他就买了送给他的老师了。”
第一批产品就这样卖出去了,看到人们对绣花拖鞋的喜爱,陈梅生决定将主打产品就放在这些绣花的拖鞋上。
陈梅生不知道,在官坝村卖绣花拖鞋的时候,她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当时田军辉也在官坝村生产绣花鞋垫。看到两双绣花拖鞋就卖出 360元的价格,她不由动了心。自己不会做,田军辉就找来了朱利珍。
朱利珍:“刚开始感觉到一双鞋子要几天才能做完,卖的时候卖几十块钱,百把元钱一双,有人嫌他贵,农村好多人都不相信。”
田军辉:“觉得几十元钱百把元钱没有人来买,她的思想观念不像我们年轻人,我对这个东西思考得比较久,我觉得它是一个产业,可以发展。”
做绣花拖鞋,从制作棕壳、布壳,到做鞋底、绣鞋面,要经过20多道工序。需要七八天时间,而且所有的工序都是手工完成。
咸丰县县长 张宇:“一双小小的绣花拖鞋,应该说它承载了我们的土家文化。它不土,它还有它洋气的一面,这个洋气的一面实际上她就注入了现代的元素。也就是说这个绣花拖鞋,它不光是我们农村的老百姓喜欢它,在城市里面一样能登大雅之堂。”
全手工制作出来的绣花拖鞋,精致美丽,穿着舒适。是一件日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一投入市场绣花拖鞋就成为了拖鞋市场的亮点,有的客人还找到鞋厂来购买绣花拖鞋。
顾客:“多少钱一双?”
田军辉:“180元钱一双。”
顾客:“180,你这个定价是怎么来的?是怎么定价的?”
田军辉:“做一双要7个工时,这个鞋底要一天时间打,绣花要三天。还要做棕壳布壳,全部做完要7天时间。”
顾客 王立勇:“一个是比较舒适,第二个是一种工艺的欣赏,是一种享受。”
这位客人一下子买走了5双绣花拖鞋,但更多的人尽管对这些鞋子爱不释手,可每双180元的价格还是让他们望而却步。降价自己没有利润,不降价顾客又嫌贵,刚刚走向市场的绣花拖鞋面对着巨大考验。
就在进退两难的时候,田军辉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绣花拖鞋的一些基础性工序交给农户来完成。其中最费时间但工艺最简单的就是纳鞋底。张学林和易华斌就是其中的加工户。
村民 易华斌:“现在有点空余时间就纳鞋底,绣花。”
村民 张学林:“你把鞋垫子拿去,你做完了老板给你钱。你光在家里玩,不打鞋底的话还不是没有钱。”
现在田军辉已经有了300多名这样的加工户,每双鞋底她们可以挣到10元钱左右,最重要的是田军辉现在需要的鞋底供应充足,缩短了制作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田军辉的办法让陈梅生豁然开朗。她也在周围的农户中找到了加工户。今天,在陈梅生的加工厂里面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领头的是一位76岁的老大娘。
村民 唐树珍:“这都是我的姑娘、媳妇。她们叫我来看看。”
记者:“以后是不是就有老大娘牵头做鞋底呀?”
唐树珍:“是的。”
制作绣花拖鞋需要20多道工序,其中像打棕片,纳鞋底等都可以让农民在家里完成。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绣花拖鞋的产业中来,咸丰县利用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机会,培训了更多的农村妇女。
咸丰县高乐山镇书记 朱鹏程:“按照每年10万双来计算,产值是1500万,用于工资是800到1000万元钱。像我们从事这个产业的人有 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