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疆沙湾县:张海华靠养鸡铺就致富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17-05-02  互联网

 

  说起沙湾县金沟河镇泉水沟村的张海华,村里的很多人都会叫他“鸡妈妈”,因为会养鸡,又有防治禽病的本事,村里养过鸡的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因此他才有了“鸡妈妈”这个爱称。而今年45岁的张海华和鸡打交道已经25年,这25年的时间里,养鸡让他高兴过也失望过,成功过也沮丧过,但最终他靠养鸡铺就了致富路,品尝到了幸福滋味。

  从大盘鸡里觅商机

  上世纪90年代,沙湾的大盘鸡已经悄悄兴起,虽没有如今的名气,但是当时很多人下馆子请客基本都会点大盘鸡,一来显得大气,二来也很实惠。那时候,路过沙湾的客人总有些人会到饭馆里点大盘鸡。

  张海华所在的乡镇离原312国道(现在的省道S115线)不远,国道上车来车往,一时间,金沟河镇的饭馆生意也红火了起来,被客人喜爱的大盘鸡也就成了很多饭馆的招牌菜。

  张海华说:“当时,我还在家里种地,到了秋天要去镇上交粮食,排队的时候,村里的人就凑到一起,要个大盘鸡美美吃一顿。后来和老板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平均每天能卖出近50份大盘鸡,我心里就有了养鸡的打算。”

  农村的院子很大,张海华就在自家院子里搞起了养殖。虽说之前家里也养过鸡,可也就百八十只的规模,除了自家食用,也可以当作一种副业贴补家用。当养鸡的规模达到1000只时,张海华开始有些吃不消了。

  张海华说:“那时候,大规模养鸡的人不多,我听说过有人在养鸡上挣了钱,也有人在养鸡上栽了跟头,主要都是在禽病防治上吃了亏。那会儿禽病防治的技术人员不多,专家更少,全靠自己去摸索学习,积累经验。”

  起初,张海华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心里想的是怎么养好鸡。那段时间里,鸡若生病了,自己感觉也病了。有时候看着自己养的鸡,心里便暗暗祈祷千万不要生病。

  张海华说:“养一批,鸡如果顺利能挣2000元钱,养不好赔的就不止2000元了,所以那段时间我是时时刻刻都紧绷着一根弦,遇到懂行的人就问,碰到养鸡方面的书就会仔细去看,总担心干不好拖累家人。”

  随着养鸡经验的积累和吃苦好学的努力,那时候的张海华不但掌握了一些禽病防治的方法,也很好地掌握了鸡的习性,并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养鸡秘诀。鸡养得好,规模大,他很快就成了附近村队里有名的养鸡专业户。

  养鸡路上一波三折

  那段时间,不少人靠养鸡富了起来,很多人也纷纷加入到养鸡的队伍中来,而鸡市场的供大于求也对张海华的养鸡业带来了冲击。迫不得已,张海华只能缩小养鸡规模。

  张海华说:“那会儿,我们养的主要是以前家里的蛋鸡和三黄鸡,在疆内还有些销路,要是往疆外销,成本很大,风险也大,外面的人也不愿意来购买,养的鸡销不出去,我是干着急没办法。”

  1996年,养鸡不景气,张海华一度心灰意冷,养鸡的热情也日渐消退。而这时候,地区种羊场的一位朋友慕名找到了张海华,希望张海华到他的养鸡场里去帮忙照料一下,管吃管住,一个月给1000元钱的工资,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份不错的收入。

  张海华说:“那个朋友也是听说我养鸡养得不错才找到了我,当时他很真诚,也很着急,我就答应了。我过去待了一段时间就找到了主要原因,一个是在禽病防治上做得不够,另一个就是对鸡粪处理不当,从而引起了交叉感染。”

  在塔城待了两年,朋友的养鸡场渐渐步入正轨。因为家人的多次召唤,1998年,张海华又回到了沙湾。之后,他到石河子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禽病防治专业学习,学成后到金沟河镇兽医站工作。

  张海华说:“我在金沟河镇兽医站工作那会儿,每年都有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进来,当时我就想,要是我养鸡那会儿有他们的话,我能少操多少心,能少受多少累。不管做什么,有技术上的支持,我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2002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张海华到昌吉的一家鸡雏培育企业上班,他主要负责禽病防治和业务工作。因为工作认真,思路活,他的业务一路上升,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可就在这个顺风顺水的阶段,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差点要了他的命,也因此阻断了他在公司发展的路。

  张海华说:“真不愿意回想起那段经历,很多朋友说当时能活下来就是个奇迹,所以我要好好地活,好好地干,不辜负我上半辈子的经历。”

  重操旧业做“鸡”文章

  在家养伤期间,张海华并没有放下手中的专业,通过书籍、电视、网络了解养鸡市场行情,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充实自己。而这时候,沙湾大盘鸡已经成为沙湾的一张名片,新的市场,新的机遇也为张海华重回养鸡业奠定了基础。

  2010年,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在镇政府的扶持下,张海华成了金沟河镇双盈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这一次,他又和鸡较上了劲。

  张海华说:“我现在也40多岁了,要干其他的事都得重头学,重交学费,技通百家不如业精一门,要说我这辈子最拿手的还是养鸡,还是把鸡养好比什么都踏实。”

  那段时间,沙湾的各类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可张海华的养殖合作社建得并不容易。他的养殖场位置比较偏,刚开始时没水没电,施工都难,他就自己想办法解决水电问题,建起了养鸡场房。刚开始运行缺资金,他就找亲戚,求朋友,协调来了资金。运营管理缺人手,他又找老搭档聘新人,终于让养鸡场步入正轨。

  张海华说:“干什么事,开头总是很难,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挺住,只要认准了,坚持住了,就能过了那道坎,就会得到回报。”

  经过张海华的精心打理,合作社也有了5万只鸡的蓄养能力,并且引进了一套全自动化管理设备,一些餐饮企业也与他有了生意上的往来。

  张海华说:“现在,我们合作社的销路已经打开,我们养鸡场已经是沙湾‘宝味源’牌大盘鸡的主原料基地。当然,我们也会把握好发展沙湾县大盘鸡文化这个机遇,把货真价实的大盘鸡原料供应给我们的客户。”

  对于今后的发展,张海华说:“我们搞养殖一定要抓住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更新品种,抓好原料供应,发展特禽养殖。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绿色、有机、健康是餐饮业的主旋律,大盘鸡以土鸡为主原料更受大众喜欢,我觉得养殖土鸡是今后养鸡业的趋势。”

  好人缘赢得众人帮

  从刚开始的庭院式养鸡到后来的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张海华平时积累下来的好人缘可以说在养鸡的路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张海华说:“以前,自己有些禽病防治的能力,村里养鸡的人遇到难题来找我,我基本都会去帮忙,每次都是尽心尽力。”

  每年冬天,给几万只鸡做疫苗需要大量的人手,张海华就会回到村里找人帮忙,每次都能来20多个人帮着把疫苗做完。

  张海华说:“来帮忙的都是村里的亲戚和好朋友,每次干完活,我都想给他们付点工钱,可他们都嚷嚷着请客吃饭,岔开钱的事,我心里知道是他们在帮我,所以只要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都会竭尽全力。”

  如今,张海华的养鸡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平时养鸡场的管理都交给了相识十多年的于秀河和李雪莲两口子,也曾有人出更高的工资请两口子去帮忙,他们都婉言谢绝了。

  张海华说:“成立合作社之前,我在其他乡镇也搞过养殖,我一直和他们两口子做搭档,都相处十多年了,彼此之间都了解各自脾气,配合得也很默契,养鸡场交给他们管,我很放心。”

  要想把鸡养好,操心是少不了的,于秀河住在养鸡场,每天凌晨2点和5点,他都要起来巡夜,每每到了这个时候,他都会按照和张海华的约定彼此通电话,相互提醒。

  于秀河说:“我们一家人都在这里,工资待遇也不错,两家人就像亲人一样相互照顾,在这里干活,很踏实。”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7-05-02/3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