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疆福海县尚仁养殖专业合作:致富路上一个不能少

零零社区网友  2014-07-13  互联网

 

  一个当初由几户农民自发组建的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辐射带动了乡里及周边乡镇的上百户近千人农牧民脱贫致富。合作社里有汉族、东乡、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大家互帮互助,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共同“抱团”创市场,在致富路上共同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之歌。这个合作社就是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团结结出致富果

  在众多合作社发展停滞不前,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却从会员从6户到96户,入股资金从200多万元到现在的1300多万元,养殖牛羊从从几十头到如今上千头,利润一年比一年攀升,合作社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规模如此之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今天的成绩?“是我们大家团结一心,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凝成一股绳,才会有合作社的今天。”合作社理事长田仕仁一句话道出了心声。

  福海县地处新疆北部,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县,阿勒泰大尾羊的故乡,水草丰美,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由于传统畜牧业占的比重很大,多数农牧民一直沿袭着“四季放牧,一季出栏”的模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差,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很多头脑活的农牧民就开始尝试发展牛羊育肥,走四季出栏的道路,但大多是单打独斗,规模效应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都难以显现。

  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仕仁出生在解特阿热勒乡桑孜拜阔克铁热克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他可是村里的养殖好手,从1994年开始,他就开始尝试着育肥,从几头牛,几只羊干起,后来规模渐渐做大,逐渐掌握了牛羊育肥技术。其后几年里,他就和堂哥田仕俊一边育肥牛羊,一边从内地运来西门塔尔、夏洛莱等良种牛进行贩卖,养殖业越做越大,完成了最初的资金积累。

  富裕后田仕仁并没有忘记和他生活在一起的父老乡亲,想带动更多的人和他一起致富,2011年5月,他和堂哥田仕俊等6户村民一致商量,筹集资金280万元决定成立了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让大家打消顾虑,田仕仁承诺养殖小区的水、电、运输等费用三年费用全部由他承担,仅此一项就每年节约开支20多万元。

  今年59岁的老党员赵克兰是最早6户成立合作社当中唯一的汉族,年青的时候常常在外打工,家里种了些地,但收入并不是很高。当初田仕仁找他加入到合作社,是想通过赵克兰的党员身份,去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合作社一起增收致富,赵克兰听说后非常高兴,当即就答应入股5万元。2011年赵克兰把自己的耕地种植秸秆作物,销售到合作社,把自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到合作社里做工,当年的收入就有4万多元,这让赵克兰喜不自禁。尝到甜头的赵克兰就在村里四处宣传,鼓励大家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按民办、民管、民益的原则,制定完善的各项制度,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和睦相处,互通有无,从来没有因为任何事情发生过争吵。作为全县合作社管理较为规范的一家。在规范化管理的运作下,合作社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饲料、统一销售渠道,规范管理,每月及时公开生产成本,牛羊出栏后,及时核算利润。接受老百姓的监督,给社员一个明白,合作社的规模也越做越大,2012年就吸纳16户农民入社,入股资金685万元,2012年出栏1100头只,纯收入150万元。2013年仅半年就出栏牛635头,除去所有的费用,净利润71万元,2014年3月12日,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召开了2013年分红大会,合作社年终向社员一次返利、分红共达71万元,社员最高分红达44.8万元,让合作社社员切实得到了实惠。

  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的消息在乡里传开以后,吸引了乡里其他村民的浓厚兴趣,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目前拥有会员54户,加上42户种植户,会员达到96户,入股资金超过上千万元。

  团结和谐一家亲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是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墙上写的一句话,的的确确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乡里的其他村及周边乡镇农牧民共同致富。

  桑孜拜阔克铁热克村是一个汉族、回族、哈萨克族混居的村,邻近的哈拉比亚村是一个牧业村,居住的全是哈萨克族。哈利就是这个村子的村民,前些年,哈利就靠种植点饲草,喂养几头牲畜,勉勉强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2011年由于合作社养殖牛羊需要大量的饲草料,于是田仕仁就找到了哈利,让他种植一些青贮玉米,合作社每亩以900元价格收购,于是当年他就种植了15亩的青贮,仅青贮一项他就收入一万多元。冬闲了他找到田仕仁,到合作社去帮着喂牛,一个月3000元的工资,一冬天又挣了一万多元。看着合作社其他社员入股都挣钱了,他也拿出了3万元加入了合作社。现在哈利一边给合作社喂牛,一边种植青贮,加上年底入股分红,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真是多亏了合作社的扶持和帮助,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哈利说。

  谈起现在的好日子,来自伊犁的维吾尔族艾力江夫妻俩逢人便会翘起大拇指说“没有合作社的各族兄弟姐妹们的帮助,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2011年,艾力江从伊犁过来,想到亲戚这里来打工,可是亲戚家里的人手够了,不需要干活的人了。恰巧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招工,需要喂养牛羊的工人,于是艾力江就来到了合作社。到了合作社,大伙都没把他当外人,都当成自己人看待,每月还有3000元的收入。看着大家这么好,艾力江索性把老婆和孩子都接了过来。两口子在合作社打工,孩子在乡里上学,这一干就是四年,田仕仁还和艾力江结成互助对子,资助他的孩子上学。两口子省吃俭用,除了给父母寄点钱,家里的开支,攒了3万多元,于是他们把这些钱也投入合作社入了股,还想让合作社的人,把户口迁过来,打算在这里长期待下去。

  梁来福是来自北屯的一名社员,老家是河南的,他毅然放弃以前搞土建工程的老本行,加入到了该合作社。梁来福说“我跟尚仁合作社的理事长是多年的朋友,在他的熏陶下,我决定转产干畜牧业的发展,我觉得合作社大家团结一心的氛围特别好,再说牛羊肉的市场需求一切都很好,前景也很好。”

  赫勒社区的金学东,前两年从事种植行业的他,由于种植风险和市场行情影响,连续几年种地都出现了亏损,正当自己发愁的时候,看到社区有些人加入合作社搞养殖挣了钱,他就毅然放弃了种植,跟着合作社搞起了养殖。

  虽然大家是不同的民族,来自不同的地方,加入合作社以后,大家的心都往一处想,就像亲兄弟一样团结,共同发展奔富路。

  团结同耕致富田

  懂养殖的抓养殖,懂种植的抓种植,致富路上分工不分家。

  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6名社员,有54户养殖户,还有42户种植户,负责种植青贮和苜蓿、小麦,供应养殖牛羊的需要。

  顾世刚是桑孜拜阔克铁热克村村党支部书记,在村里,种植技术是一把好手,前些年来,就带着大伙种植打瓜、食葵等经济作物,带富了一批人。眼看种植经济作物,市场不景气,村里人大部分人都搞起了养殖业。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养殖业发展需要种植业的支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顾世刚责无旁贷。和合作社的社员一商量,合作社的饲草料种植全部交由顾世刚管理。从动员种植,春耕播种、田间管理,后期收货,青贮入窖,饲草捆扎,顾世刚都会亲自示范,指挥大家做好每一步。对于民族村的种植户,他又会又把手教,浇水、施肥,都会到地头指导。除了本村种植青贮,哈拉比亚村的加尔恒、阿勒玛巴克村的陈首胜等其他村的人也纷纷加入,42户种植青贮、苜蓿926亩,保证了饲草料的供应。也解决了42户农民的种植难题。

  合作社的成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抛弃过去那种散养、粗放的传统养殖方式,转变养殖观念,壮大养殖规模;通过合作社开辟了一条互助合作、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同致富的新路子。今年51岁的赵尚宏算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一名社员。以往赵尚宏就是自己搞育肥,夏天种地,冬天闲了搞育肥。多年的育肥经验,让赵尚宏看到了个人的单打独斗,没有规模效应,不受大客户的青睐,加之饲草料的价格持续上升,一家一户的育肥很难挣上钱,于是他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念想,他和田仕仁等人一拍即合。“我有多年的育肥牛羊的经验,现在合作社的进牛、出牛,进料全部我负责,比以往清闲了,但是挣得钱到比以往更多了。”赵尚宏说。

  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成立至现在,县农经局积极引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章程和规章制度,指导规范运行,使合作社成为组织机构健全、财务管理规范。通过种、养殖业规模化生产,实现合作效益和盈余分配,引导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了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

  尚仁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农牧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已成为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带动一方农牧民、兴起一个产业、维护一个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4月又一次性引进152头西门塔尔生产母牛。谈及下步发展,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世仁表示将对养殖区进行提档升级,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提高了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了畜牧养殖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步伐,为畜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尚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盘活了经济,走出了路子,鼓起了腰包,促进了团结,用合作社社员的话说,看到了实惠谁能不干。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7-13/3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