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侯太年,是八师一四八团十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2012年,他辛勤劳作,依靠养殖特色乌鸡和种植棉花,总收入达到了20万元,奔上了致富路。
2003年,侯太年来到新疆。刚来的两年,他一直和媳妇靠打工赚钱。
2005年,他在一四八团当上职工,承包了70多亩棉花。虽然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但由于家里人口多,所以一年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怎样增收致富?他一直在苦苦思考。
2008年6月的一天,他正在地里劳动,妻子兴冲冲地从家赶到地里对他说:“老侯,现在很多人养鸡都挣上钱了,咱 们也买些鸡喂吧。”“喂鸡好是好,可咱们没有鸡舍,怎么养?”他反问道.
妻子说:“咱们把房后空地利用上,拆一些旧房子上的红砖、土块,垒个鸡舍不就行了。”听完妻子的话,侯太年一拍脑袋说:“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说干就干,下午他早早收工回到家,开始拆旧房子的砖和土块。第二天,他和妻子用了一上午时间垒好了鸡舍。一个星期以后,侯太年买回了1000只肉鸡苗,开始了他的养鸡之路。
由于刚开始喂鸡,没有养鸡经验,鸡得了病也不懂,鸡苗死了一些。侯太年并未放弃,他到新华书店购买了喂养肉鸡的相关书籍,照着书本上的要求,夫妻俩每天都要到鸡舍去观察肉鸡的生活习性,发现问题就赶紧给兽医站的技术人员打电话及时诊断、治疗。慢慢地,他学会了很多给鸡治病、防病的知识。
鸡快要出栏了,为了卖个好价钱,他经常到团部农贸市场了解市场行情。由于饲养精心,熟悉市场行情,头一批肉鸡出栏,每只鸡净赚8元钱,乐得夫妇俩合不拢嘴。中秋节前后,他们养的第二批1000只肉鸡上市,又盈利8000多元。
在养殖、销售过程中,老侯总结出一些养鸡的门道:一是养肉鸡饲料成本很关键。如果鸡价上不去,饲料价格高,很可能就赚不到钱;二是养肉鸡过了60 天的饲养期,不出栏就赔钱。销售自己做不了主,买家说什么价都得卖,很被动;三是肉鸡生长全靠混合饲料,很多人不喜欢吃,开始选择购买土鸡,肉鸡市场会萎缩。有了这样的总结,他决定改变养殖品种,探索特色养殖之路。
2011年,侯太年看好乌鸡饲养,他饲养的乌鸡喂的是自家院子里种的苜蓿和地边种的玉米。鸡到了出栏时,他又到新湖农场、一四九团张贴销售广告。因为他喂养的乌鸡肉质比较鲜嫩,所以前来买鸡的客户比较多。到年底一算账,每只乌鸡成本40元,售价约100元,1000只乌鸡净赚6万元。到了2012年,老侯家种植+养殖的收入达到了20万元,成为13连有名的富裕户。
初尝特色养殖甜头的侯太年,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特色养殖规模小,只养了1000只,让很多客户空手而归;挖掘乌鸡副产品的潜力不够,乌鸡产的蛋都被自家人吃了,没成为商品;没有系统研究绿色环保养殖技术,乌鸡饲养还属于试验阶段。
前不久,侯太年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今后的养殖打算:一是抓大,至少养千只以上的土乌鸡,形成规模养殖;二是抓早,争取在明年4月中旬购进鸡苗;三是抓深加工,把自己的产品做成“太年乌鸡”“太年乌鸡蛋”品牌;四是抓带,多动员几户职工共同饲养,形成地方特色,扩大养殖规模;五是抓精,真正把乌鸡饲养技术学会学精,生产绿色环保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