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甘肃西和县:“嫁”成大产业 “接”通富民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14-07-01  互联网

 

  2014年西和县核桃高接换优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433”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超额完成高接换优 15.46 万株,占任务10万株的154.6%,嫁接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把小核桃“嫁”成了大产业,“接”通了一条富民的大道。

  提早部署,精心安排,确保三个到位

  在部署安排上,西和县把核桃高接换优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并确定为县政府一把手工程。为了全面安排部署、扎实启动,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按照抽调人员要高度重视、谋划要提前到位、措施要切实管用、亮点要特色鲜明、保障要具体有力、督查要严格跟进、宣传要大张旗鼓等七项要求,成立了全县核桃高接换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督查组,分片开展督查指导,跟踪督查任务落实。技术上,实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的双轨责任制,整合林业、农牧、乡镇综合服务站和基层林业站技术人员,建立技术指导队伍,按照分片包村的形式,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了工作顺利完成。选宣传上,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发动,西和电视台、西和政务网分别开通核桃高接换优专栏进行广泛宣传。


  细化任务,强化措施,做到四个结合

  西和县将核桃高接换优工作与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双联行动和扶贫开发特困片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任务,实化措施,发挥综合效应,助推科学发展。

  全县上下把核桃高接换优作为联系群众、促农增收的一项具体实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田间地头、嫁接一线,率先垂范,帮扶群众嫁接,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了“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 100余名林业技术人员安排到村社,与乡镇派出的驻村和双联单位干部积极开展高接换优工作,受到群众很高的赞誉。

  把核桃高接换优作为今年“双联”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3个省市双联单位和38个县级双联单位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市双联单位帮扶接穗3万支,省、市、县双联单位落实帮扶经费共计51.15万元,双联单位共有3075人次积极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核桃高接换优工作的进展。

  把核桃高接换优工作与扶贫开发特困片区建设相结合。在任务布局上,向主产乡镇和大桥、洛峪、晒经三个扶贫特困片区集中,把高接换优作为今年特困片区产业培育的重要抓手和帮助特困片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大桥、洛峪、晒经三个扶贫特困片区共完成高接换优12.09万株,占全县实际完成总株数的78.2%,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

  典型示范,积极引导,打造五大亮点

  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逐步覆盖的思路,规划2万株以上规模基地1个、1万株以上规模基地4个,集中精力打造了5个精品示范点,强化示范带动效应。

  西高山乡“双万”亩核桃示范点坚持高接换优与综合管理并重的原则,以优质核桃品种香玲为主,完成高接换优3.46万株,综合管理4.41万亩;石峡镇万亩核桃片带的规划布局围绕“核桃资源保存及良种繁育区、高接换优品种改良区、标准化栽培示范区”等3大功能区展开,通过标准化建设建成良种采穗圃60亩,通过高接换优改良1.29万株,通过综合管理建成优质丰产栽培示范区1300亩;兴隆万亩片带涉及兴隆、稍峪、西峪三乡8个行政村,采取“乡村联建、以点带面”的模式,续建牟山良种采穗圃150亩,打造稍峪郭山精品园区 400亩,完成高接换优1.4万株,四是姜席董堡挂牌管理示范园与晚霞湖景观绿化、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完成高接换优1.01万株,抛盘、涂白、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2500亩,和晚霞湖旅游景区形成了和谐一体的生态农业景观;五是大桥、洛峪数乡一品核桃示范基地涉及大桥、蒿林、太石河、洛峪四乡镇的36个行政村,按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完成高接换优6.34万株,体现了区域特色,成为全县跨乡最多、联村最广的农业经济产业区。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7-01/3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