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东诸城:“神貂书记”带领居民创富农大产业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7-31  互联网

  山东省诸城市东山社区的书记孙万红为助农增收牵头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水貂养殖基地,带领当地居民搞起了貂养殖业,居民户均年纯收入葱1万元发展到了户均年顺收入20万元。

  中国水貂皮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山东省诸城市最东边一片不起眼的荒山薄地竟产出全国四分之一的水貂皮。建立起这片养殖基地并带领养殖户们发家致富的,正是故事的主人公孙万红。他的事迹是红船精神在诸城市的又一个注脚。

  山东省诸城市东山社区的居民从几年前户均年纯收入1万元发展到现在的户均年纯收入20万元,这样的变化少不了社区党委书记孙万红的功劳。他牵头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水貂养殖基地,带领一方老百姓整合资源凝心聚力,把庄户小买卖做成了富农大产业。

  孙万红是诸城市十里社区的一名党委书记,为了帮助村里的人们致富,他建设了一个水貂的特种养殖基地,并帮助大家筹集资金,选择优质的水貂品种提供给大家,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貂头书记”、“孙万能”、“孙有办法”……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应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诸城市密州街道十里四居有四十余年养殖水貂等多种特种动物的传统,但过去养殖规模小,缺乏竞争,许多养殖户一年只挣几百块钱。2005年,孙万红担任十里四居党支部书记,当时他依靠经营企业已经拥有数百万元家产,“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应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上任伊始,孙万红经过认真的走访调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成立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把传统的庄户小买卖做成产业。“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就跟着改 变,利用这个平台带领老少爷们儿发家致富。”他动员党员先干一步,树立“样板”。不到一年时间,“样板”们富了,群众也争着入社。到目前,发展社员1200多户,年可出栏水貂480万只,改变了诸城市特种动物养殖业“原地踏步”的状态。昔日“脏乱差”的十里四居,成了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十里四居富了,孙万红还有更远大的目标。2007年,他带头与集体经济薄弱的东山社区5个偏远村庄联合成立联建党总支,整合十里四居在特种动物养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东山社区的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资源形成互动,在山林薄地上建起了占地1600亩的东山社区“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基地”。

  但是,当孙万红动员本居养殖户加入养殖基地时,养殖户的态度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由于村民在一个地方搞养殖习惯了,即使是搬到本社区内的养殖基地,也觉得是 “出外”,养殖基地建立初期报名者寥寥无几。“做好事也要动脑筋哪”,孙万红在社区搞起了声势浩大的养殖入园考试,一场由警车开道的正规考试为养殖基地选 拔出38名第一批产业工人,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如今,孙万红已经带领300多名农民从事特种动物养殖业,促进了周边1500多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东山社区的养殖产业规模扩大4至5倍,养殖面积扩大到6637亩,养殖数量由户均百只增长到户均1000只,户均年纯收入达20万元,是之前的6至7倍。

  有貂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11年1月12日,一辆大型货机在青岛机场降落,里面是孙万红从养貂强国丹麦带回来的17840只种貂,“农民也能包得起飞机了”,村民们奔走相告。种貂们下了飞机,又分别坐上了18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奔向东山社区。“这些种貂可都是宝贝”,孙万红露出得意的笑容。

  由于近亲繁殖,国内产出的貂皮质量与国际水平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貂皮出口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孙万红引进这些种貂正是为了“走出去”。除此之外,他还投资6000万元在丹麦购买了两个农场。孙万红计划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东山社区养殖基地水貂品种的更新换代,从根本上提高毛皮质量,使水貂的生产水平逐步与世界接轨,到那时每只水貂的纯利润将由现在的130元提升至330元。

  孙万红计划在未来建立集拍卖、商务洽谈、休闲、时装设计与一体的的国际裘皮物流园,让养殖基地的貂皮从单纯的“农产品”变成富有艺术价值的“奢侈品”。

  激烈的竞争让孙万红深刻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除了丹麦引进种貂的想法,他还特别提倡“一家一个大学生”战略,提早为社区积攒人才力量,以保证顺利进行水貂品种更新换代。为此,他从几所农业类高校招聘了117名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分配给不同的农户,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帮助养殖户攻克难关,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也很好的帮助了农户,群众为这一两全其美的办法竖起了大拇指。

  致富能手“不爱财”

  身居“官位”,难免有“灰色利益”自动上门。对于钱财,孙万红看得很淡。“我只是想为乡亲做点事,不为别的。这比单纯赚钱更有意义。不然,当年就继续做我的经理了。”孙万红如是说。

  除了亲朋好友,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家在哪里。逢年过节,除了上级领导,基本没人能打通他的电话。对付找上门的送礼者,孙万红也有一套独特的办法:他让儿子在 阳台上装了一套滑轮装置,那些扔下东西就走的人走到楼下的时候,他们送来的东西也被吊篮“送”到楼下了。“你们这是在害我!”他经常这样说。

  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一个朋友听说社区有个工程在招标,硬塞了一个信封给他。孙万红清点了一下,居然有八万块钱。他心里明白,自己收下这八万,乡亲们损失的 将是十八万,也许更多。但思来想去,他决定收下这笔钱。他让会计给朋友开了一个收据,名目是“社区建设赞助费”,并在工程奠基仪式上特别感谢这位朋友的 “慷慨之举”。朋友非常生气,一度与他断交。但十里社区也因此形成了一项不成文的制度,对于行贿者硬塞的财物,一律以“社区建设赞助费”纳入社区收入,用 于社区建设和居民福利。

  2010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十里社区大院里分外热闹,孙万红主持召开了一个特殊的“拍卖会”。拍卖桌上摆着一堆被迫收下的礼品:购物卡、玉器摆件、高档酒、 茶叶……几十位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举着号码牌争相出价。礼品全部拍卖完后,一万七千多元的收益全部以外界赞助费的形式计入社区收入。

  用“高调”的方式来公开处理“阳光背后”的事情,孙万红就是要“晒”给全体工作人员看,在工作团队中倡廉;“晒”给全体居民看,增强居民对社区工作班子的信心:十里的风是清的。

  孙万红的故事传遍了诸城市大街小巷,他说:“不要以为这些事是我个人的事,实际上它是全体党员的事,如果没有他们,就不能建这个集约化养殖区,没有他们,我们社区的经济发展就没有今天,他们才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7-31/2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