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红旗渠畔如何念好“共富经”

网友投稿  2013-10-31  互联网

 

  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河南省林州市,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地处太行山腹地,山多水少,石厚土薄。林州取水于邻省的浊漳河,是古籍《山海经》上赫赫有名的河流,传说中衔西山之木石而誓填东海的精卫鸟,就产生在这里。

  然而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作为河南省108个县市综合实力前8强的林州,虽然不用像修红旗渠一样开山,但发展中的脱贫之山(全市总人口107万,现有5.3万农民未脱贫),如何开凿,怎样翻越?共富善曲如何才能高奏?近日,记者就林州市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调研采访。

  产业扶贫助农增收致富

  谈起扶贫开发工作,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显然有着很深的思虑。他的一段话点出了问题核心:“林州被列入河南省‘三山一滩’(太行深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黄河滩区)扶贫重点片区,要整合政策资源,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统筹安排好扶贫工作,让事业出彩,为民生解忧。”

  “以此为方向,林州市委市政府协调组织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全面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扶贫攻坚战略,提升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致富愿望的农村人口)和贫困村整体发展水平。”林州市扶贫办主任孙志生介绍说,到2020年,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3万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产业扶贫是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自2010年以来,林州市扶贫办利用独特资源,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化扶贫战略,通过资金扶持、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方式,鼓励贫困户、重点扶贫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小杂粮(小米、红薯等)、经济林(核桃、花椒、板栗等)、中药材(菊花、丹参等)和畜牧业(生猪、蛋鸡等)等种植养殖产业基地和以农家乐、写生基地为主的旅游服务基地,促进扶贫对象持续稳定增收。

  “在市扶贫办的支持下,我们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与农户签订谷子收购合同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了‘市场+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小米种植基地2万余亩,年销售小米5000吨,带动7500户农民走上致富路。”林州市东姚镇洪河米业有限公司经理刘迷存说。

  据统计,3年来小米产业给当地群众带来上亿元收入,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多元,许多家庭凭借种植谷子等特色产业而脱贫致富。

  扶贫搬迁让山区农民变市民

  “俺老家是距离市区60多里的任村镇盘山村,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经济很落后。为了孩子上学,2010年,俺和孩子他爸狠狠心在林州市区东南角买了这套房子,房子面积是114平方米,总共花了15万元,俺村是贫困村,政府补贴我们每户一万六七千元。”聊起自己住的小区,岳东鱼一脸自豪,“当时觉得房子有点儿贵,不过现在觉得在这里生活真是很方便。你看,小区里有超市、健身广场、卫生室,还有学校……”

  走在西街社区大院,环境干净整洁。“西街扶贫搬迁社区占地面积300余亩,已建成住宅楼86栋,可容纳5000余户2.5万人居住。目前已入住和正在装修准备入住的扶贫搬迁户650余户2800多人。因为这里企业较多,大部分搬迁群众可实现就业,月薪1500元至2000元不等,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引得来、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龙山街道西街村党支部副书记付全昌说,“扶贫搬迁户除享受国家扶贫搬迁优惠补贴外,还可享受西街社区‘两免一补一保障’优惠措施。‘两免’就是搬迁户可免费落户西街,享受西街村民各项福利、待遇,三年免收物业费;‘一补’就是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由社区补助缴纳;‘一保障’就是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养老金。”

  龙山街道西街扶贫搬迁社区居民岳东鱼只是众多受益者之一。近年来,林州市坚持“群众自愿、政府主导”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市委、市政府把扶贫搬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移民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金投入,加大贫困户搬迁补贴力度,引导扶贫搬迁向中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聚集区集中。截至目前,中央、省、市各级有关部门共投资8700余万元,建成了龙山街道西街、横水镇焦家湾及任村镇任村等6个扶贫搬迁社区,对1340户5080人实施了扶贫搬迁,使他们真正由贫困农民变成了市民,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扶贫搬迁进社区,极大地改善了山区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吃水难、上学难、娶妻难等‘六难’问题。通过采取‘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到安置点附近的工业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发展高效农业等多种形式,林州市拓宽了搬迁户增收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孙志生说。

  机制保障扶贫成果长效化

  “扶贫工作做得好与坏,关键要找准一批适合贫困群众意愿且能给群众带来效益的好项目。”林州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景清介绍说,项目的实施首先要尊重贫困群众的意愿,选择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项目选择同样充分考虑项目效益,根据专家评审结果,选择那些投资适中,能给群众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的项目。

  同时,还建立奖惩机制落实扶贫到村到户工程,并且坚持阳光操作,搞好项目监督,严格按照《财政扶贫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建立了项目村村民监督小组、扶贫办和财政局监督小组、第三方监理公司专门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确保项目工程质量。

  此外,在项目实施中,林州市扶贫办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做到扶持对象、建设地点、投资规模、扶贫效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公开,接受群众、社会和舆论监督;项目结束后,严格遵守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度,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到户项目补助资金的均由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直接拨付到贫困群众账户等。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0-31/2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