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10大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英雄传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2-14  互联网

 

  截至2011年末,宁夏已在完成移民搬迁的42个移民村,25个正在搬迁的移民新村,选派169余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平均每个移民新村两人以上,实现了科技特派员服务的全覆盖。同时组织319名基层科技特派员,覆盖了全区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已成为生态移民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一支新生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创业达人。

  胡学文:创造“宁夏第一米”的能人

  新春刚过,青铜峡市科技特派员胡学文就琢磨今年大米品尝会怎么办,如何选育口感优异品种的事。胡学文是宁夏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创办了宁夏塞外香面粉有限公司,经过10年拼搏,曾经的小厂已发展成年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利润470万元的宁夏粮食行业龙头企业。

  每每谈及所取得的成绩,胡学文总是深有感触地说:“正是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给了我机遇、品牌和成功。”

  “塞外香”在发展中,通过不断完善优质粮食产业的创业链,对创业链进行合理分工,在关键链接点和瓶颈环节上整合了各类资源。按照专业特点和技术优势形成分工协作、联合创业、共同发展的集群创业模式,“塞外香”上连宁夏自治区农作物研究所,下连园区、基地和农户,由水稻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团队做技术支撑,吸引农业机械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承接公司订单,创办粮食银行,实施“粮油一卡通”,引导农民种植有机、富硒水稻,形成中高档有机食品,形成了完整的“圈”式创业链条。

  每年的收获时节,“塞外香”都要邀请粮食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户等到田间地头观摩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丰产效果,还择时机举办“塞外香”大米食味评定会,让与会者品尝,给品种打分,向农户推荐新品种,农户与塞外香公司协商后确定来年种植的新品种及数量,与公司签订优质粮食生产订单。

  高新的农业科技和产品,在科技特派员的引领下就这样润物无声般的走进了千万家农户,2009年发展订单21万亩,带动宁夏3.2万户农户增收54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利税542.3万元。

  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胡学文结合企业经营和农民生产实际,开办了塞外香公司“粮食银行”。在粮农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公司以资金实力作保证,帮粮农存粮,按照降价保底、涨价顺价的原则发放“粮食存折”,并随时提供现金结算或粮食等物资兑换。瞿靖镇水稻种植户李明玺对此深有感触:往年自己为了粮食卖个好价,常把粮食存在家里,由于防虫、防水、防霉变措施不力,不但卖不到好价钱,有时还损失惨重。有了“粮食银行”,自己再种多少粮都没了后顾之忧。

  利继东:“沙坡头”无公害蔬菜的掌门人

  今年宁夏的春天出奇的寒冷,中卫市沙坡头区科技特派员利继东的设施蔬菜大棚却异常热闹。“沙坡头”无公害蔬菜商标今年销售的出奇的好。

  2002年9月,他申请加入了科技特派员队伍后,开始了他的科技创业历程。10年来,他筹资金,建基地,办公司,搞流通,拓市场,为中卫市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针对中卫市日益发展的设施蔬菜特色产业,利继东抓住机遇,在东园镇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和镇罗镇设施蔬菜核心区。近5年来,育苗中心共向农户提供各类优质种苗2400万株,定植12000多座大棚,约有3000户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带动农民增收2600万元。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品销售始终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关键问题,也是菜农最关心的问题。为打消菜农的后顾之忧,2006年,利继东联合中卫蔬菜流通大户郭全海在东园镇政府办公楼东侧投资200余万元建起了集蔬菜保鲜、净菜加工为一体的蔬菜配送中心,并以公司注册了“沙坡头”无公害蔬菜商标。近五年来,公司共向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市场外销鲜菜36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获利260万元。

  刘玲:禽类养殖的“铿锵玫瑰”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科技特派员刘玲是一位富有头脑、精明能干,善于经营的女中豪杰。她凭着一股拼搏实干的创业精神,投身农产品深加工行业,一干就是10年。

  10年前,一次她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关于特色禽蛋深加工的信息报道,这个偶然的信息,使她大受启发,开始自主创业,当年净利润达5万元。

  在国家鼓励下岗职工积极创业政策的支持下,2000年,刘玲筹集了15万元,办起了特色禽类养殖场。她一方面向科技部门咨询养殖技术服务并聘请专家担任养殖场顾问,一方面自己也不断参加实用技术、劳动技能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养殖水平和创业技能。于2003年8月成立了原州区绿源饲料有限公司。

  随着市场的需求,刘玲深深的认识到“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技术革新”“销售理念”的重要性。科技特派员创业机制恰好为她提供了这样一个创业平台。2009年7月,由绿源饲料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服务的400余户养殖专业户,成立了“圣大养鸡专业合作社”,与广大养殖户建立了利益共同体。为了解决养殖户资金短缺问题,刘玲利用惠农卡为150户养殖户农民进行了担保贷款,每户3万元,共计450万元。

  现在的圣大养鸡专业合作社拥有养殖户470户,饲料年销量2400多吨,带动就业人数1210人,“富硒蛋”已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和消费者的认可,产品不但在宁夏打开了市场,还远销西安、兰州、南京等大中城市。

  马玉龙:报效家乡的大学毕业生

  同心县科技特派员马玉龙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依托科技创业,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服务家乡人民,报答了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

  同心县东部山区,土层深厚,土壤偏沙,土质松软,气温冷凉,降雨量集中,素有“二阴地”之称,且土壤中含有天然丰富的钾元素,是优质马铃薯生产的理想区域。1998年,马玉龙开始收购当地马铃薯贩运到南方市场。1999年,他率先建成两座全地下式马铃薯保鲜贮藏库,在南方市场上实现了反季节销售。2000年,他创办了宁夏吴忠天启薯业有限公司,实施马铃薯产业开发项目。

  为了实现脱贫致富,他创造性实践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四位一体,一步到位,实现三赢”产业开发模式。“四位一体”,即“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技支撑+薯农联动”;“一步到位”,即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将政府项目、科研成果、农民生产的种薯和商品薯一步到位引向市场;“实现三赢”,即项目建设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三赢”效果。马玉龙创造性实践的“四位一体”经营机制,被自治区有关领导和专家称为“天启模式”,并在全区进行推广应用。

  10多年来,马玉龙在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率先建成无公害马铃薯种植基地和绿色食品马铃薯种植基地2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马铃薯10万亩。建成国内最大的全地下式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保鲜贮藏基地,贮藏规模达到20000吨。在宁夏农村建成第一个信息化、自动化、专业化、规模化批发市场――宁夏预旺马铃薯批发市场。

  贾丽萍:农业科技信息的“110”

  同心县信息科技特派员贾丽萍任同心县下马关镇五里墩村文书,又是一名信息科技特派员。回顾自己当兼职信息科技特派员的历程,她说是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2007年同心县科技部门将她确定为村农业科技“110”信息员,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工作”贾丽萍说。

  2009年12月20日,我知道村民魏刚收购的20000公斤荞麦卖不出去,资金占用使他一筹莫展,贾丽萍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网上发布出售荞麦信息。没过几天就有商贩打电话来商谈购买荞麦,以每公斤2.2元的价格全部销售,成交额44000元。魏刚激动地感谢说:“你弹指一挥间,我沧海变桑田”。此后,贾丽萍就将老百姓种植的马铃薯、红枣、红葱、甜西瓜、小杂粮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挂在网上,推介销售。几年来,通过网络发布信息224条,成交金额达220万元,信息站创收1.2万元。

  同心县十年九旱,农业收入微薄。村民要增收只能依靠科技发展特色产业,贾丽萍通过网络查询,知道可以利用秋季栽培覆膜保墒技术种植马铃薯,在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拿出10亩地做实验,当年就见成效,亩产1000公斤,收入达8000元,调动了群众战胜旱灾的信心和决心。2010年贾丽萍又引进了以色列先进的抗旱节水技术,示范推广“枣薯间作”的特色种植模式。信息化为农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村信息点也成为了党员群众日常活动基地和开展科技服务、科普宣传及供求信息的平台。近年来,贾丽萍登录三农呼叫中心609次,处在宁夏全区前列,村民们都说,信息点真是咱获取科技知识的“充电器”和“加油站”。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2-14/2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