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宁夏隆德县:巧借地利种花致富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25  互联网

  隆德县虽负文化大县盛名,但经济基础薄弱。“关陇锁钥”誉下的隆德,山大沟深,依靠传统产业增收有很大难度。但海拔在1720米-2942米之间、年平均气温5.1℃、素有“溽暑有风还透骨,芳春积雪不开花”之说的隆德县,却借助六盘山――黄土高原上久负盛名的“高原绿岛”和“天然动植物园”这一独特优势大作文章,花卉、中药材产业前景喜人。

  开启“天然药库”村民富了

  坐拥六盘山“天然药库”,又有世代种植的习惯,隆德县瞄上了中药材。相对于种庄稼,中药材不但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抗冰雹强能力,而且效益大幅提高。中药材产业带农民致富,隆德没选错。

  联财镇赵楼村在隆德赫赫有名,它可谓是隆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站在赵楼村口,远远就能看见山脚下一栋二层楼。楼院内,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的主人赵孝杰边指导村民拾掇中药材,边感叹道:“政策这么好,要好好把握,这是过好日子的机会。”

  1964年,家境贫困的赵孝杰偷种2分地的中药材换来了80元收入,而这相当于当时一个干部3个月的工资。尝到甜头后,上世纪70年代,身为村干部的他抛却政策限制,从药材公司弄来了十几麻袋报废中药种子,通过动员、免费发放等形式,拉着村民一起种。到了80年代初,政府放开土地政策。当其他乡镇的农民还在欢喜于有自己的土地可以种小麦时,赵楼村已成为富裕村。1990年,赵孝杰带头在全县农村建起了第一幢楼房,使“用锄头还能挖出楼房”的戏言成为事实。

  如今,赵孝杰已将接力棒传递给了村里的年轻人,赵楼村村支书赵有和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但在村里种植,还在外乡流转土地,每年,为打理200多亩中药材,他雇了11人的管理团队和40多人的农民工,不但自己年收入20多万元,还为当地农民带来固定的租金和工资收入。隆德中药材产业逐渐迈向信息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和赵孝杰的发家轨迹相比,隆德县的中药材发展并非顺风顺水。“中药材种植存在跟风现象,市场波动大,一旦做大,势必要对市场行情的研判和评估产生影响。”隆德县科技局副局长李显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直和中药材打交道,对价格波动状况了然于胸。上世纪90年代起,隆德县开始大规模种植中药材,因当时的信息来源单一滞后,1995年中药材价格下滑,一下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当时,县上采取保护性措施,药材公司收购药材,让种植户不要迎难而退。现在信息发达了,县上将品种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和农户,以最大限度减少价格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影响”。

  李显介绍,经过半世纪的摸索,隆德中药材已从原来零散种植发展成全县规模种植的格局,在财政补助、市场销售、技术服务、储备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下,中药材名副其实地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饭碗”:2011年,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值超过1.2亿元,为当地群众人均纯收入贡献476元。隆德县打造的六盘山中药材基地,与东北、云贵、华北等三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一起,成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

  瞅准花卉产业村民乐了

  在银川街头,如遇到兜售玫瑰花的孩子,您可能想不到,这些玫瑰花有些就来自宁南的隆德县。

  沿隆德县城向西,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可谓当地农业种植的“黄金地段”。这里原本是传统种植业所在,可短短3年间,花卉成功“抢占”了5000多亩土地,且势头不减。

  4月24日,提及花卉产业,正在绿鲜花卉蔬菜园区内“照顾”大花蕙兰的神林乡辛平村村民时雅萍笑得十分开心。“以前家里只种玉米、小麦等作物,一年到头7000多元的收入,仅够生活,若天气不好,一年白干”。2009年,时雅萍将3亩土地流转给花卉园区,每年除收取1800元租金外,通过给园区打工,他们两口子还能赚到4万多元。“现在娃娃想穿新衣服想吃新鲜水果,随便买,园区离家几百米,来了就是浇水、松土,其他的都是智能控制,很轻松,村里一半以上的人都在这里干活……真没想过还可以这样当农民。”她感慨道。

  迈进古色的树拱门,踏上石桥,跨过护园水道,拾阶而上,上万平方米的透明智能温室内,小桥、流水、假山相映成趣,榕树、绿萝、金蝉、猫眼竹芋等各类盆景和鲜花依次排开数百米,十多位身着工服的农民正在摇动花架手柄,调换花卉位置……隆德方圆现代生态园林园区,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花卉产业对传统农业的“颠覆”:投资亿元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利用上游生态养殖园区的沼液、沼肥等再生资源,培育出市场供不应求的各类景观苗木和盆景,循环农业经济让当地农民大开眼界,让他们告别了传统耕种。

  “如果花卉没有给群众带来实惠,没给当地经济带来启示,它就不会崛起……”提及花卉产业“上位”,隆德县农牧局副局长杨云飞颇有感触。

  2008年,面对传统农业效益不理想的事实,隆德县聘请西北林大等专家组问诊当地农业得出结论:当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沉淀,可种出花色鲜艳、茎秆粗壮的鲜切花;以鲜花销售半径500公里计算,地处陕甘宁中心,可进军西安、兰州、银川市场;打时间差,抢占南方市场,这一切并非不可能。

  当年,隆德县“冒险”将花卉产业列为今后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谁知,初次种植的百合花因花色欠佳,投资的几十万元几乎打了水漂。然而,在一片质疑声中,隆德并未放弃,召集群众和职工开会、请专家把脉、派员外地考察学习、引进龙头企业……第二年,五龙花卉有限责任公司500亩鲜花成功远销,由此拉开了隆德花卉产业发展的大幕。在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下,方圆、绿鲜、绿元、静安、中飞牧业等企业纷纷投身隆德花卉产业,当初西北林大专家的“预言”变成了现实,隆德花卉实现了四季上市、周年生产的轨道,不但畅销西安、兰州、银川等地,并正在以时间差的优势,走向南方市场。

  “不到3年,隆德花卉用8000亩土地,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为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了125元。”杨云飞说,到2015年,隆德农民纯收入预计为六七千元,而隆德花卉产业的目标是用不到隆德1/60(1万亩)的总耕地面积,给当地农民贡献1500元的年人均纯收入。



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05-25/2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