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信县河流镇刘庙回族村牛市大集。跟别处牛市不同的是,这里的牛大部分是小牛犊。牛市经纪人就在这牛犊群里物色着合适的货色。并穿梭在卖牛买牛的人之间,进行着一种奇怪的袖口交易。
刘庙村村民:“这样不行吗?”
经纪人:“这个样你买卖成得了吗?”
买牛人: “咋成不了?”
经纪人:“不行我跟你说的价格保准行,这牛你养着没问题。”
经纪人:“我说哥们他给你这个价。”
黄牛经销商:“这个价格不够本钱。”
经纪人:“哎呀,两边这么难办,行了,就这样了。”
经经纪人撮合,卖牛人接了一百元订金,这买卖就算做成了。刘庙牛市五天开一次市,每次都能促成大约几百头牛犊的交易。刘庙的人买走这些牛犊后自己却并不喂养,而是把它们送给周围村子的汉族老百姓饲养。
自己掏钱给别人买牛犊让别人赚钱,这事听着稀罕。但在河流镇及其周围一带,这种卖牛买牛的方式2004年就已经开始,现在,整个河流镇大小村庄养的牛几乎都是刘庙人买的。这种奇特的交易方式和刘庙村人宰牛有关。2000年,刘庙村 22岁的杨立辉开始贩牛生意。当他第一次到北京一家牛肉加工厂卖牛时却发现,自己千里迢迢辛辛苦苦贩牛到北京,赚的钱竟然只是小头。
牛肉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立辉:“你想咱卖给他母牛,活卖给他才5元多,最多到6元钱一市斤,他做出产品之后,这一块肉做成产品之后,这10多公斤肉就差不多就卖这一头牛钱。”
看到贩牛和牛肉深加工的巨大利润反差,杨立辉在2002年建起了自己的牛肉深加工厂,并从北京高薪请来了技术人才刘国全,学着北京的企业搞起了牛肉分割。
肉牛加工企业总经理 刘国全:“牛的里脊适用于西餐,用他这个肉质特别细嫩,通过咱们的屠宰加工和排酸以后,能卖到每公斤50元钱左右,这个法式牛排能卖到100多元钱1公斤,这一头牛很可能奔赴全国各地,有的品种有可能到北京去,那个品种可能到南宁去,那个品种有可能到了青岛去,那个品种有可能到了西安去,一头牛可能到三十多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品种。”
一头牛被拆成60多个部位120多个品种,牛肉越拆越值钱。很快,这种牛肉加工方式在当地流行起来,到2003年刘庙就出现了10多家类似的牛肉分割企业。肉牛深加工需要牛的数量越来越大,这也让刘庙贩牛的农户大赚一笔。但随着宰杀数量的增多,当地的牛相对越来越少 。刘庙人这才发现,牛的短缺已经让自己牛生意很难做下去。
养牛经销商 杨富涛:“如果说货源跟不上了,企业等于个摆设。
刘庙是十多个小村庄组成的大的回族村。也是阳信县回族人最集中的地方。其周围村庄的汉族农户都以种植为主业,他们会养牛也想养牛但因为资金不足很难成规模的养
刘庙工作片副书记 马宗枝:“我们周围村子里的汉民群众,他们地多,他们饲养有条件,但是,我们这里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在资金上有些优势。
有钱的顾不上养牛,能养牛的却买不起牛。刘庙宰牛的和周围村庄想养牛的人都只能望牛兴叹。
翟王镇枣行村书记:“钱不够,当初想喂5个牛,3个牛,没现金买。”
2004年,刘同智村赵延龙的儿子突然患了大脑炎。为给儿子治病赵延龙几乎花光家里的积蓄。看准牛源紧张的赵延龙决定养牛赚钱。当他选中一头牛犊掏出钱要交的时候却突然改变主意.
刘同智村 赵延龙:“你有钱怎么不拿现钱呢,我说我拿了现钱,牛就没得吃,我不用现钱赊的牛,我可以买料买草来喂它。”
买了牛就买不起饲料,赵延龙迫于自己的经济困难提出赊牛的要求。但遭到卖牛人的拒绝。谁知道,贩牛多年的马宗枝主动找到赵延龙,并答应赊10头牛给他。对于这点,人们都认为马宗枝出于对赵延龙的家庭遭遇的同情。但当他提出每赊一头牛除本金外要加收200元的赊牛费时,人们才明白马宗枝有自己的一笔账。
刘庙经销商 马宗枝:“有10万元钱,你存在银行里一年不才挣2000元的利息,这样你有50头牛你赊出去,一头牛挣200,你挣1万啊。”
听到一次赊给自己10头牛,这让经济拮据的赵延龙没了底气,想到还要多给马宗枝10头牛共2000元的赊牛费,赵延龙更觉得有点亏。马宗枝给他算了一笔账这才让赵延龙动了心。
刘庙经销商 马宗枝:“粮食价格卖不上去,这样喂成牛再卖给冷仓,再卖牛这样的环节等于让粮食翻了倍。”
赵延龙:“喂了一个小驴,光搞生产干那点活,秸秆都坏了,扔了,攒了粪,玉米吃不了,就卖点指望卖玉米挣不多少钱。”
最终,赵延龙同意赊养马宗枝十头牛,不过他可是有另外的打算。
刘同智村村民 赵延龙:“比方说1头牛挣1500元行不,10个牛挣15000,你养1头牛不就挣1500元么,不划算。”
最后,按照牛饲养大了之后卖出才给现钱的协定,赵延龙牵走了10头牛。一年之后,赵延龙的牛全部卖出。
赵延龙:“10个牛1年反正也要挣1万多元钱吧,一万四五千元钱这是纯利润,毛着那就没法算了。”
赵延龙赊牛的事情很快就在整个河流镇上传开了。赊牛者纷纷找马宗枝要求赊牛。
马宗枝也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牛犊贩卖赊养。一年下来可以赊养到1000头牛犊。很多刘庙人看到马宗枝赊牛的招数,也学着开始贩牛赊养当起了赊牛户。不到三年的时间,刘庙人开始成为一个贩牛赊牛专业村。
赊养牛的人多了,刘庙人的牛肉生意也就不再为肥牛的来源发愁了。
加工企业经理 冯元仓:“养牛的多了,我们就能把这个产业做下去了。”
到2006年,刘庙有年赊牛上千头的大户有十几个,周围的100个村庄共1700多个农户都成了刘庙的牛犊赊养户。肉牛存栏一年可达到20万头 。濒临绝境的牛肉加工企业被救活了。
中共阳信县委书记 尚龙江:“这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松散的养牛联合体,一方出钱一方养牛,一方有牛一方有市场。”